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下心来弄清楚当前的情况、问题对未来很重要
摘自1992年12月7日在全国统战部研究室主任会议座谈会上的谈话
主要说了什么
首先提出,当前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塌下心来研究问题和情况,总结经验,为未来提供指导。然后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干,一方面因为十四大召开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对现存问题的了解程度太肤浅,不深入,不利于解决真正问题,因此也需要深入的研究。随后,具体地在“相互监督”,“经济建设”,“市场公平竞争”三个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如何基于自身的特点搞经济建设”,“怎么解决国营企业自带的高成本问题”。之后,点名有些地方对十四大精神的简单理解,这不利于真正的贯彻。最后,对研究室主任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供领导参考的有价值的意见。
自己对此的观点
框架比较清晰,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原因:存在问题),要做到什么程度(目的:提供有价值意见)。但总体看来比较宽泛,细节并不丰富,比如“可以说我们党有许多经验,也可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研究”有什么经验,什么问题?给我的感觉就好像看医生,医生说,你有病,但不告诉你有什么病,怎么治病。当然,跟我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也有关。这个讲话的听众是统战部的研究室主任,在对他们讲话的时候,如果说很多细节,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总体来看,说的很具体。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都说了。没有说具体应该怎么做,这也许就不应该说,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工作方式,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只要能达到最后的目的就可以了。
跟自己现在的联系,我能真正做些什么
1. 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有些焦虑。因为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摆在自己的面前,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让它们摆在那里。这样时间越来越少,事情越积越多,内心也越来越焦虑。他们摆在那里,一想到这些,内心首先出现的情绪是害怕,怕做不好。但是具体怕什么呢,又变得很模糊,说不上来。这可能就是根源:自己的情绪,思考都没有落地,就好像一直在打空气,最后什么也没打到不说,还把自己累够呛。
如果不真正的动手解决问题,它们就会一直存在,越拖时间越少;开始去解决,它们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进步。
2. 对于做事的方法,不要把自己框的太死了。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着找到一种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好像万能钥匙一样。看了很多书和视频,各式各样的都有,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该用哪种了。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过去的种种尝试,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弄得自己,现在一遇到什么事,在该使用什么方法上就卡住了,关注点在选择方法上,而不是分析问题上。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对那些大神的崇拜,可能是自己懒惰,可能是自己急功近利。不管怎么说,自身的经历已经说明这样做对自己没有好处,只会让自己脱离实际,内心变得空虚,恐惧。用自己的思维去想,思考,慢慢提高自己。别纠结“最好的、最牛的、最聪明的了”
原文


原文二,《学哲学 用哲学》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