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凯蒂现象:贫富分化加剧与资本顽疾
谁曾想我有一天也能在网上跟人分享经济学观点,这半年以来,我时常回忆起本科的那次经济学考试和我的经济学教授。
那是一次非常难的考试,也极大地占比这一科的成绩,据说教授博士之前读的是纯理科,所以出题计算量大且难,一看就颇为倾向数学计算推导出各种公式论证的那种,且不苟言笑,课程知识量又颇大,还有大量推荐的参考书,不强制阅读,当然有本事你可以不看试试。
那次考试,数学好的同学未必深入经济,经济学的好的又未必擅长计算,就便宜了我这样哪头都不太擅长的。那次我以七十多分的“突出成绩”傲视众多不及格的同学,全系名列前茅。我能吹这个,你就明白我在一众狠人同学中出彩的机会不多,另一次这么为人瞩目大概是演出现场我的音频线故障没有声音那回了。
都是夕阳下的奔跑和逝去的青春啊,接下来说正题。
皮凯蒂的研究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最重要也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贫富分化方面的研究,先强调一下,他研究的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以下涉及的内容全部指的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事情。
他的代表作《21世纪资本论》,也是我要顺手推荐的;不过我非常庆幸这书是在我毕业后被引入中国的,否则一旦被当年的大学教授推荐,够我们受的,五六百页会杀掉你一个学期的不少时间,有兴趣的建议用电子书。

皮凯蒂现象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资本的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报酬的增速,会导致依靠二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群体之间贫富差异不断增大。(尤其是资本的收益增速会进一步增加资本金量叠加)
二、贫富分化资本主义国家的顽疾,如果不加以外力干涉影响,会持续扩大。
用大白话说,有钱人靠投资带来的的收入增幅,比普通人靠上班干活赚钱(包括自雇型的个体户)快得多;现在大家对此耳熟能详,很大程度上是本世纪经济学界对皮凯蒂现象的研讨和分析,以及媒体对此的关注进一步传播。
当然就这么简单的东西不至于写五六百页的巨著,它背后的研究咱拆开来简要介绍一下:
首先,能用21世纪资本论这种题目,大家容易联想到《资本论》所讨论的剩余价值,马克思用这个来解释资本从劳动者那里剥削的话题。而皮凯蒂则更关注在当下蛋糕就这么大的情况下,资本在不平等的制度环境下产生的现象——资本在赚谁的钱,讲当今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总体财富远大于过去的情况下问题直接暴露出来。为什么大多数人并没有过得更轻松,我们拥有了电气化、更好的技术基础,但已经处于被压榨的角色,这是关键。
财富的增长究竟是什么?皮凯蒂带有很强的法国平均和保障全体平等的视角。
其次,我们来看下,在常规经济学假设中,财富产出比的增长,伴随着资本回报率下滑和工资的增长(名义工资);但现实中资本回报率往往没有下降,工资也没有上涨。注意皮凯蒂正经地统计了过去两三百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这一点在漫长的、并非能完全统一的标准下很难形成一个模型,但是在近几十年的跨度中,这种统计相对容易。

例如日本、美国的基本工资的确是如此,甚至可支配收入都长期处于这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或者各国央行的首要职责是控制通胀,否则民众稳定的收入将被通胀吞噬掉购买力。当然日本是个特例,它的央行不是说控制通胀有方,而是日本自己就通胀不起来,否则以10年以上的人均收入变化来看,日本人的生活能维持正赖于此。

皮凯蒂解释这种情况,财富增长不能代表生产性资本的增长;举例说,某些国家在房地产泡沫在财富的增长模式大都源于房价上升。这里引入一个词汇:金融性财产增长。
金融性财产增长吞噬财富积累,或者说造成了账面财富增加,只代表了那些难以量化的财产转化为可用度量财产的过程,实际上意味着总体经济状况恶化。某些企业、金融机构更容易从消费者身上获利,那么这种收益被资本化的时候,就演变成金融性资产增长。
举几个例子:1、日本的小贷公司曾经一度非常夸张,有兴趣的看下日本网剧和漫画《暗金丑岛君》,大量普通人陷入高利贷的漩涡中,不仅仅是这些公司的问题,也是日本的泡沫经济崛起和破灭两个阶段,普通人难以获得有效的收入、信贷来源的一个问题。

2、美国的信用卡、发薪贷(paycheck by paycheck loan),当然更不用说次贷了,我之前专门写文章讨论过。
3、再就是正常的住房抵押贷款,这里面包罗万象的涵盖了房地产、银行、投行券商、信用评估机构、中介、保险公司、收税的等等各方的利益。
社会若通过金融手段,例如放水、增加债务、盲目扩充信用的方式制造出货币,然后把这些钱通过信贷+资产价格的游戏在社会上流动一轮,之后收入有钱人、强力机构的手中,本身创造的财富就不可能被大多数人受益。
以上皆可纳入金融性财产增长原理,当然不是说完全相等,但泥中有我,我中有泥,无妨大家理解。而且,按照皮凯蒂的研究,此时即便社会总财富在增长,社会福利程度和经济运行效率却在下降,同时这种财富统计增长没有充分考虑保护在其中的人力资本的减少,就是劳动者收入跟不上,甚至原地打转的情况,这就不可能回避一个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不公平带来的问题。
再进一步涉及两个方面展开:若银行和金融联合体对zf施加影响,或者zf本身就特别用非市场化手段控制金融,金融机构工具化,容易把银行、投行的收入垄断化,同时损失则可以通过泡沫和理财产品分摊给全社会。
某些行业和企业也是如此,无论是非市场化获取资源,例如矿产、土地,都会造成普通人财富减少而金融性财富增长。
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不平等机制下,工资停滞、社会财富在增长的本质。
而此时很多人误以为该怪市场,实际上问题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无法保障市场的竞争性,甚至干扰了市场运行。那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了,以后有可能再展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