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世纪80年代军校生活有什么不同?亲身经历来说明!

2023-06-21 23:06 作者:玉见国华  | 我要投稿

上世纪80年代军校生活有什么不同?亲身经历来说明! 我是1980年考上西北某军校的,白驹过隙,一晃43年过去了! 现在,日子在退休之后的悠闲中度过,当年金戈铁马的火热军校生活,渐行渐远,也只会偶尔在梦中出现了。 女儿对我说:“你不是在头条号上发文吗,为什么不写一写你亲身经历的事,比如说当年上军校的生活,也许有人喜欢看呢。” 太遥远了,不说仿佛都没有发生过,说起来却是千言万语在心头,不知从何说起。 女儿对我说:“什么感受最深,就说什么吧!” 女儿这话说的对,对我是一个提示,但到底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一时竟然还是无处下笔。 多年养成的看新闻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天天看新闻,俄乌冲突也是必看的内容,从发生到现在打成消耗战、持久战,似乎已经没有开始时的震惊和不安了,但有一个话题会时不时出现并挑动着各方的神经,即:会不会升级为核战争? 现在的国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了,在我上军校的那个时代,这就是常态呀,这叫事儿吗? 就从这里写起吧,那时上军校与现在最大的不同,也是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随时要打仗、明天就可能发生入侵我国的战争、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 那时国家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军队处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军校作为专门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贯彻落实也是最彻底的。 “诱敌深入”,“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这几个词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现在写出来仍然还是那么触目惊心! 太平日久,现在的国人们已经很难理解了,就在四十多年前,我国面临的战争形势有多严峻,“准备打核战争”就是那时生活的常态。 还是用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军校生活来说明吧。 “随时能打仗的战时编制”。上军校时的中队是按部队步兵连进行编制的,分3个区队(排),每个区队(排)又分为3个班。班长、副班长从学员中任命,其他军官高配一级,即中队(连)高配营级军官,区队(排)高配连级军官。当时我所在的班由14人组成,又分为3个战斗小组,即由班长、班用轻机枪正副射手和40火箭筒正副射手共5人组成的火力组,由副班长等共5名半自动步枪手组成的战斗小组,和由另外4名半自动步枪手组成的战斗小组。为提高打坦克能力,半自动步枪手配爆破筒、炸药包、反坦克手榴弹等。进攻时,全班根据当面敌情和地形,灵活采取一线展开、前三角、后三角的队形,向敌发起冲击。防御时,主要依据地形构成环形防御。每个小组的单兵,也以同样的队形展开。而指挥联络近靠口令和手势,远靠人手一个的小红旗和小喇叭。这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美军的“三三制”,“地表最强轻步兵”就是这样炼成的。 “枪就在身边”。全班14人分睡两边的大通铺,中间是开班务会的桌椅,靠墙就是木制的枪柜,枪柜完全是开放式的,没有门也上不了锁,实际上就是一个放枪的架子。全班的武器装备都放在架子上,各自定人定位,不但熟记于心,而且通过紧急集合等各种训练,即使在黑夜中,完全没有亮光,也可以迅速完成各自取枪、配带装备、跑步集合等动作。 “三打三防”。军事训练分为战术和技术两大类,战术分为从单兵到班、排、连、营攻防,技术包括当时团以下各种单兵武器装备的使用。训练重点围绕“三打三防”进行,即"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三打”主要使用手中武器来完成,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学员多提出怀疑,特别是怀疑靠班用轻机枪和半自动步枪能打飞机吗?教员的答案斩钉截铁:完全可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就打下来过美军的飞机!打的方法是“集火射击”,即所有枪口瞄向空中飞机,由班长统一下口令,同时击发射向敌机。“三防”主要靠防毒面具,在5-7秒内完成从包里取出到穿戴全过程,对于戴眼镜的我来说,是件特别痛苦的事,很难达到标准。 不觉间写了这么长,不知能不能发出去,更不知有没有人看。好了,今天就此打住,如果大家喜欢以后再接着写。最后,以当时几乎天天唱、也最能反映那时形势和心情的一首歌来结束: 说打就打说干就干 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 瞄的准呀投呀投的远 上起了刺刀叫他心胆寒 抓紧时间加油练 练好本领准备战 不消灭侵略者不是好汉 打他个样儿叫他看一看 坚持阅读和写作,推出贴近现实的原创文章。喜欢就点赞、留言、关注,转发给更多的人。谢谢!

上世纪80年代军校生活有什么不同?亲身经历来说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