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封写给王家卫的告白长信,聊《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2021-12-12 21:23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似乎墨镜才是本体的【Wong Kar-wai】

【1】我看不懂的王家卫

虽然王家卫的名字享誉海内外,但我自己认真观赏过的王家卫电影(仅指其亲自导演的作品,下同)可能仅有《一代宗师》这一部。

《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等耳熟能详的电影,我要么只是看过零星的片段,比如《旺角卡门》中张学友倾力奉献的各种表情包,《东邪西毒》中那些关于“现代森林”的经典台词;要么只是“三分钟看完《xxx》”这类“速读视频”。

《旺角卡门》中的张学友

究其原因,王家卫早期电影讲述的故事距离我本人的世界过于遥远,实在缺少代入感,再加上王家卫有叙事风格过于“零散”的特点——甚至有点意识流,让我很难沉下心去琢磨这个【故事】究竟如何。同时,在我个人开始琢磨剧本的底层原理后,对这种看似是在讲述故事又像是在梦游一样的迷幻作品,总是有些许抵触。

但是,王家卫的电影在镜头语言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这种风格,用我的理解就是作品的“色调”。这让我想到了一部韩国的爱情短剧《爱情的剪刀石头布》,里面的色调于我而言是极为应景,尤其是关于爱情的踟蹰,就像过于饱和的暖色一样,温情又不真实,把那种感人至深描摹成一种“打不出的喷嚏”,让你觉得各种拧巴。

《爱情的剪刀石头布》场照

【2】我看懂的王家卫

严格来说,我不是王家卫的影迷,更确切的说,以我的性格,我并不会成为某个导演的粉丝。

这样的好处是,在《王家卫的电影世界》这本极为小众的电影评论引导下,我可以剥离一些膜拜感去再次【观察】王家卫的电影。

矫情一点说,《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绝对算得上是作者(作为资深影迷)写给王家卫(电影)的一封告白长信。我甚至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作者一边拉片,一边思考着要如何解读这一帧胶片内与胶片外的内容。

我想,分析一部电影,的确不能只聊电影本身,尤其像王家卫这种个人风格极为浓郁的非商业电影艺术家,他的创作更像是一种个人观点的植入。我们需要回顾王家卫职业生涯,他有初涉影坛的激情洋溢,也有电影不被市场接受的自我怀疑和退缩,揣摩艺术家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王家卫的电影。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

由于王家卫的电影个人风格过于浓郁,他的早期作品从商业回报性看并不优秀。在我印象中,商业性与文艺性结合最好的作品,恐怕是《一代宗师》。

同时,如果不是因为王家卫要拍一部《东邪西毒》,大概也不会有《东成西就》这样一部众星云集令人捧腹的纯商业电影。

转眼都要20年过去,《东成西就》这样一部集结了一溜大牌且各位大佬都能放下身段的电影,与《东邪西毒》一样,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之作。(我个人是觉得,以新生代艺人的调性,放下身段进行自我恶搞的概率太低,更何况不少新生代似乎只有脸,演技或歌喉都难以上台面)

《旺角卡门》,王家卫的第1部长片

读完《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一书后,我是真心羡慕和佩服王家卫。因为纵使王家卫的电影在国内市场多次不被积极接受,导演依旧在坚持自己的风格,而且,王家卫身边仍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如刘镇伟)愿意提供融资、技术方面的支持与鼓励。

与众人印象中的“著作等身”不一样,王家卫自己导演的作品也才10部,与动辄一年一部的新锐导演相比算是极少的。

然而,王家卫是难得一位“不忘本心”的艺术家,你看他的作品,虽然故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如果用一种欣赏“视觉艺术”的角度看,王家卫的作品每一帧都是值得玩味的,你会禁不住想,王家卫平时戴着大墨镜,是有装酷的嫌疑,也是希望自己那些奇思妙想不会从“心灵的窗户”被人窥伺。

王家卫的那些奇思妙想从哪里来?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构筑了王家卫影片的独特面貌和叙事特性?

《阿飞正传》,王家卫的第2部长片

我自己的理解,是王家卫的成长经历。作家创作的故事不会脱离自己的世界,导演设计的故事也会带有自己的过往痕迹——

王家卫的父亲曾是一位海员,后来又改行当了夜总会经理,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家庭主妇。

基于此,我就不难理解如王家卫电影中的黑道、家庭生活中的琐碎、两个男人间的恋情(《春光乍泄》)、各种迷离与混乱,因为这些曾是王家卫生活所见所闻的一部分。

同时,这似乎也就解释了王家卫既拥有极为严苛的拍片方式,又会有即兴创作的拍片风格,因为前者是作为艺术家对理想的硬性要求,后者是艺术家对理想具象化的不确定(以及成长经历中暗藏的【不稳定性】)。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作者张建德给出了另一个平行的解释,即王家卫的电影是在投射王家卫看过的文学作品。

以我的理解,王家卫电影的特色(之一),就是文学与电影的高度融合,即【画外独白】。

独白,是话剧中演员的自我倾诉,在小说中,就是将角色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但是,电影中是需要演员演绎出来的——这极端考验演员演技精湛与否。

但是,王家卫认为,应该为画面中的角色“提供一个内心的声音和视点,使其变成叙事的参与者”!于是,王家卫就在文学表达与视觉表述上“玩出了”新东西。

上图中有一段内容是《重庆森林》种【金城武】饰演的【何志武】的一段独白,【何志武】在剧中是个非哑巴但不说话的角色(好像是《地狱天使》,这里我记不清了,也许弄混了),他的内心活动用独白形式演绎,就合理(且文艺)多了。

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她一无所知,六个钟头之后,她喜欢了另一个男人。

当然,这段表述在《天下无双》中也是有“复刻”——

当时我和他的距离是七公尺零八公分
在不够四分一柱香的时间,我做了个决定
我看他人品不错,身手也挺好
所以我决定把他介绍给我妹妹

当时我距离这个人是三公尺零八公分
但在不到四分一柱香的时间里
我做了一个影响终生的决定
既然我身上的银两没了
这个傻冒儿说要请客
所以我决定吃死他

当时我的心情乱到不知道跟
他们距离有多少
连香都不用点,我就作出了一个决定
我一找到机会,就放泻药拉死他们

相似结构的台词,可以在不同的剧情中映照出不同的效果,一种是文艺片里的“抒情浪漫”,另一种则是喜剧片中的“令人捧腹”。

对了,《天下无双》这部作品的英文名《Chinese Odyssey》,仔细想想也颇为有趣。窃以为,《天下无双》真的是一部即文艺又商业的爱情电影,纵使是一部2002年的作品,论综合质量依旧吊打一圈儿国产电影。

《2046》

有了这样的基础,再看王家卫在二十世纪末的那些作品,结合当时香港的经济萧条(还有回归后民众的不安感),就不难理解王家卫更像是用电影化的语言来表述不确定或者不安,这种情感来自外部世界,也来自内心,这种交杂,就是意识流的展现。

从电影市场看,当时王家卫的电影虽然不是基于商业逻辑的【娱乐消遣品】,但由于其有“历史承载性”,自然值得被关注。这似乎也能解释,当时香港之外的观众对王家卫的电影表示出了更多的兴趣。

2000年之后,王家卫的电影在保留了其一贯的个人风格的同时,更是在尝试本土与全球的交融(如跨国融资,这在当年还算少见)、不同艺术题材间的融合(如增强不同国家作品的文学性)。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好的拿捏了导演希望展示出的他对现实人物心理的洞察,以及对香港现代历史、全球电影市场的深刻见解。

王家卫多年来不屈从于商业市场的执着,让他的作品越发闪亮于当时疲态频现的香港电影市场,更是让大工业生产的好莱坞电影显得更加“模式化”。王家卫的电影,在这个喜欢戴着墨镜的男人细心打磨下,逐渐成为了一个个充斥着多重故事、复式叙事、复杂意义的【万花筒】,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度中观察,都能看到截然不同的“光怪陆离”。

最顶尖的艺术品值得多角度品鉴——我想,这就是王家卫和他的作品拥有全球无数粉丝的深层原因吧

《一代宗师》

【3】无商业、不电影

合上《王家卫的电影世界》,我又开始琢磨“无商业、不电影”这句话。

拍电影是追求艺术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王家卫绝对是其中之一。王家卫是一位天赋异禀且个人魅力极强的艺术家,他可以追求自己期待的艺术性,投资人(如邓光荣)也给予王家卫更多的包容——

然而,这种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迪士尼能搭建出一个漫威电影宇宙,是因为这十多年的超级英雄电影,总体是大赚的。对比华纳的DC宇宙,连续出几部赔大钱的电影,股东那边就叫停了。这就是现实。

我个人是相当认同“无商业、不电影”的,诚然,我并非王家卫这样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可以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地“创作”。我认为,投入就要有对应的回报,否则根本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艺术家不必都是苦兮兮的梵高,也可以是生前就财大气粗的丢勒以及克里姆特(等人)

正经的艺术史可不会过分宣扬梵高的悲苦,唯有各种博眼球故事才会宣扬一种“苦后有甜”,这本质上是一种迎合,让那些看不透人生的人有一种精神的慰藉,自我麻痹而已。

换个角度讲,商业与艺术本就是一体两面,毕竟,商业上的成功也是一种运营人生的艺术。

王家卫并不是不懂得怎么拍商业片,从他拍摄的广告短片看,如果他把自己的天才理念植入到某个新作品上,(只要剧本能落实),绝对叫好又叫座。他一直未能如此的解释,大概就是王家卫认为商业上的考虑会限制自己的想法施展。

不过,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要思考的恐怕就是【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在【艺术】与【商业】两个维度均达到巅峰的电影,在我印象中就有《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三部曲)《指环王》(三部曲+《前传》三部曲)

【4】《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阅读指北

这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单看封面,实在是太有王家卫的那种味儿了。一层透明的外封面上是白色的字儿,而硬壳封面则是王家卫六部作品的主角,封面是三位女主角,封底是三位男主角(呐,不说,有兴趣的可以找来实体书一睹为快)。

不难发现,王家卫镜头下的这些女主角真是有别样美感,王菲的酷和李嘉欣的柔,用画面就跃然于纸。

作为一本系统论述香港导演王家卫的开先河之作,这本《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并没有
某些“学院派”电影分析的那种生硬感和矫揉造作之态,字里行间带着一种“饭香”的烟火气,纵使作者【张建德】时不时会借用某些诗人的词句(说来也巧,很多诗人的作品之前都念过)或作家的小说意向(如太宰治、卡尔维诺、村上春树等),这种信手拈来也不会产生“掉书袋”的错觉。

《花样年华》

《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并不是一本大众读物。作为一本相对小众的【王家卫和他的电影】的【导视&解析】,它的受众是对王家卫和他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人。

这本《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并不厚,270多页,18万字左右。全书几乎对王家卫的每一部长片(除《一代宗师》)都进行了关于时代感、文学性的讨论。诚然,影视分析固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影片文学性的分析只是作家的一家之言。不过,正如上文提及的,王家卫作品的魅力,或许就是各种多角度解读

不夸张地讲,对于某些影视类影视创作者而言,书中的段落稍微洗洗稿就能成为【王家卫电影深度解析文案】

王家卫译为英文是【Wong Kar-wai】,这其实是粤语发音的“转写”,他并没有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这使得10个英文字母在非华语圈有浓厚的“东方色调”。

瞧,王家卫就是一位这么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艺术家。他就是这么如此令人着迷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诱惑哟: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一封写给王家卫的告白长信,聊《王家卫的电影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