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笔记13 前苏格拉底哲学总结
哲学史笔记13 对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总结 一与多、动与不动、存在者与非存在者 1、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三个人为代表,主要围绕的是“实体”这个概念,既在生灭变化中保持不变的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我可以简单地断言他们是勇敢地将某一东西设定为“实体”,如水、不定形、气。这种勇敢是一种对于“一”的运用,既在一堆的庸俗观念中用一种强制力去设定某一个为一,在所谓的特殊性中拉出一个最特殊的,也就是由多到一。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不定形,它在自然中无法被找到,但我们可以用土的对立面去设想它。并且由于它的变化性,我们很好去设想这种由不定形到各种定形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还有赖于外界的干预:变干的力量和变湿的力量。 2、毕达哥拉斯学派: 我在现在也把这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源”设想为一种编程,或者用数字设定的一种指标,如毕达哥拉斯的理论与琴弦相关,不同的长度形成不同的音调。 于是,毕达哥拉斯说:数字是背后的那个“实体”,是“一”,掌握着自然的“多”。 但这还不够,它说数字背后也遵循这种一多关系,1是最基本的数字,是最纯的“一”,而其他的数字是“多”,由无定形的1派生出其他数字,再到点线面体,然后是水火土气等有有定形。 并且所有的对立在根本上都是奇偶性的对立。 而由自然回归于实体的方式,就如同从三角形中发现a²+b²=c²一样。 3、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火本源说,其二是逻各斯。 对于火本源说,它有一种强大的拟合力,它无需外部有一种介入的力量,去主宰火焰变干变湿,又或者这个火焰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描述。意为世界如火焰一般燃烧,在一定的尺度下边干,又在一定的尺度下变湿。 于是我们简单的理解为不定形的燃烧为一,从燃烧中不断变化而成的东西为多。 或者燃烧变化是多,而逻各斯设定下的规律为一 而从燃烧中把握到的变化规律就是逻各斯。 4、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主要以克赛诺芬尼、巴门尼德、芝诺、麦里梭为代表。 在克赛诺芬尼这里,它依然延续了对于无定形实体的追求,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一,一是不变不动、独一无二的,而一就是他的神,一只能是它物的根据,而不能是他物的结论。 简单的说,就是他设定了一个第一位的原因,作为万物的原因。同时,它又不能是被产生出来的。
当到了巴门尼德这里,它进一步的阐释了这个第一位“存在者”,1)它既不生成也不消灭,2)没有部分不可分割,3)是不变不动的,4)是有定形。 同时,只有存在者存在,而不存在者不存在,这就说明存在者的外面没有东西,甚至没有“无”,因而存在者只能是不动的。同理,如果他的外面有东西,如果和它是一样的,那二者之间就有间隔,但是“无”不存在,所以不可能,而如果有与它不一致的东西,则说明它不是第一位,也不可能。
同时,由于存在者的特点,巴门尼德也说这种存在者与思维的对象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在思想中,物才是符合上述四条的。这就是巴门尼德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在巴门尼德之后的芝诺和麦里梭都在完善和证明巴门尼德的理论。 但是芝诺侧重于证明运动和多的不可能,从而证明存在者的静止和一。 而麦里梭则说明存在者应是无定形、无限的,因为无法设想一个有定形的外面没有东西。 5、智者 智者主要以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为代表。 两个人都以爱利亚学派为靶子。 前者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意在攻击一个普遍的逻各斯,从而说明一个绝对的、第一位的存在者是不可能的。 后者则说用三个命题来针对爱利亚学派: 1)没有存在者存在。 2)即使存在者存在,也无法认识。 3)即使认识存在者,也无法表达。 对应爱利亚学派的: 1)存在者存在。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以被表达。
6、原子论和相关 原子论及相关主要以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为代表。 恩培多克勒那里重新设定了四根:水火土气,认为是它们的组合形成了万物,但在这里,恩培多克勒似乎仍然对运动具有怀疑,它说是爱与恨为一种超出四根的动力,主宰着万物的变化。但归其根本,四根从不变化,也不会自己运动,而是爱与恨不断的分离和聚合。
到了阿那克萨戈拉这里,它认为万物生发于种子,而在种子之外的努斯主宰着种子的变化。 当一切冷寂时,是有了努斯的介入,让宇宙发生搅拌,形成漩涡,不同的种子被甩到一起,通过不断的甩干而形成万物。 在阿那克萨戈拉这里,运动这个动作依然来自于外,种子自己就只是单纯的元素,等待着被甩到某处,从而形成万物。 进一步的说,这种旋转永远也不会停止,它会永远形成一个大的漩涡,而漩涡里不同的种子那也会有漩涡(因为他说聚合就是生,分裂就是死),漩涡之下又有一个小漩涡…以此类推,有无限的小漩涡始终在搅拌着种子。
当到了德谟克利特这,他想要赋予原子运动,所以设定运动为原子的属性,为了有运动,就必须有运动的空间,所以德谟克利特才说: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也存在,二者的存在状态是等价的。 比较原子和种子,我们就可以发现:德谟克利特设想的原子只有位置、形状、次序的不同。但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则最开始的性质就不同,如种子可以被分为骨头种子、石头种子等等,但原子就只是原子。 但是原子的聚合仍然需要旋转,与种子不同的是: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旋转是由于原子运动的方向不同,不同的原子延直线运动后,碰撞而旋转,旋转逐渐扩大,从而引发更大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