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自创生物牙形石(conodonts),胸棘鲨(Stethacanthu)
一,前言:这两只生物为我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正式内容
1,牙形石
通常称呼:牙形石 种名:巨体牙形石
简介(科普):牙形石(又叫牙形动物)生活在从5.8亿年前的寒武纪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牙形动物外表像蠕虫,头部有两个巨大的眼,中间是一个凹陷(可能是口),牙形动物所特有的牙形刺就长在头后面一点,几乎就是口的位置。牙形刺形态多样,大小各异,大量存在于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岩层中,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着古生物学家。直到1969年,古生物学家们才基本确定牙形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牙形动物对环境变化相当敏感,因此进化速度很快。牙形动物演化之迅速使得它成为地层判断的有效的手段,为古生代界线层型的定义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牙形刺是人类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化石,没有之一。现实中最大的牙形石能长到40厘米长,游戏中其体型比泰坦蚺略大(没错就这么卫星)
外形参考:


食性:肉食
性格:中立
刷新地点:浅海和中层海域。
行为:野生的牙形石会主动攻击三叶虫,广翅鲎等小型节肢动物(以后我自己还会创作一些其它的海生节肢动物),且对其它生物保持中立。牙形石刷新量较高。
基础属性:
生命:350
耐力:200
食物:1300
氧气:无限
负重:150
速度与帝鳄游泳速度相同。牙形石的转向很灵活
眩晕:500
攻击方式:1,咬,基础伤害25点,有百分之25的概率给敌人施加10秒百分之5的流血,此技能对节肢动物造成2倍伤害。此技能可以采集珍珠和黑珍珠。2,猛烈攻击,牙形石用极其怪异的嘴连续撕咬对手,造成3段每段基础20点的伤害,此技能可以直接秒杀小型鱼类和小型节肢动物且对所有节肢动物造成2倍伤害。此技能附带10秒“致命撕裂”效果。此技能cd10秒。3,洞察模式,牙形石用它巨大的眼睛观察四周,在此状态下视野内的生物都会被标记。在洞察模式时牙形石的耐力消耗增加百分之20且无法加速。
致命撕裂:使自身每秒损失生命上限百分之1的生命值,耐力消耗速度增加百分之30且无法恢复,移动速度下降百分之50。
驯服方式:牙形石35级开放驯服,直接喂食甲壳素或肉即可,效率最高的是优质生鱼肉。
特殊机制: 1,牙形石在加速时耐力消耗是一般生物的一半。2,牙形石对甲壳素有百分之30的减重。3,牙形石无法繁殖。4,击杀牙形石后会掉落1-3个“牙形刺”,牙形刺可用于制作“海牙棒”这种独特的武器,海牙棒制作材料:木头5个,金属锭5个,牙型刺8个,巨齿鲨牙齿12个。海牙棒只有原始品质的,其基础伤害为50点,耐久度为300,命中敌人时有百分之50的概率附加10秒百分之5的流血,海牙棒的挥动速度较慢。海牙棒在工作台里制作,它的解锁等级为35级。5,牙形石口中有专门负责碾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的牙形刺,因此其背包可以充当研磨器的作用。
牙形石的鞍37级解锁制作,在工作台里制作。
2,胸棘鲨
通常称呼:胸棘鲨 种名:偷猎胸棘鲨
简介(科普):胸棘鲨是一种西莫利鲨目的原始鲨鱼,它的大小上与现代鲨鱼类似,但它的第一背鳍十分特别--呈烫衣板的形状 ,且只在雄性身上发现,故而可能是性炫耀的一部分。背鳍的顶端被粗糙的、齿状的鳞所覆盖,与胸脊鲨口鼻部的皮肤相呼应。胸脊鲨一般在近岸的浅水区游弋并觅食。有证据表明胸脊鲨可能是迁徙的,回到某元姜全个特定地点进行交配、繁殖。现实中胸棘鲨体长1米左右,游戏中其体型比鱼龙略小。
外形参考:

食性:肉食
性格:投机
刷新地点:浅海,胸棘鲨有X变种。胸棘鲨刷新量较高。
行为:野生胸棘鲨会主动攻击体型小于等于蝠鲼的生物和血量低于百分之20的所有生物(巨箭石已经添加了生态行为)。胸棘鲨一般成群刷新,且为群体仇恨。
基础属性:
生命:200
耐力:200
食物:1000
氧气:无限
负重:150
速度比巨齿鲨略快。
眩晕:400
攻击方式:1,咬,基础伤害15点,攻速比巨齿鲨略快。2,背鳍烙印,此技能为雄性胸棘鲨特有,胸棘鲨用长有大型鳞片的特化的第一背鳍撞击敌人,基础伤害10点,此技能附带10秒“烙印”效果。3,额头烙印,此技能为雌性胸棘鲨特有,胸棘鲨用长有大型鳞片的头顶撞击敌人,10点基础伤害,此技能附带10秒的“烙印”效果。
烙印:使自身受到的伤害增加百分之15。如果自身血量低于百分之20,那么自身受到的伤害增加百分之25。
驯服方式:打晕塞肉
特殊机制:1,胸棘鲨能够获得群体buff,最多叠加8层,每层能增加它百分之5的攻击和百分之3的防御。2,胸棘鲨啃完尸体后会获得10秒的快速再生。
胸棘鲨无法骑乘。
三,其他项:
1,这期设计两个小东西纯属我心血来潮,或许是我收到了@幻想鸽子罐头 最近那两期作品的影响?
2,这两个生物不会加入到我的自创模组“远古传说”中,因为太弱了。
3,别问我为啥牙形石那么卫星,你看官方可能出的莱尼虫卫星程度不比我这个高?
4,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指出。(希望得到大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