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个月,这几点我认为很重要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写的那篇《入职第一天,第一次加班到凌晨6点》的文章吗?以及一个月前的那篇《入职一周后,我想说点什么》吗?


是的!被社会毒打了一个多月后的我又开始写总结了,这个系列还会继续下去,毕竟真实的社会体验将为我的创作提供宝贵而又丰富的素材。
初入职场的小三,似乎扮演着一个潜伏的角色,用心探知复杂社会关系的同时,也悉数记载着生活和工作中的苦辣酸甜。时刻保持警惕和自我省察,于忙碌中求进步,在舒适中勤鞭策。
在我看来,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下面四点比较重要,分别是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低调感。

第一点,归属感
对于毕业刚进入职场打拼的我们来说,需要找到一份归属感,与其说是归属感,不如说是延续学生时代那种大家一同上课学习生活时的氛围,无话不说、其乐融融。
但这终究是一种理想状态,毕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需要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有的业已成家,有的工作数年,况且每一批人有每一批人的生活圈子,似乎只有和你一同入职的同龄人才会更加容易建立联系。
不过这并非绝对,每个行业不同公司招收的男女比例不一,如果男女均衡的话,工作的氛围可能会更好;如果比例失调,势必导致有人落单或者少了些许乐趣。试想一群大老爷们每天窝在一块那该有多枯燥,好像土木专业便是如此,想想真的苦上加难。
就像我今年毕业入职的单位共招收了5人,其中就我一个男生,四个女生中还有两个本是同学,所以我注定是那一个落单的人。可能是上边领导也想均衡一下单位的男女比例,因为在我们之前这里几乎是清一色男员工。
好在整体的氛围还算融洽,同届的这几个女孩子确实给我们所增添了不少趣味,其中有一位H小姐更是活力四射,似乎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对面办公室的C哥算是个话痨,不时和我们聊天逗趣,热心地帮我们解决软件使用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也很乐于和他交流。
一个多月以来,细数下来参加了不少团队聚餐活动,平均每周至少一次,容我盘点一二。
第一个周末加班聚餐下馆子,所长休年假前犒劳大家下馆子,周末同事小聚下馆子,第二季度点评会结束当晚吃夜宵,曾在院里工作过的大哥回来叙旧下馆子,周末调研结束后下馆子,家境殷实的本地H小姐宴请所里全员下馆子,基本上是这些。



最近的上周,办公室一位本地学姐还叫了我们几个新人去她家吃饭。她看到我每个周末晒自己做的菜后,便邀请我去她家做菜。




工作日在单位吃的三餐菜品较为丰富,一位实习生开玩笑地说每天吃饭就好像下馆子。我们这里是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桌吃饭,饭菜可口,量大管饱且实惠。摸了摸自己肚子,不禁感叹美食的诱惑多么强大。

对于我来说,目前和大家的交集大概就是这些了吧,似乎我的个人兴趣爱好在这里无法找到同类,即使同龄人中也没有。我理想中的归属是精神的归宿处,是灵魂的栖息地,在这座孤岛上,我一直在等待命运中的那个伊人。
对于一个不喜欢网游和棋牌桌游的我来说,少了些许与他人交流的谈资。老员工们工作之余的休闲首选便是约牌,没有听说什么体育竞技类的集体活动,女孩子们忙着恋爱逛街和追剧,更不可能与我这种孤傲的单身狗有过多交集。
以前觉得很孤单,现在依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夜跑,一个人追番,一个人阅读,一个人码字……
话说回来,我们需要的这份归属感,不仅仅是快速融入新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更是迅速找准个人定位,为从他人接受你到认可你铺路。

第二点,认同感
在获得归属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在一个集体中获得来自他人的认同,以及自我的认同。
那么,如何获得认同感呢?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他人凭什么认同你?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你身上独特的能力或过人之处,会喝酒聊天接梗、善于合作交流、想法独特办事效率高等,这些都是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我们办公室那位同来的新人H小姐在大小聚会展示了她喝酒的能力,以至于每次聚餐领导同事都会调侃她,给大家留下了刻板印象,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最初招聘面试的时候,我在简历中写到了自己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共创作60完字作品等等,没想着这一点倒成了提问回答环节吸引领导的地方之一。
接着我把自己投稿在某文艺公众号上的文章发给众人看罢之后,更是让他们对我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考量。据先我去报道的一个女孩X说,院里上下都通晓了我的“秘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待我的加入。
后面来这上班后,在大小聚会场合里我都会被提及,众人玩笑着说能否分享我的作品供他们欣赏,我一般笑而不语,默默地接受着来自大家的赞美。
至此,大家也对我形成了刻板印象,从一定程度上我获得了来自这个集群的认同。但是他们对我的认识是存在误解的,错误的认为我会写文章就说明会写材料,其实自由创作和撰写那种不说人话的材料文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境。
前者对我来说早已轻车熟路,后者类似的文章写得很少,而且很费时间和脑力,心里面也比较抵制这方面的写作。
听同事C哥说,院里缺少这方面的人手,所以我的这个能力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院长在某次聚餐结束后也曾对我说,以后咱们院里有什么材料可以交予我处理。这下好了,这个标签算是稳稳地贴上了。
但是,我的这个能力仅仅停留在大家口头上的认同,他们并没有真正见到我的个人作品,在院里的实际操作也没有过,直到这周的某天下午P副所把我叫了过去。
他给我看了一个PPT汇报文件,需要我对前言和结尾进行润色,而且立马执行,因为下午要进行汇报。接到任务的时候,我赶紧整理思路着手准备,毕竟这是对我的第一次考量。
但是这一次我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前期对接交流存在失误。P副所给我发了一个错误的PPT,我以为是让我独自撰写前言和结尾,等我满怀热血激动之情写完前言发给他之后,才发现自己做了无用功。
后面只好推倒重来,好在修改润色的难度不大,相比之前那种无中生有的硬写好多了,但是每句话每个词也得仔细考量,以至于P副所干脆坐在我的电脑桌前直接自己动手做最后的修改,毕竟汇报人是他。
后来对面办公室的C哥想来看我的写的东西,我把第一版找了出来,盯着电脑屏幕看了近一分钟后他留下了几句赞美之词便走了。我的这一段文字多用四字词语,讲究排比工整,这也是我写此类文一贯的风格。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节奏感强,但是却缺少与内容的呼应以及实质性的东西,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这点我自己是清楚的。其实我的目的就是想吸引人眼球,因为这是汇报材料,关键在于汇报者怎么讲述发挥。
这种来自他人的认同夹杂着很多利益的考量,不管对方是否出于真心的敬佩和赞美,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应该认可自己。
我是一个慢热型的人,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我表现得比较谨慎,以至于聚餐吃饭的时候,院长当着大家的面说我比较腼腆。其实我是一个内心似火的人,很乐意与他人分享交流,但不会刻意迎合和讨好别人,我有自己的人格和底线。

第三点,成就感
成就感可以来源于工作,也可以来源于生活。
工作中小到P画完一张图,大到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生活中就更多了,可以是成功学会一道新菜,发圈获得朋友们的赞美,也可以是阅读完一本书籍和写完一篇文章等。
下班后若是不加班,我也会吃完晚饭后回到办公室自行学习自己安排的任务,比如软件的操作使用。一开始多少有所抵触,谁不想下班后快点走呢,但一旦进入状态后便会持续收到学习带来的快感,这种精神上的愉悦不亚于物质带来的满足。
再到后来有同事向我请教软件方面相关问题,我便把自己所学教与他人,再次获得一份新的成就感。
在自行学习收获某个技能的时候,我们获得了成就感,再把自己所学授予他人的时候,我们获得了认同感,同时又获得了成就感。由此可见,认同感和成就感是相辅相成的。
周末若是不加班,我会和室友一同去买菜,当看到他们大快朵颐地吃着我做的菜时,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需要成就感带来的激励,这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它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只有不断地收到外界带来的投喂,我们的大脑才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多巴胺,从而刺激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做相关的工作。

第四点,低调感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低调做人”这四字箴言,出行前父亲也多次嘱咐我工作生活中须恪守这一点,既然大家这么认可这个道理,想必这四个字蕴藏了人生的大智慧。
类似的话还有“枪打出头鸟”、“沉默是金”、“反派往往死于话多”等等,这些无非都是想告诉我们低调做人的处事原则。为什么这种生存法则会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呢?想必这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在古老的东方文明智慧中,粗略的说我们讲究的是韬光养晦,注重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欲成大事者必先忍辱负重,静候有朝一日鲤鱼跃龙门。
在自己的备忘录里早已写下“不要急于表现自己,永远不要让别人知晓你的实力”的话语。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性是最经不起推敲的,在某个环境中,无论你做的好与坏都会遭受他人的非议,做好了便嫉妒,做坏了便嫌弃,唯有中规中矩低调处事方可深得人心。
但是,这样的环境是否会扼杀一个人的个性呢?我认为得一分为二来看,如果这个环境整体是包容共处的,个体的能力便会得到极大提升。如果这个环境是攀比竞争的,表面一派和气,背面却勾心斗角,势必会打压和同化一个人的性格。
面对不可预知的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我选择了低调行事,隐藏了大学里所有的个人兴趣爱好,收敛了爱自我表现的性格,尽量不张扬,别人说话多听多想,自己说话则三思。
以上四点便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总结,总的来说,我认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为第一要务,个人能力则是其次。
过去一周过得比较乏力,或者说没有激情。发现自己做事专注度大不如前,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我被手机等电子产品牵着走。或许是目前所处的环境比较舒适安逸,虽偶有加班,但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工作之外还是有大把可以自行安排的时间,我却没有很好执行自己的计划安排。
在我的心目中,完美的一天应该这样度过:
早晨按点起床去单位吃早餐,打卡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期间不看手机,别无二心专注工作。中午到点用餐,回到办公室开始一小时的午休。晚餐到点用餐,结束后回办公室开始自学相关软件。
严格控制饮食,早餐只喝一小碗米粥,中晚餐都只吃一小碗饭和喝一碗汤。20点开始夜跑1小时,不抽烟不买零食,每天只喝一瓶无糖可乐。
晚上回来洗漱完毕开始写作码字,自学自媒体运营知识,睡前看一个小时的书,争取在12点前熄灯睡觉。
但是事与愿违,这终究是理想的一天。理想主义一直是我的诟病,有时候会冒出很多想法,但却不能很好的去践行。
我需要进行自我检讨,我缺少一种魄力,执行力不够,专注度不够。希望自己居安思危,不能光喊口号,应该拿出实际行动一点点地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2020.08.23 亥时 收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