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安秀实与欧阳旭——被自以为是的编剧随意更改的配角

2022-07-06 00:20 作者:后宫遍布ACGN的鬼雨  | 我要投稿

       我终于忍不住了。整个六月份都要忍受着“当代新乐府”的营销和一群录人的叫好,你知道我整个六月是怎么过来的吗,整个六月!后来因为一条吐槽《梦华录》的评论被录人回复导致了一起(根本没有下文的)对线事件发生,我决定去详细品鉴一下这部剧,做到黑得有理有据。槽点之多,我只能说各路up主讲得还是太少了。单是词语读音问题我就能挑出来四五处,这就是主演们的功底吗?i了i了。

       废话扯得有点多,说正事。up主们针对这部剧的吐槽一般针对的是最大的问题即主角团,再具体些即顾千帆与顾赵氏(她不配叫赵盼儿),以及官伎和乐籍制度的一些问题。我今天就另辟蹊径,来谈谈这两个角色——被编剧删除的安秀实与被编剧添加的欧阳旭。

       丑话说在前,我,究极内娱乐子人,别给我扣粉籍,专业看热闹一百年,录人退散,来发癫就对线删评拉黑一条龙服务。



       首先是安秀实。安秀实在《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以下简称《救风尘》)中的戏份简单来说就是被宋引章抛弃后不计前嫌,与赵盼儿合力救下宋引章,终与宋引章白头偕老。而在《梦华录》中,安秀实这个角色惨遭删除。删掉一个角色会给一个故事带来多大改变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安秀实在《救风尘》最早的戏份即是宋引章背弃婚约,他找上赵盼儿求情。

       “刘蕡下第千年恨,范丹守志一生贫。料得苍天如有意,断然不负读书人。小生姓安名秀实,洛阳人氏。自幼颇习儒业,学成满腹文章,只是一生不能忘情花酒。到此汴梁,有一歌者宋引章和小生作伴。当初他要嫁我来,如今却嫁了周舍。他有个八拜交的姐姐是赵盼儿,我去央他劝一劝,有何不可。”

       《救风尘》的情节大家也知道,宋引章是作为受害者的形象出现的。而安秀实的这一番话,却也点出了宋引章背信弃义的污点。换而言之,宋引章的形象是不够完美的。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抛弃安秀实,另寻周舍,被周舍磋磨,可堪称一个“自作自受”。

       在《梦华录》当中,安秀实被删除,一上来就是周舍贪图钱财,甜言蜜语骗走宋引章的剧情。宋引章形象里的“背信弃义”随着安秀实的消失荡然无存。仅靠《梦华录》前几集的剧情归纳出的宋引章形象是什么呢?

       小白花。

       不谙世事,纯洁无瑕,被恶人诓骗的小白花。

       或者换个词。

       “完美受害人”。

       仿佛性格必须完美无瑕才能充当受害者,凡是性格上有一丝缺点的都绝对不行。《梦华录》里的宋引章脱去了自己的短处,摇身一变作为完美受害人展现在观众面前。

       说句不好听的,几百年前的一个剧作家都愿意在自己的笔下救赎一个不完美的女子,而现如今的某些编剧,眼里竟容不下一丁点缺陷。

       而这还不是最明显的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安秀实的消失,让借着《救风尘》的《梦华录》前几集(这个借说难听点皮都没借到,遑论其中的筋骨与精髓了)的剧情硬伤愈发严重。

       还记得《梦华录》中和《救风尘》中分别是如何判周舍罪状的,判罪又是在何等情况下进行的吗?

       《梦华录》中,判周舍的罪状是“私掠官伎,虐打妇人”。

       《救风尘》中,则是——

       “周舍,那宋引章明明有丈夫的,你怎生还赖是你的妻子?若不看你父亲面上,送你有司问罪!您一行人,听我下断:周舍杖六十,与民一体当差。宋引章仍归安秀才为妻;赵盼儿等宁家住坐。”

       再看二者的情景。

       《梦华录》中,县官拉偏架,顾千帆让陈廉带州官来,以官威压制,方才宣判。

       《救风尘》中,赵盼儿与安秀实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县官当即宣判。

       分析之前,先让我们看一看,这两个情景,哪个更像是“自立自强”的“大女主”呢?

       想必大家已经有了答案。好,让我们把案件剖开来看,安秀实的消失究竟给这个案子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开头顾赵氏勾引周舍,写休书之类的情节虽有槽点,但与今日讨论的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故一笔带过。本质上来说,无论是顾赵氏还是赵盼儿,在这一阶段的行为都属于钓鱼执法。

       但钓鱼执法过后呢?

       顾赵氏提供的证据是休书一份(中途经历了周舍撕假休书的闹剧)和宋引章乐籍的身份(在县官拉偏架之后还拉出来了宋引章身上的伤)。声称周舍私掠官伎。

       仔细分析,这两份证据其实很难站住脚。

       首先是休书。原本发生在周家的真假休书一幕被搬到了公堂上,顾赵氏亲口说周舍毁掉的休书是假的。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认为,顾赵氏提供的休书也有可能是假的?

       虽然观众站在上帝视角知道这是真品,但是,在现场众人的视角来看,顾赵氏能拿出一份假的休书,她也就存在继续造假的可能。

       而宋引章乐籍的身份就更好笑了,华亭县跟钱塘那边联络的话,钱塘那边知道了不得扒了宋引章的皮?这就是带宋好姐妹吗?来鼓个掌。

       以及在这个情况下,只要周舍一口咬定不知道宋引章的身份,那很容易就可以被从轻发落。毕竟,顾赵氏没有一份证据可以证明周舍知道宋引章是乐籍(笑死,她甚至不找个钱塘的人来当人证)。

       反观赵盼儿提供的证据,那可以说是很有力了:

       “【沽美酒】他幼年间便习儒,腹隐著九经书;又是俺共里同村一处居,接受了钗环财物,明是个良人妇。

       (孤云)赵盼儿,我问你。这保亲的委是你么?(正旦云)是小妇人。”

       人证:原配丈夫安秀实,证婚人赵盼儿;物证,定亲的聘礼信物;宋引章的身份:良人妇。

       古装剧好有“人证物证俱在”的桥段,《救风尘》中的对簿公堂这一幕也正是如此。这些证据已经足够可以证明宋引章是安秀实的妻子,证明周舍得到宋引章的手段不合理。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安秀实。只有他这个原配站出来,才能证明周舍的罪状。

       有了充足的证据,才是真正的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无论怎么判都合该周舍受到惩罚。顾赵氏的行为无异于绕开程序正义,以胡搅蛮缠的手段追求结果正义。也正因为如此,编剧必须安排一个昏庸的县官拉偏架,安排顾千帆来救场,否则无法构成应有的戏剧冲突,甚至于可以这样说,以顾赵氏这种微薄的证据,她能不依靠外力胜诉才是邪了门了(说起来顾千帆救场啊,很喜欢顾赵氏说过的一句话:“人贵在自立,如果事事都要依靠顾指挥,那和奴隶有什么区别”)。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编剧自以为删掉一个书生无足轻重,却不想要为了圆剧情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最终造成了巨大的漏洞(还打了自己鼓吹“大女主”的脸)。



       接着,再来谈谈欧阳旭。

       欧阳旭的人物形象的最大问题其实很简单。

       他不是个坏人。

       欧阳旭初期的表现,总体来说,除去一些确实茶里茶气的台词,欧阳旭的所作所为足以称为仁至义尽。

       剧中对高家处处渲染其权势威望之大,背后更有贤妃这等重量级人物。又借角色杜长风之口说出苏家的小姐的遭遇(后来可以得知和高慧没有关系,是奶娘所为,提这个只是怕有人说我断章取义,事实上分析发展到这里的剧情的话就不该提后续),以及倘若欧阳旭因脱籍被牵连,高家可能如何对待他(高家知道她和顾赵氏的关系的话,下场估计差不到哪去的),来为高家造势。更何况这是贤妃赐婚。贤妃意味着什么?古代特权阶级中的金字塔顶——皇权。

       而欧阳旭是什么人?他可没有顾指挥的宰相爹爹,他只是个平头百姓。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欧阳旭一个毫无背景,平民出身的人,是高家动动手指就能碾死的小蚂蚁。

       高家权势如此可怕,欧阳旭仍然提出可以纳顾赵氏为妾,给她一场婚礼。顾赵氏拒绝后又答应她三个要求为补偿。

       尤其是,此时的顾赵氏并非欧阳旭三书六礼,明媒正娶,但凡欧阳旭动了坏心思翻脸不认人,顾赵氏没有一点证据可以修理欧阳旭(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要退婚文书,证据嘛)。欧阳旭答应顾赵氏的要求,完全是出自愧疚心与善心。

       这时候录人可能要说了,不都没完成吗?

       那,这不是编剧最爱的“巧了吗”么?

       写退婚文书被德叔阻挠。

       给宋引章脱籍的风险已经借杜长风之口说出来了,这甚至不是贬官的问题,而是性命之忧。

       《夜宴图》也“恰好”被德叔拿走送人了,无法交给顾赵氏。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啊.jpg。

       正是这些“巧合”,让欧阳旭无法完成顾赵氏的要求,进而形象在顾赵氏心中一落千丈,在观众眼中一落千丈。

       但仔细想想,截止到目前为止,欧阳旭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其实压根没什么问题?和后期的黑化相比,是不是极度割裂到毫无逻辑?

       纳顾赵氏为妾其实就已经是在冒极大的风险了,遑论拒婚。从后来在欧阳旭与杜长风的交谈中也可以得知,纳妾之事是一个激将法,他想借此刺激顾赵氏离开高家的势力范围,保护顾赵氏。录人可以说欧阳旭屈服于权势,那……如果换成你,你敢冒着自己甚至是亲近之人被暗戳戳弄死的危险,去抗拒来自特权阶级金字塔顶下达的命令吗?

       开什么玩笑,老板的加班要求都拒绝不了。

       因此欧阳旭做不到,也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也不难看出来,编剧的初心是想要塑造一个反面形象,但剧情安排得一塌糊涂,甚至把前期的欧阳旭塑造得情深义重。这里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编剧8行,二是编剧想立体化,复杂化人物,展现欧阳旭的逐渐堕落……但实在8行。

       那么,经典的渣男是什么样子呢?

       来,有请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渣男形象。

       《铡美案》中的陈世美。

       陈世美其人和欧阳旭的人设上其实有不少相同点,这也是我把他拎出来的原因之一。

       秦腔《铡美案》开头就是秦香莲找上陈世美的戏,陈世美对秦香莲和英哥冬妹是什么态度呢?

       “不用!打下去,打下去!势成骑虎心要狠,哪怕刑罚加我身。事到如今,不能因为儿女之情,放弃我荣华富贵。自古常言,无毒不丈夫,不认便不认,说是你们.....”

       “她虽然讲的是真情,咬定牙关不招承。休说夫妻恩情重,妻贫夫贵不相容。

       寥寥几笔,就将一个薄情寡义的渣男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

       都是初次登场,他和欧阳旭放在一起,你更觉得谁是渣男呢?

       戏曲也好,电视剧也罢。这两种载体较之小说的门槛是偏低的,篇幅也更短,受众也更广泛。因此同样塑造人物,小说可以多花笔墨让一个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侧面,电视剧和戏曲,往往只会特别突出人物比较主要的点,也就是所谓的“脸谱化”。

       补一句,这里的脸谱化和当今影视行业“脸谱化”出来的带恶人形象并不是一个意思,当然这里要说得拿周舍这个角色举例子,姑且按下不表。

       也就是说,当一个角色的基调定好了,那剧情就应该围绕着塑造出这样的形象服务。又想展现人物的侧面,又没有下力气去展现人物性格中的矛盾冲突与思维转变,倒不如从一而终,围绕着最中心的性格特点来写。

       陈世美是想过秦香莲的好的,但他很快就为了荣华富贵咬紧牙关翻脸不认人,甚至派人追杀秦香莲和英哥冬妹,并间接害死韩琪。比之愿意和顾赵氏“讲道理”的欧阳旭,恶人的形象不知鲜明多少。

       回到《梦华录》,编剧既然在后期让欧阳旭加害顾赵氏,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欧阳旭恩断义绝?欧阳旭一开始就恩断义绝,岂不是更能体现出他的要前途不要爱情?我就搁这说一句话,你编剧需要欧阳旭反衬顾赵氏,可你编剧根本不能凸显预期的人物特点,它就是放屁,就是无用功,就是水时长,就是坑观众。

       如果你说欧阳旭是虚伪,那他身为进士时虚情假意,怎么日后就这么直白地去害人了?这不又和预期形象矛盾了嘛。你要说编剧是塑造堕落型角色……那这可真是断崖式堕落。还是上面那句话,你编剧根本不能凸显预期的人物特点,它就是放屁,就是无用功,就是水时长,就是坑观众。

       说到底,导演和编剧不愿意去塑造一个一眼看到底的恶人,复杂化人物形象的同时又不愿意花篇幅去体现人物内心的转变,导致了欧阳旭注定是一个前后割裂的,支离破碎形象。你**都把在《救风尘》中拥有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周舍简化为一个赌徒恶棍的简单带恶人形象,你为什么不把欧阳旭也简化?不能在一开始就立住欧阳旭带恶人的形象,全指着断崖式堕落的所谓黑化?真的这烂剧除了雷公公的塑造相对来说还算可以(演员演技也在线),剩下的角色真就没一个不崩的。

       编剧自以为自己能把欧阳旭写成一个形象复杂的带恶人,实际上能力不足带来的结果是一地鸡毛。



       扯了这么多,终于到了尾声。其实这些也不过是《梦华录》的槽点的冰山一角罢了,如果真的一集挨着一集吐槽,我觉得我甚至可以水完今年下半年的所有更新份额。当然我不会这么做的,谁提莫要连着吃shit吃半年啊。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简单盘一下周舍的人物形象,《梦华录》中的周舍某种意义上和欧阳旭是两种人物塑造的走极端,也是挺有一说的价值的。




浅谈安秀实与欧阳旭——被自以为是的编剧随意更改的配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