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歌德散文选》意大利游记(选择)(三)

2023-01-30 21:54 作者:消融の雪球  | 我要投稿

维罗纳至威尼斯


一七八六年九月十六日,维罗纳
  由此可见,椭圆形露天剧场是我所见到的、古代的、第一个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并且被保存得如此完好!当我走进这个剧场时,我觉得情况非常希奇古怪,我似乎目睹一些了不起的东西,然而又仿佛原本什么也未看见;这完全胜过我在上面,在剧场边缘,走来走去时的那种感觉。看起来,这个剧场也不想让人们见到自己空空如也,而想让人们见到它座无虚席;就像在近代,人们为了向约瑟夫二世和庇乌斯六世②表示敬意而举行活动时的情景那样。据说,就连那位对自己眼前出现大批人群已经司空见惯的皇帝当时也对此盛况感到惊讶。但是该剧场仅仅在最早时期发挥了自己的全部作用,因为当时的民众与现在的民众相比,更名符其实地成为民众。因为原来建造这样一个椭圆形露天剧场既为了以其本身给民众以深刻的印象,又为了以其本身对民众加以戏弄。
——————
①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是意大利最主要的商港之一,为威尼托大区首府。——译注
②庇乌斯六世(1717-1799)自1775年起,为罗马天主教教皇。自1798年起,在拿破仑一世统治下成为法国人的俘虏。——译注

——————
  假如在平地上出现任何一些值得观看的东西,并且所有的人向这里蜂拥而来,那么最后面的人群就想法使自己尽可能地比最前面的人群站得更高:人们登上长凳,滚来木桶,乘车来到跟前,把木板搭在这里和那里,占据邻近的一个山丘,于是迅速地形成了一个“环形山”。如果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演出戏剧,那么人们就建造简易的支架。人们有能力支付建造这样的支架所用的费用,其余的群众则尽力而为,力所能及地想办法加以应付。在这里,满足这种普遍的需要是建筑师的任务。建筑师通过技巧,尽可能简易地,准备好一个这样的“环形山”,以便民众自己成为它的装饰物。倘若民众看到自己这样聚集在一起,那么就必定对自己感到惊讶,因为他们通常只是习惯于看到自己乱七八糟地跑来跑去,混杂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毫无秩序、缺乏特殊的管教;于是这种人口众多的、感情丰富的、来回摇摆不定的、盲目地跑来跑去的动物发现自己联合成一个高贵的团体,确定为一个单位,结合成一个群体并加以巩固,作为一个形象,受到某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每只眼睛均能极其舒适地感觉到椭圆形的单纯,而每个人头均可用作计量单位,以便算出整个剧场是多么庞大。现在,当人们仅仅看到空无一人的剧场时,人们缺乏衡量的标准,人们不知道这个剧场究竟是大的,还是小的……
  从古人的坟墓那边袭来的风,带着馨香吹过一个四处开遍玫瑰花的山丘。这些墓碑表露一片真心,感人肺腑,始终充满生机。在那儿,有一个男子,他在妻子身旁,从壁龛中,如同朝着窗户,向外张望。父亲和母亲站在那里——儿子位于中间——相互凝视,栩栩如生。在这儿有一对情人,彼此紧紧地握手。这里有一位父亲——坐在安乐椅上休息——似乎得到家里人的赡养。我觉得,这些石碑的直接存在是最激动人心的。它们具有近代的艺术风格,然而又朴素自然,普遍引人注目。这里没有卑躬屈膝地期待愉快地复活的毫不客气的男人。艺术家以或多或少的熟巧仅仅描绘了人们的单纯的在场,借此使他们得以继续存在,并使其保持不变。他们既不双手合十,又不仰望长空,而是存在于——他们过去栖身,现在立足的——这个人世间。他们相聚在一起,相互同情,彼此钟爱,而这一切都是用石头,甚至用某种手工艺无法胜任的技巧,极其可爱地予以表现的。一根装饰得十分华丽的大理石柱子也使我得到一些新的概念。

九月十七日
  贝维拉夸宫收藏着种种价值连城的珍品。其中,有廷托雷托①的一幅被称为“天堂”的画,它原来只不过是描绘圣母玛利亚②获得圣母尊称的加冕典礼而已。参加典礼的有犹太民族所有的最早祖先、先知、耶稣使徒、圣徒、天使等等。这是展示这位最幸运的天才的全部财富的一个机会。人们对所有这一切,诸如笔法的轻松、作品的精神实质、艺术表现的多种多样等加以赞赏,并且为此而感到高兴。人们可能要将这幅画据为已有,并且终生把它摆在自己的眼前。作品的远景是无边无际的,甚至最后面的,在佛光中逐渐消失的众天使的头部都还有特性。画中最大的人物——圣母玛利亚和救世主③——的高度可能有1英尺高,救世主将大约4英寸高的圣冠戴在她的头上。夏娃④的确是这幅画中最漂亮的女人,并且,自古以来,总是显得有些淫荡。
  保罗·费里内泽⑤的几幅肖像画使我对这位艺术家倍加崇敬。古希腊罗马艺术品的收藏是极好的。奈俄俾⑥的一个被杀害的儿子的塑像是珍贵的,那些半身塑像——尽管它们的鼻子是修复的——多半是极有吸引力的。一个小丑带着市民的帽子,
——————
①廷托雷托(1518-1594),意大利画家,原名雅柯波·罗布斯蒂,其作品以宗教题材的绘画为主。——译注
②据《圣经》中《新约全书》中的传说,为耶稣之母。——译注
③指耶稣基督。——译注
④ 据《圣经》中《旧约全书》的传说,为亚当之妻。——译注
⑤ 保罗·费罗内泽(1528-1588),意大利画家,原名保罗·卡里亚
里。——译注
⑥ 奈俄俾:希腊神话中庇比斯的王后,生了十四个孩子,并以此自夸,蔑[1]视女神拉脱娜。拉脱娜只有两个孩子——阿波罗和阿提密斯。由于嫉妒,女神当着奈俄俾的面,用箭将其十四个孩子通通杀害,奈俄俾悲痛欲绝,后得主神朱庇特之助,化为石云。——译注

[1]原书为“藏”,别字。——搬运者

——————
还有一个卡里古拉①半身像和其他作品。
  我生来心甘情愿地、欣喜若狂地崇敬伟大的和美丽的东西,凭借这些精美的物品日复一日地、时复一时地逐渐形成的这种气质是一切感情中最最幸福的感情。
  在——人们白天尽情享受,夜晚尤其欢乐的——一个国度里,当夜幕降临时,那就非常有意义了。于是人们停止工作,散步的人返回家中,父亲即将重新在家里见到自己的女儿,白天已经结束了。然而白天究竟是什么,我们西梅里人②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在永不消散的朦胧和混沌中,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对我们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能有多少时间真的在室外散散步,使自己轻松愉快呢?当黑夜降临这里时,包括晚上和早晨在内的白天显然已经过去,二十四小时已经度过,一个新的打算从此开始,钟声响起,人们进行念珠祷告,女仆端着点燃的灯走进房间,对我说:Felicissima  notte!③这个时期随着每个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生气勃勃地在这里生活的人都不会失去理智上的控制,因为其生活的任何享受都不是针对那一时刻,而是针对白天那一段时间。如果我们强迫这里的民众接受一个德意志的指针,那么我们就会把他们弄得不知所措,因为他们的指针与他们的天性极其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
①卡里古拉(12-41)古罗马皇帝(37-41),本名盖约·恺撒·日尔曼尼库。继提比留之后为帝,被反对者阴谋杀害。——译注
西梅里人:荷马史诗中生活于一个黑暗的国家中的人民。——原注
③Felicissima notte!:意大利语,晚安的意思。——原注

——————
  在这里,人们熙来攘往、四出活动;尤其在商店林立和手工业售货摊、棚鳞次栉比的一些街道上,他们显得非常快活。在这儿,店铺或工作室前面根本没有门,绝对没有,房子的整个幅画完全敞开,人们可以一直看到屋内深处,里面发生的一切情况都一目了然。裁缝埋头缝纫,鞋匠拉紧线绳并用力敲击,其中有一半人在巷子里做活,手工作坊构成街道的一部分。夜晚,当万家灯火点燃时,这里显得十分热闹。
  每缝赶集的日子,大大小小的摊位上的货物应用尽有,蔬菜、水果不计其数,大蒜、洋葱随意选购。此外,人们整天大喊大叫、打情骂俏、引吭高歌、彼此抛来抛去、扭打嬉戏、不停地欢呼和大笑。温和的空气,物美价廉的食物使人们轻松愉快地生活。任何事情——只要可能——都在露天下进行。
  入夜,即开始响起歌声和喧闹声。在所有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马尔波罗①之歌,然后传来洋琴②曲,小提琴曲。人们练习用口哨声摹仿各种各样的鸟鸣。千奇百怪的声响到处可闻。温和的气候对贫民也赋予这样一种生活的优越感,而民众的阴暗面本身看来还是令人崇敬的。
  使我们如此明显地觉得这些房子既不清洁又不大舒适的原因还在于:人们总是呆在室外,他们逍遥自在,无所用心。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小康人家也日复一日地生活,富翁和名门贵胄则深居简出,他们的住宅同样不像北方的住宅那样起居舒适。人们在公共会议厅举行社交聚会。前院和圆柱走廊通通布满垃圾,弄得肮脏不堪,而这一切在这儿,都习以为常。平民百姓总是觉得自己有优先权。富翁可以家财万贯,可以建造宫殿,贯族[1]可以进行统治;然而如果这种人建造一个圆柱走廊,一个前院,那么平民百姓则要加以使用,以使满足自己的需要。

——————
①马尔波罗(1650—1722)英国公爵、统帅和政治家,对英国政治有着重大影响。——译注
②洋琴:一种梯形或三角形的丝弦乐器。——译注
[1]贯,同“冠”。意为冠族;望族。

——————
九月十九日,维琴察①
  我于几小时以前到达这里,此时已快步游览了这座城市,看到奥林匹亚剧院和帕拉迪奥②的建筑杰作。为了便于外地人或外国人游览,人们出版了一本非常精美的,附有铜版画插图的小册子,并且配上一篇具有艺术鉴赏力的文章。人们只有现在亲眼目睹这些作品,才能认识到这些作品的伟大价值,因为它们的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尺寸和实体感才会让人们大饱眼福,并且由于这些作品的尺度的出色的协调,它们不仅以抽象的轮廊,而且通过按照透视法的完全前移和后退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因此我这样评论帕拉迪奥:他是一位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出自内心进行创作的伟大的人物。此人——像所有近代建筑师一样——必须设法克服的最大困难是,在市民的建筑艺术中适当地运用柱式序列,因为把圆柱和墙体结合在一起,始终是一个矛盾。然而他多么妥当地把这些彼此加以安排,他多么巧妙地通过他的作品的存在令人赞叹不已,而且还使人们忘记他是在说服别人!在他的设计中确实存在着某些绝妙的东西,完全像——用真理和谎言构成第三种东西的——伟大的诗人的威力一样,而第三种东西的被借来的存在使我们入迷。
——————
①维琴察: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在帕多瓦西北,由于保存着建筑大师帕拉迪奥所设计的建筑物而闻名于世。——译注
②安得烈亚·帕拉迪奥(1508-1580)意大利建筑大师和理论家。——译注

——————

  奥林匹亚剧院①是古人的一座剧院,是零零星星地建成的,它庄严美丽,难以形容;但是我觉得它与我们的建筑迥然不同,就好像一个出身高贵的、富有的、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与一个聪明的、倾向世俗生活的人不可同日而语一般。这种人出身既不那么高贵,又不那么富有,又未受到良好教育,然而更清楚地知道,运用自己的方法能够产生什么效果。

九月二十六日晚,帕多瓦②
  我今天花了四个小时从维琴察乘车来到这里,我坐在一辆单座的小型轻便马车上,人们称之为赛迪奥拉③,它把我的整个身子都包了起来。人们通常坐车到这里从容不迫地只花三个半小时,而我由于乐意在室外欣赏美好的白天,于是韦图林④未尽其责地让车子缓缓而行,这样令我异常高兴。我们在最肥沃的平原上一直向东南方向驶去,穿行于灌木丛与树木之间,直至最后终于在右首看到——由东向南蜿蜒起伏的——景色秀丽的群山之前,始终望不到远处其他景色。这里植物繁茂,果实累累,有的高挂于院墙和灌木丛之上,有的垂悬于树木之旁,五色斑斓,格外诱人。南瓜沉甸甸地压着房顶,极为奇特的黄瓜悬挂于板条和攀架上。
——————
① 奥林匹亚剧院:按照古希腊罗马剧院的式样建造的剧院。——原注
② 帕多瓦: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充满中世纪的城市景象。——译注
③ 赛迪奥拉(Sediola):意大利语,单座双轮马车的意思。——译注
④ 韦图林(Vertrurin):意大利语,雇佣马车夫的意思。——译注

——————
  我能够从天文台①鸟瞰城市的周围环境,其美丽壮观的景色尽收眼底。向北望去,白雪皑皑的蒂罗尔阿尔卑斯山半隐半现于云雾之中,它向西北蜿蜒,与维臣廷阿尔卑斯山②相连,最后向西北望去,见到较近的埃斯特③的群山,它们的千姿百态及其坑洼凹陷人们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向东南望去则是一片绿茸茸的植物的海洋,见不到一丝一毫的山丘踪迹,树木繁茂,灌木丛生,一片种植园紧挨着一片种植园,数不胜数的白色的房屋、别墅和教堂从绿油油的植物海洋中向四处张望。在地平线上,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的尖塔及其他较小的尖塔清晰可见。

九月二十七日,帕多瓦
  植物园显得更加优美,更加生气勃勃。在这儿,许多植物——如若把它们种植在墙边或离墙不远的地方——即使在冬季也能够继续留在园地里。人们于十月底才在整块园地上建造顶棚,并且只加热少数几个月。漫步于我们并不熟悉的植物中间是令人愉快的,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在熟悉的植物面前,如同在其他早已熟知的东西面前一样,我们最终根本不肯开动脑筋,而毫无思考地进行观察究竟算什么呢?这时,在重新向我走来的形形色色的东西中,那个想法变得越来越活灵活现了:人们也许能够由一种植物形态为自己培育出所有植物形态。因此,真正确定种属和物种也许会完全成为可能,我认为,迄今为止这种情况完全随意发生。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始终不渝地坚持我的植物学哲学,况且我尚未看出,我会怎样把我自己的思想理出头绪。这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我看来是完全相同的。
——————
①帕多瓦大学的天文台。——译注
② 维臣廷阿尔卑斯山:南部石灰岩阿尔卑斯山之一部分。——译注
③埃斯特:意大利北部之城市,有著名的古希腊罗马珍品博物馆。——译注

《歌德散文选》意大利游记(选择)(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