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年三十消失了!未来这5年,“三十”还将继续缺席……

2022-01-31 10:15 作者: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 我要投稿

审核专家:赵良玉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控系副教授


除夕到啦!今年就是大年三十啦!什么?今天竟是腊月二十九?


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看着日历上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结果马上要过年了才发现,今年的“年三十儿”竟然是腊月二十九?!好好的“三十儿”怎么就这样消失了呢?难道今年有什么特殊之处?

今年没有“年三十”
来源丨百度


阴历?阳历?农历?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国使用的不同历法。也许你经常听到“阳历”“农历”“阴历”这些词,但是你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吗?


就测算方式而言,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地球公转一周即一个春夏秋冬,也就是一年,它的精确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阴历,则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基础制定的历法,月亮一次完整的阴晴圆缺就是一个阴历月,它的准确时长为29日12小时44分2.8秒,一年12个月是354天。

阴历依据月亮变化所设置

来源丨腾讯网


发现上面数据里的问题没有?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差了11天左右,按照阴历生活,阳历还没有过完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农民又是怎么安排他们的农耕的呢?所以聪明的古人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两种历法融合了一下,形成了阴阳合历,也就是农历


阳历和阴历相比,每三年就会多出33天,即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人们就把这个月设置为农历中的闰月。所以在阴历的基础上把多出来的这一个月时间加到了下一年,这一年就是闰年

来源丨网络


农历强调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在反映四季寒暑的气温变化之外,二十四节气更重要的功能是用于计划农时、安排作物轮种。而阴历只能看出月相变化,不能反映季节的更替,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所以本质上,阴历和农历并不是一回事


由于农历能够同时反映气温的改变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此在中国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都比较适用。而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大月?小月?闰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大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类似于这样的大小月口诀相信大家背过不少,在阳历中,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29天时即称为闰月。正因为地球的回归年并不正好是365天,为了补足它和365天的差数,人们设置了大小月,并通过2月调节多出的天数,有闰月的年称为闰年,没有闰月的年称为平年,以此方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大小月不仅存在于阳历中,也同样存在于农历中。如果没有大小月的设置,也许过了几年,中国人就可能要在夏天过春节了。农历中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农历中的“月”是依据月亮的变化而设定的,农历每月初一,称为“朔”日,此时月亮正好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所以,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是无法看到月亮的。而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人们看到的月亮最大最圆,而这一天,在农历上被称为“望”日,大概是每月十五或十六。中秋节就是位于农历八月的“望”日,月亮大而圆润,十分明亮。

满月日即“朔”日,新月日即“望”日

来源丨网络


从一个“朔”日,到下一个“朔”日,就是农历中所说的一个月,在天文学中称为“望朔月”。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朔望月”的周期也会出现长短之分,在农历中就体现为“大月”和“小月”。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都可以是朔日,所以农历大小月的安排也是不断变化的,至于如何变化,则需专业人士通过观测和计算来确定,从而制定每一年的历法。


而今年的腊月正值农历中的小月,也就是只有29天,腊月二十九即是今年的除夕,但人们仍习惯上称除夕为“年三十儿”。


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今年所独有,按照大小月的计算方法,在过去的几年里,2000年、2001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6年都是腊月逢小月,“年三十儿”不见,只有“年二十九”。而在未来的几年里,从2025年开始一直到2029年,连续五年也都不会有大年三十了。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把“农历”和“阴历”等一些记法一概而论或混合使用,但是它们的本质咱们可不能忘。


现在,你对于各种年历记法有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大年三十消失了!未来这5年,“三十”还将继续缺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