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篇奇文不到八百字,讲透了人道规则,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2022-04-07 20:42 作者:香薷a  | 我要投稿

庄子•养生主


一.《养生主》第一段解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不是说不要追求知识,而是不要追求无用的知识。

信息爆炸的时代,到处充满知识,不管想学习什么都可以从网上获取。这就是“知无涯”。有用的知识是符合规则的、现在需要的,即需要我们把无限的知识变成有限的知识,把有用的知识从知识海洋抽取出来


02:52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为善,不要图一个好的名声

大众对于善人要求十分严格,对恶人却很宽容。好人做一百件善事不如坏人做一件。所以可以做善事,但是不要给自己树立善人的名声。这个名声会让善心变得理所当然,甚至招致祸端

恶没关系,但是要注意法度

道家认为善恶一体,没有绝对的善人和恶人。


01:11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世界上的规则很多,但大多数是固定的。

如果能在规则之间行走,且不触犯规则,就可以明哲保身,保存个性,修养精神,尽享天年。


02:37




二.解牛之道(第二段解析)

《养生主》在上述语段后的内容为“庖丁解牛”的故事。下面对原文进行摘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看来,这个世界的规则好像牛身上的筋骨,如果找不到窍门到处乱割,则势必毁坏刀刃,损害自己,即“失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顺规则行事,顺应“道”


明白世界存在的一些规则,一件事发生时,看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背后的故事和逻辑。这就是第二层境界,“未尝见全牛也”

第三层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能够融入规则中,做到游刃有余,甚至利用规则


03:50




三.穷理尽性(末段解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右师认为世界上的残疾人其实没有必要在意是先天如此还是后天,因为不管先天后天都是命运使然。这就是一种自然之道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野鸡属于自然,自然的生活才是它真正的生活,关在笼子里会让他失去自己的本性,失去原有的生活。即让人们顺应自然,不要太刻意追求导致走火入魔,实际上你真正需要的东西本来就在身边,只不过没有看到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那些不想吊唁却去吊唁的人被感情左右了身体,却忘记了人的生命本身就源自于自然。人生在世,是顺时而生;离去是顺时而死,解脱于自然,这本就是自然之道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一根蜡烛燃尽,火种却延续下去,永远没有熄灭的时候。即精神永存

与首段呼应:

生命有限—有涯

精神无限—无涯

人的生命的开始与终结就是道,但如果执迷于终结,就是“失道”。顺势而为,保留本性,方得人生真谛。


06:14













这篇奇文不到八百字,讲透了人道规则,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