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一线管理者
一线管理者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团队的执行力、战斗力!!!
那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一线管理者呢?所谓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优秀的一线管理者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师父、优秀的教官、优秀的教练。
肖老师结合21年日资民营基层生产现场管理经验、多年企业内部培训经验,融会贯通、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管理与人性相结合,总结而成的全面、系统、科学、通俗易懂、符合人性的实践内容:
1.明责--首先明白各个岗位一线管理者的自身的职责是什么。
2.懂法--懂得用什么方法去有效、高效的履行自身职责。
3.育下--如何有效教育、培训下属。
4.驭下--懂得如何驾驭下属。
5.协作--如何形成团队精神,团队协作。
6.沟通--如何有效、高效、顺畅沟通。
7.KPI--如何激励下属。
明责
1、明确、深刻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
1)生产主管职责。
2)生产班组长职责。
3)品质主管的职责。
4)品质班组长职责。
现场互动:写下自己的岗位职责--然后抽取生产、品质各一份依据部门职责进行现场修正、完善岗位职责。
案例:某公司比较成熟的生产、品质主管、班组长的岗位职责。
2、目标、定位。
1)生产主管目标、目标分解、定位。
2)生产班组长目标、目标分解、定位
3)品质主管的目标、目标分解、定位。
4)品质班组长目标、目标分解、定位。
现场互动:写出各自岗位的几项重要工作的“公司目标”、“自己的目标”、职业发展定位。
抽取案例,现场分析。
懂法--管理方法及技能
1、正常工作管理及方法。
1)工作内容LIST。
2)工作LIST分类。
3)二八原则。
4)授权。
5)目标、指标、监督、考核。
案例及现场互动:参训人员按照以上步骤,写出自己认为的正常工作LIST,然后现场共同分析如何找到工作重点?如何管控重点?--生产、品质各现场分析一例。
案例:某公司2016年度优秀生产主管的工作管理方法分享。
2、问题分析法。
1)鱼骨图。
2)6M1E。
互动:现场每组人员提出一个“日常工作常见的问题”或者“一直困扰、未能解决的问题”,现场演示分析法。
3、危机工作管理及技巧。
1)危机工作管理需掌握的技能--十项基本技能。
A、现场管理技能。
现场7S管理/劳动纪律管理/异常处理/人员调度安排/离岗顶岗协调/在制品管理。
B、基本的PMC技能。
如何看懂生产计划/如何判定生产计划合理性并给予建议/如何跟进生产计划/如何走物料流程--套料单、领料、退料、超领、借用、调用/如何控制物料损耗。
C、基本的IE技能。
了解精益生产并能配合推行/独立排线/节拍管理/标准工时管理/线体平衡判定/线体平衡调整/效率计算、改善/SOP管理/动作分析/改善提案。
D、基本的TPM技能。
学习并了解TPM意义、作用、好处/基本设备操作/日常点检执行、监督/基本维护执行、监督/基本异常报警处理/设备借用、归还/设备异常反馈、跟进/简单的设备异常分析、处理/设备履历配合执行/设备校验配合。
E、基本的TQM技能。
学习并了解TQM意义、作用、好处/有极强的品质意识,理解品质是生产出来的/首件制作与确认/品质标准的了解/抽检方法了解/直通率报表的了解与品质节点控制/重点品质工位管控/品质异常报告填写/品质异常分析与跟进/品质停线执行、标记、隔离/不良品处理/挑选使用、加工使用的执行/让步接收的区分与隔离。
F、基本的仓库物流技能。
物料识别能力/备料流程/领料流程/退料流程/借料流程/入库流程/物料、产品防护管理/仓储、库存管理/账目管理。
G、基本的系统应用技能。
ERP系统基本原理学习/工作相关ERP操作/业务相关部门ERP对接处理/ERP报表查询、导出操作/MES系统基本原理学习/工作相关的MES操作/业务相关部门MES对接处理/MES数据及时跟进、监控/MES报表查询、导出操作/OA系统学习、了解/工作相关的OA系统操作/OA系统相关查询操作。
H、基本的统计分析技能。
工作相关报表格式/报表内容的理解/报表完善性执行/报表数据收集/报表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分辨/报表数据分析、总结/报表审批。
现场互动:请参训学员客观评价自己的八项技能--附表格。
2)组织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A、组织能力。
合理评估/利用资源/制定方法、步骤/预见、预防问题。
现场互动--完成老师题目:组织一个生产讨论会议或者品质异常分析会议。
B、协调能力。
态度诚恳/能抓住重心、必要性/有方案/表达明确/善于利用资源。
C、分析能力。
掌握基本常识、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培养逻辑思维/多请教、聆听,获取、积累经验/敢于动手、尝试/常见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法、流程法、经验法、排除法、替换法、交换法、验证法)。
现场互动--请大家列举日常工作中实实在在用过的问题分析方法。
案例及现场互动:给出生产、品质各一例危机管理案例,让参训人员给出自己认为的处置方法;抽取生产、品质各一例处置方法,现场剖析讲解。
案例:某公司的一次生产、品质混合危机问题处置分享。
协作--团队意识与团队执行力
1、团队意识的培养。
1)良好的人品。
A、人品决定成败。
B、人品要素。
有担当、敢于担当/有自律/敢于认错、自我批评/公平、公正/正义感/助人为乐、关心同事。
现场互动--自我评价。
2)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A、沟通表达能力重要性。
B、如培养、学习、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C、沟通、表达注意事项。
现场互动1--请在参加培训的同事中,挑选你自己认为关系比较好的一位,评价你的沟通能力,然后自评。
现场互动2--现场推选大家认为工作过程中沟通比较优秀的同事,请其介绍经验。
3)敬业精神。
A、以完成目标为最终目的。
B、契而不舍、有耐心。
C、细心、细致。
D、能吃苦。
E、摈弃功利心。
4)服从意识--上级。
A、服从上级正确的决定。
B、对上级决定有不同意见,反馈、沟通;而不是抵制。
5)服务意识--其它班组、部门、客户。
A、不搞本位主义。
B、注重大团队建设,服从整体利益。
C、服务好下游团队。
D、配合好横向需求。
6)请示意识--上级。
A、突发、不明白的事项要请示。
B、超出职责范围的决定要请示。
C、请示时附上方案、建议。
7)成本意识。
A、一切事务以公司利益、团队利益,从合理的成本角度出发。
B、效率--正向提升,降低成本。
C、浪费--逆向降低,降低成本。
8)品质意识。
A、重视品质,以品质标准为准则。
B、遵循品质是做出来的原则,不依赖品质部控制、检验。
C、品质异常及时处理,不以善小为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D、品质、效率兼顾平衡,不可因效率偏废品质,拿效率当品质改善挡箭牌。
9)进取意识。
A、工作、素质、技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精益求精。
B、积极主动意识。
C、要敢于向上发展。
10)培养意识。
A、要乐于教导员工--不可做烂好人。
B、乐于传授员工技能--不可藏私。
互动:现场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小游戏。
对以上十项进行自我评价--附表格。
2、团队执行力的培养。
1)指令明确--不要让下属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猜测你的想法上。
2)目标明确--指标、时间。
3)利因--因势利导。
4)监督及绩效制度--结果导向。
育下员工培训与教育--三教法
1、保证员工培训与教育有效性的前提。
1)针对性--问题的针对性、群体的针对性。
2)方法、形式。
3)考核。
2、员工培训与教育方法---三教法。
1)言教--理论培训--互动:谈谈自己对下属培训的感受。
A、知其原知其所以原--让员工了解最本质的内容,否则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云山雾罩”,被动接受。
B、不限于培训室--也可以是现场。
案例分享:某次培训结果分析。
2)身教--以身作则、以身示范。
A、带头遵守。
B、不是责骂,而是纠正、手把手教实操。
C、实实在在的帮助下属解决实际问题。
互动:参训人员展开“自我批评”有无做到“身教”。
3)法教--制度、规定活动。
A、公司制度。
B、师徒制。
C、树立典型--光荣榜。
D、竞赛活动。
案例分享。
1、某公司的师徒制。
2、某公司的的光荣榜。
3、某公司主办的竞赛活动。
驭下、尊上--如何做好人员、事物管理
1、驭下。
1)了解人性、对症下药。
2)心服口服。
3)区分对待、个性管理。
2、尊上。
1)任务执行。
2)报告。
3)改善、创新。
沟通及KPI激励
1、沟通原则及技巧。
1)不好的事情。
A、对下属。
不要全盘否定--先肯定其优点,再“但是”其缺点/不要人身攻击/不要翻旧账--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帮助分析、对策/自我检讨/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教方法。
B、对同级或其他部门。
摒弃本位主义/协商的语气/要“自我批评”、不要“相互职责”。
C、对上司。
有担当不推卸/有方案,不是抛问题。
2)好的事情。
A、对下属。
不吝惜表扬、鼓励/帮其规划、策划、设定更高目标/公司制度范围内的物质奖励/适当提醒、警醒。
B、对同级、其他部门。
分享、不贪功/谦虚、感谢/期许。
C、对上司。
谦虚、截止/感谢/继续加油、努力,再接再厉。
2、KPI激励。
1)考核项目设定必须围绕核心工作职责进行设立,非核心工作部分最好与公司制度挂钩,而不与绩效考核挂钩。
2)绩效考核项目尽可能合并,避免重复考核,提升考核效率。
3)绩效考核要以进步、积极、激励为目的。
4)绩效考核要具有弹性空间。
5)绩效考核制表要可以量化。
6)绩效考核标准要具有客观、公平、公正的特性。
7)绩效考核项目、指标要便于统计、操作。
8)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公开。
9)绩效考核必须具有危机性。
10)绩效考核需具备机会性,如末位者要有上进的机会不可一次否决;优秀者要与加薪、晋升等机会关联。
11)被考核部门尽量不参与统计,只确认核实。
互动:目前所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客观评价优缺点--现场剖析完善生产、品质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