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的20年三维表现经历-07
这家台湾设计公司叫五方,设计总监是个女的,其实就是老板娘,叫小邱,公司专门做洁具展厅,合作品牌最密切的是cascade卡斯卡特,公司里有几个设计师,几个催账的小姑娘,一组平面设计人员,和两个效果图,除了我,另一个人叫小黄的,用的是扫描线,我那时用Lightscape。很快我就发现,小黄画出来的图很赞,颜色很锐利,光影立体层次感强,过度柔和自然,而我画的就是灰,粉,平。这个小黄平时作图简直像在打魔兽,全部是快捷键,就看他键盘不停的按,屏幕不停的切换,每次屏幕停顿不会超过1秒!你根本无法知道他在做什么,也就是说,你没法偷师!我还趁他不在或外出公干,去他电脑里想复制一个场景出来回家研究,可他的硬盘里居然一个max文件都没有!我只能看到他的成图。没办法,只能自己去网上搜关于扫描线的技术,那会我第一次知道了灯光矩阵。
我果断的放弃了lightscape,回到了扫描线渲染,那时vray好像已经冒出来了,但我没关注过,一直研究如何用扫描线来做图,因为我始终觉得只有扫描线才能做出不灰不粉的效果来,色彩锐利,明暗对比强烈。很快我就开始用灯光矩阵作图了,我感觉小黄用的办法一定也就是灯光矩阵,只是他的经验很老道,很会控制和把握一个度。不过小黄的志向并非在于效果图,而是一心往施工监理方向发展,而老板也愿意他多管理工地的事务,于是效果图的事情都归我来负责了,小邱每天坐在我身边,一边想方案,一边就直接三维里做出来给她看,那会她经常看一本叫Interior design的美国杂志,后来我才知道那本书的权威。在那本杂志里,小邱经很留意一些色彩,比如红色,她感觉这种红很高挡,而那种就很Low逼,而那会我对颜色并没什么感知度。我开始对色彩与软装搭配感兴趣是在我移民澳大利亚后的第二年才开始的,之后的2013年开设了几期色彩培训班,专门给国内软装设计师做色彩培训。在小邱每天的陪伴下,我逐渐开始掌握了一些展厅设计的惯用手法,也体会到了参考其他案例的重要性,其实设计嘛,就是这里抄抄,那里抄抄,问题是,会不会抄,怎么抄。
下面是我在五方时的几个图,我还保留着,都是扫描线渲染





五方的老板并不懂专业,不过他曾经对一个催账的小姑娘的训斥,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说的一句话我至今清楚的记得。那天小姑娘在和客户通电话,反复和客户解释我们的设计师在修改之类的话,老板可能那天心情很糟,突然发飙摔东西,对着那个小姑娘就是一顿臭骂,然后就说出了那句话:别再让我听到设计师三个字,师,是什么啊,能承上启下的角色,我们公司里有吗?!这句话我真心打心理赞同,不过多少还是带着很多无奈的。我在斯米克时就很反感听到别人称呼我为设计师,原因很明显,师,那是有能耐的人,像我这种每月1800的佩吗?所以,我那时从来不会对客户说一句我是设计师,这方案是我设计的之类的话,我更喜欢说,这个图纸是我画的。我还记得有次斯米克请了一组摄制组来公司拍摄宣传片,来到我们设计部时,摄制组导演算是为了迎合公司吧,说道,哦,这里就是斯米克的心脏啦。我当时听了很不是滋味,心想这心脏还真便宜。
我在五方没呆满两年就离开了,原因主要因为公司文化我很不适应,上海人嘛,那会的排外心态是很明显的,五方里除了我和另一个同事,全是外地来的,说着让我听着不舒服的普通话,公司提供工作午餐也是川味的麻辣菜居多,我那会是一点辣都不吃的,出去吃吧,也没个好的店铺,因为公司附近还是没怎么开发的远郊,而且那会我开始反感加班了,小邱经常白天出去应酬,下班前打电话叫我留下,这我很恼火。加上我那会也有女友(后来的老婆),总得为将来考虑吧,于是我又开始骑驴找马,想找份市区里的新工作,早日离开这个都是外地人的地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