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致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大肠杆菌致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疾病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非特异性感染疾病,常分为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两大类,急性前列腺炎均由细菌引起,而慢性前列腺炎既有细菌性,又有非细裙性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5%~10%。其中,大肠杆菌的感染占 8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率丝阳性球菌的致病性尚有争论。细菌侵人前列腺的途径主要是由于下尿道炎症,水肿或梗阻引起尿道压力增高,导致含菌尿液反流人前列腺导管和腺泡。或者是直肠细菌经淋巴管扩散至前列腺或经血流到达前列腺。
【造模方法】家兔、大鼠、小鼠,标准大肠杆菌菌种。常规手术器械一套。
1.前列腺注射法将动物以乙醚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沿腹正中线剖开下腹壁,用镊子轻轻提起膀胱及两侧精囊,暴露附于精囊内侧的前列腺背叶(相当于人类的前列腺外周区,而人类的前列腺炎主要发生于外周区),于两侧分别注人的大肠杆菌液各 0.1ml,缝合腹襞肌肉皮肤,消毒纱布包扎,放回笼中。均自由钛食。该模型所致的急性前列腺炎在 1~3天最为明显。
2.尿道灌注法单次灌注与反复灌注:标准致病菌大肠埃希菌,用前置于 37℃培养箱内培养 18 小时,无菌生理盐水配成 1.5×10*CFU/ml菌液。将实验动物背位固定,臀部抬高,在无菌条件下将 10Fr(人用)三腔双囊尿管插入膀胱,引流尿液后膀胱气囊注水 5ml,并向外牵拉气囊堵住膀胱出口,尿道气囊注水 2m㎡l,然后灌注菌液 2.5ml。兔感染 72 小时后,即可形成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若反复灌注,则实验前 3 天每日1次,以后分别于第10、20、30、40.55 天灌注,末次灌注后 72 小时处死动物,行细菌培养鉴定和病理学观察。观察指标包括前列腺组织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粘连等;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与卵磷脂小体数,前列腺病理学观察等。
【模型特点】对于单次灌注菌液,前 3 天表现为急性炎症,随后的7 周,约有 50%的大鼠会自发清除前列腺内细菌而不会发展为 CBP;而反复灌注菌液 2 周内前列腺呈急性炎症反应,8 周后前列腺表现为慢性炎症病变。急性炎症表现为前列腺充血水肿,慢性期病理学观察表现为腺上皮呈扁平,立方与高柱状混杂,腺腔分泌物减少,间质内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与卵磷脂小体数均超出正常范围。
【应用范围】本模型是由细菌感染而发,故可以作为抗菌试验及其药效学验证,也可进行抗感染试验和止痛试验。很多中医药方如前列舒宁,前列康栓,通列舒胶囊等利用此模型进行了抗菌消炎的试验。
【注意事项】注意根据实验动物选择合适的大肠杆菌的菌量;如果前列腺液难以直接取得,可以测定前列腺组织内白细胞数与卵磷脂小体数来代替,即在无菌条件下剖取前列腺并剪碎,取 50mg 加入 200μl 白细胞稀释液和 200μl 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记录镜下白细胞数及卵磷脂小体密度。
【模型评价】两种模型均可成功建立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后者更接近于临床的发病模式,可明显见到前列腺组织充血,水肿,前列腺液呈脓液样,黏稠,间质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