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竟然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

2023-03-09 09:05 作者:历史大探讨  | 我要投稿

国家兴,兴于用人,任人唯贤方能善治天下。

周武王因为有了忠心耿耿、运筹帷幄的周公方能平定叛乱,一统十国,武王伐纣从此美名扬;齐桓公因为有了大刀改革、创新治国的管仲才能称霸春秋大业。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美谈,正是发生在科举制度之下的一段“一门六进士”千古佳话。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

历朝历代每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也往往为其能拥有文能治天下,武能舍其颅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而深感幸运。


于是,他们想尽办法来获取治国人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贤任能,再到西汉时期的察举制的出现,无不体现中央集权下的皇帝对人才的渴望。

但是这些制度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还容易滋生朝内的腐败。


更不能满足一个国家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完美发掘,对于国家来说既是人才的浪费,更是一种无形之中的损失。

直到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朝廷才能更加公平公正的在整个国家选拔出学富五车、见多识广的能人志士。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竟然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