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一周年在军事上的启示
#军情集结号#俄乌冲突在军事上的启示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一年了,作为21世纪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双方在战场上都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也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第一就是军队的数量不能少。
俄乌冲突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军队的数量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俄军虽然拥有着200万的武装力量,但是陆军却只有36万人。而限于自己的规定,其中四成的义务兵还无法出国作战。结果战争一来,真正能够出动的只是20万左右的合同兵。七折八扣之下,最终导致前线的总兵力,很长时间一直只有100多个合成营约10万人。
而乌军则早早就全面动员,军队总数迅速从30多万增加到70万,先后动员总数已过百万。如此一来,哪怕是初期俄军拥有火力和兵员素质上的优势,也无法迅速吃掉乌军。而在前期精锐被大量消耗之后,俄军也无奈只能开始部分动员。
而战时各种资源和人力都紧缺,恢复动员兵的战斗力、和从库存中启封装备,明显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从俄军从2022年9月21日已经宣布动员,直到2023年1月份才恢复部分攻势也能看出来。
除此之外,现代装备过于精密,导致双方主要依靠的还是现役武器,重启库存也没那么快。比如在坦克方面,现在俄罗斯主要启封的是较落后、但是退役时间不长的T-62,而不是几十年前的T-72。
而乌克兰在本国坦克损失惨重之后,又几乎打光了整个北约的苏式坦克,现在要用美国M1、德国豹式、英国挑战者这样的西式坦克来撑防线了。而根据最新的报道,这各国库存坦克的翻新速度速度之慢,也是令人发指的(其中当然有部分政治因素影响)。
而对于我国来说,由于陆地接壤国家极多,各个战略方向上威胁也很大,所以保持一支大规模的陆军,并保持大数量的预备役人员以及库存装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而将来一旦开战的话,也必须立刻进行战时动员,随时将现役兵员至少扩编一倍,才能以万全之态应付所有突发情况。
第二是基层作战单元的兵力不能少。
而在具体编制上,俄军由于人员和装备不足,导致只能以不满编的合成营形式作战。而由于信息化不足,其合成营编制的并不合理——俄军合成营过于强调炮兵火力配置,每个合成营往往配属两个身管火炮连,而用于一线突击的坦克却往往只有一个连,步兵战车的数量也不足。
而更大的问题,是俄军合成营的下车步兵太少,即使是步战较多的1+3摩步合成营,也不过是每排22个下车步兵,算下来每连66人每营共三个连,满编也只有198个下车步兵。而那种所谓“精锐”的3+1坦克合成营,更是只有区区70个下车步兵。
这点人再损失几个病倒几个,那就根本就没法打仗了——而这只有70-198个下车步兵,也是毛子营级战斗队最大的软肋!
正是因为下车步兵的数量过少,直接导致了俄军在进攻时,执行掩护和占领任务的轻步兵数量不足。而在需要防守时,能够蹲坑防守的步兵数量更是远远不够,结果就是一个个合成营变成了装甲刺猬,攻下据点之后压根守不住,。而各营之间也缺乏足够兵力维持战线,导致防线之间空隙过大,最后造成了伊久姆方向的大溃败。
而在此之后,俄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又重新开始恢复师团级的大编制。而我军的合成旅虽然比俄军要先进的多,战斗装备也多得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旅营制还是有其固有的缺点的。所以从俄乌战场的实践经验来看,还是不能一刀切全搞旅营制,而是应该保留部分的师团制部队。
特别我国西部边境地广人稀,面对的又是阿三这样堆人头的大国,因此我们也不能光指着装备,在这些地方还是要保留一些作战师和边防团,和他们一样的拼人数。
第三就是步兵的侦察兵化
。 而相比俄国那坚甲重炮的正规军,雇佣兵团瓦格纳虽然重装备不多,其战绩却更加亮眼。而他们取胜的法宝,就是步兵的侦察兵化。在瓦格纳部队里,坦克不再是突击的主角,而只是支援步兵的突击炮,从纯战士转职成了魔法武士。而炮兵也从火力压制的主力,变成了既能覆盖压制、又可以精确点杀的主要火力输出,从纯法师变成了战斗法师。而给它们带来角色变化的,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徒步轻步兵。
在瓦格纳这里,步兵不再是乘着装甲车辆、伴随装甲集群突击的“插旗者”,而是脱离装甲车辆,靠两条腿走路的“11路军”。瓦格纳的步兵小组,往往在前线附近就早早离开装甲车,单纯靠两条腿完成渗透和侦察。其前沿的每个轻步兵,其实都是高度专业的炮火侦察兵,他们组成零散的渗透小组,依靠光学红外等侦察仪器,以及商业级无人机进行定位,然后给后方的炮兵提供精确坐标,对敌人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准确来说,这些人现在的角色,就是斥候和盗贼。
而在炮兵完成对敌人阵地的杀伤和压制后,这些人再转回步兵的老本行,对防御的薄弱地区快速进行穿插突击,往往能够取得突破。
这样的打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俄军的炮兵火力优势,并降低己方伤亡率。而面对这样的作战方式,乌军明显也没有什么应付的好手段,而只能靠着不断填油来拼消耗。
对于这种步兵侦察兵化的打法,我军是应该积极进行借鉴的。除了在侦察营设置专门的轻步兵侦察连之外,普通步兵营的下车步兵也应该携带侦察仪器和通信装备,并学习对敌快速精确定位的技术,让自己变成后方炮兵的眼睛!
第四就是无人机的巨大作用
。 目前在俄乌战场上,一些有人战机和武装直升机的表现都不佳。而相比之下,大大小小的各色无人机却大放异彩。从前期乌军的土耳其TB2无人机,到后期俄军的“伊朗小摩托”,真可谓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而且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不同的绝招。
而这里面也是良莠不齐的,相比之下,昂贵庞大的查打一体无人机总体表现一般,而侦察型的无人机、以及廉价的巡飞弹无人机却是风光无限。
首先无论是俄乌哪一边,都大规模采购了各种无人机进行侦察,很多甚至都是廉价的商用无人机,被击落了也压根不心疼。这样一来,战场的上空几乎变得透明,而分散游击的远程火炮也长上了眼睛,目标一旦暴露就会被消灭。
而除此之外,廉价的巡飞弹无人机和改造的投弹无人机,则让双方都更加头疼。这种无人机在发现目标后,除了可以呼唤后方炮火之外,还可以直接投放弹药将其消灭,可以说是飞翔在战场上空的小小死神
。而这大量无人机的存在,也导致双方的装甲集群都成了看客,往往在集结阶段就被大量消灭——在这方面,乌军在赫尔松那数次送人头式的攻击,以及俄军那被各种ATGM和巡飞弹打得遍地残骸的155海步旅,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而大量无人机和巡飞弹的使用,也导致常规装甲集群突破战术的失效。在整个战场上,不仅鲜见装甲集群正面突击取得成功的案例,坦克炮对坦克炮、穿甲弹对装甲钢的正面对抗更是基本没有了。现在的装甲集群强行突破战术,基本上已经和送死无异了。 而对我军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对无人机部队进行扩编。一个是在战区一级,扩编专用的远程大型无人机部队。然后要在各集团军陆航旅里,编制专业的无人机营,以查打一体无人机取代部分武装直升机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在合成旅内部的作战支援营里,同样扩编无人机大队。特别是侦察营里面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每车都应该配备一两架小型无人机。
第五是精确制导炸弹和高机动武器的重要性。
而除了无人机,另一个战场上的主角就是能够快速机动的重装备。从理论上来说,能够打击关键结点的远程导弹,当然是踹门的大杀器。不过在大规模战场上,类似的关键节点太多了,仅靠远程导弹根本就不够用。
在以往的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和空袭塞尔维亚中,美西方的导弹数量同样有限,大多数都是靠着海量的精确制导炸弹取胜。而俄军的普通炸弹多为铸铁,又没有进行卫星制导套件的改造,导致其后续攻击力不足,往往处于炸了修、修了炸的无限循环当中。
而俄军的远程导弹反应慢、精度又不足,往往只能打击相对固定的目标。
这就导致了能在战场上真正起作用的,是各种能够快速机动的武器。比如有名的海马斯火箭炮,就凭借着高机动性远程奔袭这一招,在战场上多次取得亮眼的战绩。而各式的自行火炮,也同样凭借打了就跑的战术,取得了很高的战场生存率
。
而那些昂贵而且吹上天的M777牵引榴弹炮,则因为不方便机动,战场损失量高达七成,成为了这方面的反面典型。而在防空方面,对俄军飞机威胁最大的,同样是能够快速转移阵地、并且可以藏在树林中的山毛榉导弹,而不容易收放的S300,则战绩不佳而且大量损失掉了。所以从这些武器的共同特点来看,跑得快、藏的住、大威力才是在大规模战场上的生存之道。
而除此之外,西方大量援助的毒刺、标枪导弹,以及各式反坦克火箭筒,虽然整体战绩不佳,但也在近距离织起了绵密的防御网。如此一来,远距离有无人机和巡飞弹,中距离有火箭炮和远程火炮,近距离有大量单兵导弹火箭弹,构成了完整的三层防御体系,让俄军除了瓦格纳的轻步兵侦察化战术之外,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取得突破。
而在这些方面,我军无论是在远程火箭炮还是在火炮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充分的准备。在此之后,我军要大量增加精确制导炸弹、无人机、巡飞弹、远程火箭弹、精确制导炮弹的储备,以保证在远程导弹“踹门”之后,能有充足的火力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而剩下要做的,就是增强轻步兵的战斗力,把单兵导弹尽快下放。比如类似标枪导弹的红箭12,每连就要至少配备三个发射器。而和毒刺导弹一样负责近距离防空的红缨导弹,也应该装备到排长的指挥车。另外一点,就是要重视120火箭筒和各式一次性火箭筒的搭配使用。总而言之,步兵要有“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觉悟。这所谓的“火力不足恐惧症”,绝对是要更加严重的。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只是些军事角度的经验教训。而俄乌冲突除了这些以外,也告诉我们现代战争不仅仅是军事战,还有超限战和经济战。不要相信所谓的道义,更不要低估西方的底线,他们可是能做出炸掉北溪管道这样的无底线事情,更有光天化日之下没收别人资产的厚脸皮。
除此之外,现代战争还是舆论战。大家要明白,美西方可是操控着世界舆论,他们是有着指鹿为马能力的。一旦开战,我们所面临的,只会比俄罗斯今天面对的还要严重得多!
所以说,俄乌这一仗的对我们的启迪,那就是准备无论有多充分都不过分,事前无论把敌人想得多坏都不过分,打起来无论有多坚决都不过分,首战就是决战,要以雷霆万钧之势排山倒海,绝不能有任何心慈手软! 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我们一定要完成,也一定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