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读后感

老弟尔闻今年12月在北京送我一本冯唐的《成事》。罗弟经常赠我书,皆是精品,这一本也不例外。回到三亚,我利用隔离的时间,用半天时间通读完毕。读完之后,收获颇多,印象最深刻的几则录在下面,以便进一步学习。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骤几,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第一,方向,向上的方向;第二,见识,开阔的视野;第三,毅力,坚持一个好习惯。
第二项,可以慢慢培养;第一项和第三项,要从小培养。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第一、第三开始吧。有志有恒,慢慢必然有识;有志有恒有识,必然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养成早起的习惯,比外国游学更切实。
那些连早起都做不到的孩子,将来能成事的可能性极小。那些连早起习惯都不能在孩子身上培养出来的父母,还是别奢谈孩子教育,还是别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和金钱。
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尔以后每日宜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摹帖宜疾。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这段话是说学书法的笨功夫,单日临,双日摹,遇困顿,熬过去。
不只是书法--对普通人来说,学任何技能,做任何事,都是如此。曾国藩教子,字字真切,把儿子当成普通人教育,不是当成小天才宠溺。
所谓学习,只有笨功夫;所谓“快乐学习”,扯淡!
至于天才该如何做,那是另一个议题。天才怎么做都好,不用我们凡人操心。但是,尽管令人沮丧,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我们周围所见的绝大多数小孩儿和晚辈(包括自己的孩子和同族后辈)都是凡人、俗人、庸才。所以,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吾屡教家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崇俭习劳”四字,家庭教育的真言。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跑万米不累,百事可做。吃苦耐劳的心和身,是成事的基础。
说些具体的,对于男女皆如此: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吆三喝六。自己拎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身心,尽量少用助理。
二、坚持锻炼,保持体重,少生病。时刻保持能干状态,是成事人的另一个基本要求。锻炼的目的不是成为奥运冠军或者国家二级运动员,锻炼的目的是保持体能,保持成事的基本身体状态。
据说“亚洲最严”的体能测试标准如下:男性在14分钟内跑完3000米;2分钟仰卧起坐80个满分,43个及格;2分钟俯卧撑 71 个满分,51个及格--14分钟内跑完 3000米,意味着1公里4分30秒的配速。就按这个标准来吧。如果50岁甚至60岁还能达到这个标准,如果50岁甚至60岁还能穿进去大学毕业时的牛仔裤,那就在成事的路上多走了好几步。
另,现在流行“女孩子要贵养”,纯属胡扯。中国的女性地位本来就低,男女性别不平等,工作机会和上升空间不平等,女孩子再“贵养”,像养宠物,进入社会如何竞争?
能俭约者不求人
-《田崑甫寿序)
如何不求人,保持独立?
过简单生活。
我给自己算过一笔账,如果必须,我一年只需要花很少的钱:我最大的乐趣在于读书和饮酒,特别是读书,酒可以蹭别人的或者买便宜的,我现有的衣服够我穿一辈子了,我可以吃一个煎饼过一天,我只需要十几平米一个房间睡觉和洗澡,不用赶会议的时候,我喜欢走路,不需要车和司机。
又,我还爱古董。如果没钱挣了,估计我也不需要天天上班了,那我就不买古董,天天去博物馆看,过眼即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