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文彰:在中华诗词学会出版与传媒工作委员会调研时的讲话

2021-11-29 15:34 作者:当代视觉  | 我要投稿

作者:周文彰

周文彰会长讲话

这次来考察,我和几位会长强烈感受到了出版与传媒委员会的激情、责任与担当。当初计划成立这个委员会时,目的是把这个界别的诗词活动开展起来。听了张朝阳主任的工作计划汇报,拓展了我们的思路。这个委员会的任务不光是组织诗词活动,还要在中华诗词的出版与传播方面有所作为。受汇报的启发,我讲以下三点意见,供你们参考。

一、策划和逐步实施系列项目

综合朝阳主任和中央新影集团融媒体中心的介绍,委员会可以策划和逐步实施以下五个系列的项目。

(一)中华诗词晚会活动系列

中华诗词晚会是我们要开拓的一种新的诗词活动形式。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为我们营造了非常好的诗词氛围,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去年,我就任会长不到10天,参加“中华诗词复兴论坛”,讲了关于中华诗词复兴的十二句话,其中我就讲到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华诗词学会虽然没有参与主办,但出场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是学会的骨干成员。现在我们计划做中华诗词晚会系列,是很好的创意。

晚会可以拓展这么几项:第一项是诗词春晚,争取做起来。第二项是诗词季节晚会,比如中华诗词春季晚会、夏季晚会、秋季晚会、冬季晚会。第三个中华诗词地方晚会,比如中华诗词河南晚会、江苏晚会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晚会形成一个系列,其内容就是古今诗词结合,以当代诗词为主。现在全国每天产生的诗词数以万计,即便是考察质量,那高质量诗词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要力争把中华诗词晚会系列活动做起来。

(二)中华诗词外宣影视系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做好外宣工作。为了讲好中国故事,这些年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国外办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中国图书博览会等等,但诗词文化的对外传播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这次与中国翻译协会、国家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一起合作,将是一个很好的选题。中华诗词学会负责精选当代诗词,比如100首,由他们组织翻译大赛,让参与大赛的翻译人员网上报名,自己选择其中的诗作,每首诗词的翻译者最多10名,额满为止,再报别的。这样一次活动就能让100首中华诗当代诗词的翻译作品走出去,你们用融媒体推介。今年100首,明年再来100首,我们连续做几年诗词翻译大赛,如此便将几百首内容不同的当代诗词介绍到国外去。诗词选择应该考虑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反映中国山水风光、反映中国著名人物、中国建设成就等方方面面的优秀诗词,这样的外宣方式很好。

(三)中华诗词与中国精神系列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精神,他多次提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我们的诗词从古到今都是表达精神、托物言志,既有同仇敌忾又有温情似水,拥有多种风格。这个系列可以从建党精神开始。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切精神之源,由此形成了一套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谱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党百年奋斗的各个时期,从红船精神开始,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自信自强精神、创新精神等等。第二是英雄人物精神,是体现在无数英雄人物身上的建党精神,比如刘胡兰精神、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第三层是英雄集体精神,比如南泥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右玉精神、企业家精神等等。右玉是山西省的一个县,在这个地方,十几任县委书记几十年如一日接续植树造林,把右玉从荒漠变成了绿洲。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一切精神的源头,它滋养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品格。值得我们从诗词和融媒体的结合去传播与弘扬。

(四)中华诗词名家名诗系列

古代诗词名人名家,我们可以挑选一部分来做,这是新影融媒体中心筹拍《郑板桥》给我们的启示。当代的名人名家我们要高度重视,由中华诗词学会组织专家审定确定,还可以通过一些大赛激励创作优秀作品,为当代诗人树碑立传。

一些残疾人同胞,虽然他们行动不便,视听障碍严重,但是他们自强不息。残疾人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寂寞,没有多少交往,而诗词可以把他们带入到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支撑和鼓励他们快乐地生活。他们加入了当代诗词的创作大军。我们这个系列如能更好地反映他们事迹,一定非常感人,非常励志。

当代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诗词作品,要格外重视收集发掘。

(五)中华诗词之乡系列

中华诗词学会已经命名了很多中华诗词之乡、诗词之镇、诗词之县。外界不了解,“中华诗词”其实是个专有名词,特指格律诗词曲赋。但为了避嫌,我们已经把“中华诗词之乡”改为“诗词示范乡”(市县区镇等)、“诗教示范单位(学校)”。这一系列数量非常多,可以好中选优来做。

以上五个系列的项目是作为一个长远计划而言的,具体实施只能一个个来逐步开展。

二、中华诗词如何“破圈”

一年来,我在很多场合讲过破圈问题,尽管有时没有用“破圈”这个概念。那么,怎么破圈呢?

一是内容需要破圈。就是拓展诗词所要表达和反映的对象。当代诗词创作者可以继续书写自己的体会、情感,同时要跳出这个圈子,用诗词反映时代和社会,反映人民大众。

二是形式需要破圈。比如,诗词都讲究韵,那么韵如何与时俱进?要不要向当代普通话的发音靠拢,这方面中华诗词学会和相关专家合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形成的成果《中华通韵》已由国家语委发布试行。使用过程中诗人们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继续完善。特别是,在中华诗词界,无论你是不是用通韵,你都要支持他人用通韵。我们还要支持时代新词入诗,甚至对创建词牌的也要抱支持态度,至少是宽容态度。最近我听说有诗人热心于创造新的词牌,并要求当地诗词组织认定。创新词牌,应该支持,这符合“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时代要求,但不必追求认定,现阶段谁也没有资格认定,认定了的也“定”不了。如果新创的词牌好,有人跟着写,并且写得人越来越多,这就开始了“认定”的过程。这就是“实践认定”或“社会认定”。待这个词牌的应用成为一种诗词创作风气了,也就不需要谁去认定了;即使有机构要认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现有传下来的词牌中,有的在钦定词谱以前仅由创造者用过一次,或者虽有他人使用但次数极少,后来一经“钦定”,就被认定了。这种事,也只有在历史上发生。

三是传播需要破圈。诗人创作的诗词,主要是在诗人之间流传,没有走出诗人这个圈子。微信已被普遍应用,但主要是在诗人之间发来发去。一些酒店用诗词装饰大厅房间,一些地方建诗词灯箱灯柱、诗词公园或广场,广播电视开辟诗词专栏,让诗词传播走出诗人圈子、走向大众,做了不少努力,但仍需加大传播力度。成立出版与传媒工作委员会正好有利于推动实现传播破圈,通过多种融媒体手段让诗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走进社会生活。

四是载体需要破圈。自古以来,诗词的载体主要是文字,也通过声音,但受技术的局限,声音没有保留下来。我们现在很难确切知道古人是如何吟诵诗词的。当代科技的发展为诗词提供了多种生动活泼、易于传播、复制、存储的载体。各地包括诗词作者本人,运用微信、网络、抖音、喜马拉雅等载体,但有这种自觉意识的地方和诗人还不多,而且这样做需要资金、技术和专业队伍。我们期待各地越来越多地运用科技手段创新诗词载体。朝阳主任多年前就把诗词以动漫、演员表演等手法加以表现,拍成微电影,投放于网络、大厅或广场大屏幕,虽然那时他不在诗词界,但已经在做诗词载体破圈的尝试,我们今天看了感到效果就是不一样,看到《游子吟》那一部我流泪了。在载体破圈方面,出版与传媒委员会既任重道远,又可以大有作为。

三、中华诗词传播普及的运作

过去诗词传播普及的最大的问题是经费来源渠道特别狭窄,今天听取汇报我们得到很多启发,我们可以将诗词作为文化产业来做,鼓励企业参与,进行市场化运作。如此一来诗词传播普及包括创作都获得了一种新生态,它将大力推动我们实现中华诗词的应有功能,助力我们诗词破圈。

2021年11月30日是我接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的一周年,我们将在内部开展一个回顾活动。回顾不是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总结经验,开创未来。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推动精品诗词创作,二是推动诗词入史,三是启动中华诗词申遗,四是推动诗词传播。这第四就要请你们大显身手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为中华诗词传播与普及开拓新的局面。

(2021年11月25日)


周文彰:在中华诗词学会出版与传媒工作委员会调研时的讲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