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世纪的商共百家(一)——罗马市民公社篇,影响罗马城的第三势力(下)

2020-01-01 16:42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前篇的最后提到,在教宗英诺森二世死后,罗马城中的市民仿照古罗马,建立了自己的市民公社。皮耶莱奥尼家的焦尔达诺被选为他们的领导,称“权贵”(Patrician)的头衔。此时罗马公社最主要的对手,便是同在一城中的教宗。另一方面,当霍亨施陶芬家在德意志确立了掌权的地位后,世俗的国王也将再一次来到罗马城。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罗马公社成立后与另外两方势力间的争斗。


先说教廷这边,在英诺森二世去世后,教宗之位的变动相对比较频繁。接任的塞列斯汀二世、卢修斯二世都只在位一年,而且后者对西西里诺曼人的妥协更是招致了罗马城市民的不满。罗马公会与教宗间的矛盾也在此时升级,卢修斯二世要求公会中同时享有教权的部分元老只能二选其一,而焦尔达诺 皮耶莱奥尼领导的元老院则要求教宗在教会收入上只保留教会税和教徒们的自发捐献。由于双方僵持不下,罗马教宗只得寻求外援来帮忙铲除异己。起初卢修斯二世想找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但是两人间才刚刚休战,故而诺曼人拒绝帮忙。因此教宗只得向一个更危险的对象求助,那就是名义上的罗马人国王、德意志霍亨施陶芬家的康拉德三世,即“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叔叔。西多会中德高望重的克莱沃的伯纳德,也出面致信康拉德三世,要求他出兵介入罗马的乱局。

不过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比起罗马公会,教廷恐怕更畏惧一位掌控着德意志的国王。因此卢修斯二世同时也在想办法自己解决这个麻烦,而他自然便要依靠罗马城中的另一大家族,也就是弗兰吉帕尼家。卢修斯二世将大竞技场堡垒的控制权交给了弗兰吉帕尼家,并允许他们掌控帕拉廷山南部。但是这一举措却招致了双方更加激烈的冲突,甚至教宗本人都无法在混乱中穿过罗马城。急了眼的卢修斯二世干脆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一小支军马直接攻打元老院。但是焦尔达诺 皮耶莱奥尼击退了前来冲阵的教宗,且卢修斯二世本人也在战斗中被砸伤头部,约半个月后便向上帝申诉去了。

卢修斯二世死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场乱局中接手教宗的位置。最终比萨出身的西多会教派主教伯纳德,前面提到过的克莱沃的伯纳德的学生和朋友,在枢机主教选举中被推为新任教宗,称尤金【和】三【谐】世。由于无法进入罗马城,尤金【和】三【谐】世的圣礼是在城北40公里处的法尔法修道院举行的。随后尤金【和】三【谐】世开始平息罗马城中的骚乱,他向临近的蒂沃利、南意大利颇具实力的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以及其他和罗马对立的城邦求援,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入主罗马城。除此之外,新任教宗也在同一些宿敌和解,其中就包括在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中提过的、主张教会应放弃世俗权利、出身于布雷西亚的阿诺德。尤金【和】三【谐】世撤销了对阿诺德的放逐,并将他召来罗马,希望以仁慈感化对方。

由于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在罗马市民公社中很快也出现了分歧,焦尔达诺 皮耶莱奥尼无法再继续掌控城中的局势。虽然他仍坚持要与教宗对抗,但大部分元老们不愿再承受损失,因此焦尔达诺 皮耶莱奥尼被免去了权贵的头衔。随后罗马公社与教廷达成和解,尤金【和】三【谐】世这才得以进入罗马。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尤金【和】三【谐】世在广招外援的时候,也犯了些引狼入室的错误。比如布雷西亚的阿诺德,他一到罗马就和市民公社走到了一起。在焦尔达诺 皮耶莱奥尼被罢黜后,虽然被选为公社权贵的是贾科莫 达 维科,但显然阿诺德才是更积极也更有智慧的那一个。他继续宣扬自己关于“教会应当放弃私产、恪守清贫”的主张,并力争让教会还【和】政于【谐】民(贵)。

尤金【和】三【谐】世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主张,而同样让他不能接受的,还有市民公社要求欺压同时也是报复邻居蒂沃利。前面提到了,蒂沃利为教宗入主罗马也出了不少力,尤金【和】三【谐】世并不愿意背信弃义。结果这再次激发了双方的矛盾,并导致教宗不得不于1146年3月逃离罗马城,辗转几地后去了法兰西。由于此时教会正在协调组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收复埃德萨,尤金【和】三【谐】世倒也暂时顾不上罗马城,市民公会便暂时获得了实际掌管罗马的权利。


但是等十字军的队伍相继出发后,尤金【和】三【谐】世便将目光重新转向了意大利。1148年教宗宣布绝罚布雷西亚的阿诺德,再次向这位高调的反对者宣战。不过由于【和】三【谐】世没有自己的军马支持,因此当他于第二年返回意大利时,只能暂时居住在罗马城西北方的维特博。阿诺德当然不会屈服,他率领公会中的反教会派继续与教宗斗争,并将想要重返罗马的【和】三【谐】世逼退到城东南的图斯库鲁姆。随后教宗又在这里住了半年多,才在西西里国王的帮助下重新进入了罗马城。

12-13世纪的意大利,南部西西里王国的领地紧挨着罗马,教宗常常以承认其王位合法性为条件要求诺曼人出兵增援,双方间的关系时好时坏

不过【和】三【谐】世能进城并不等于能控制,南意大利的诺曼人一离开,公社的反教会派就立即发起暴【和谐】动,又将教宗赶出了罗马城。这一次他只能向在德意志刚继承康拉德三世王位的弗雷德里克一世求助,对方稳固了王位后正在寻求加【和】冕称【谐】帝。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和】三【谐】世答应为弗雷德里克加冕,并同意废除德王和头婚妻子阿德莱德的婚姻。而弗雷德里克则出兵帮助教宗重返罗马,好在罗马城中举行符合传统的加冕典礼。

但是还没等德王出兵,【和】三【谐】世便离开了人世。虽然罗马市民公社就世俗权利与其争执不断,但他们还是认可【和】三【谐】世的人品与教宗地位的。因此【和】三【谐】世的遗体被隆重地安葬在梵蒂冈,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随后枢机主教长科拉多被推选为新任教宗,称安纳斯塔修斯四世。年事已高的安纳斯塔修斯四世注定只是个过渡角色,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后他继续和各方和解,就一些地方大主教的任命也做出了一些让步。一年半之后安纳斯塔修斯四世便寿终正寝,英格兰出身的尼古拉斯 布雷克斯皮尔“断矛”(breakspear)被选为新任教宗,称阿德里安四世。

阿德里安四世接任后,对罗马市民公社再次强硬了起来,想要击败反对派的领袖阿诺德。于是冲突很快升级, 1155年的圣棕榈星期日前,甚至有一位枢机主教在混乱中被杀。新任教宗因此大怒,史无前例地下令封锁了整个罗马城,并停止一切礼拜活动。在前一章中提到过,市民公社的成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商业为收入来源的。没有教会的庆典也就没有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自然也就没有收入,这确实对罗马市民公社的成员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弗雷德里克一世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一入阿尔卑斯山之旅。在帕维亚加冕伦巴第铁王冠后,德王的大军继续南下,此时已经逼近了罗马城。罗马市民公社起初派人去觐见弗雷德里克一世,想要主动向德王示好。但是弗雷德里克一世此行的目的是加冕称帝,而教宗阿德里安四世是愿意以此为条件换取德王支持的。因此弗雷德里克一世没有理由与阿德里安四世为敌,并不需要通过立伪扶正去操纵一位新的教宗。于是德王驱逐了市民公社的使者,并派兵镇【和谐】压公社的据点。

在这两方的压力下,罗马市民公社不得不做出妥协,放逐了反对派中最招教会忌恨的阿诺德。失去了公社保护的阿诺德,很快就被弗雷德里克一世的手下逮捕。随后罗马教廷以反叛的罪名对阿诺德展开了审判,并要求他放弃自己关于“教会应放弃私产与世俗权利”的主张。但是阿诺德拒绝妥协,他因此被叛有罪,于同年6月被处以绞刑。光这样还不够,教廷又焚毁了阿诺德的尸体,并将骨灰撒入泰伯河。这一方面是出于宗教性的因素,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尸体被焚毁者要到末日审判之时才能复活。另一方面的因素则更为现实,教会绝不想阿诺德的坟墓成为反对派对他祭奠的“圣地”。


阿诺德死后,罗马市民公社的活动也随之沉寂了一段时间。虽然教宗和德皇联手压制了公社,但是他们两方在随后的加冕礼上也闹得很不愉快,绝不是什么亲密的盟友。罗马公社也趁此机会左右逢源,在两方阵营间的夹缝中勉强生存。阿德里安四世死后,教会分裂的故事在红胡子前篇中已经有所提及。其中罗马教廷的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堪称是弗雷德里克一世在罗马真正的一生之敌。将自己头衔改为神罗皇帝的弗雷德里克一世,为了对付这位新教宗,前后拥立了三代德皇派的对立教宗,即维克多四世、帕斯卡尔三世和卡利斯图斯二世。

在这次角逐中,教宗派和德皇派交替掌控罗马,这在红胡子篇中已经有所提及。而罗马市民公社,也趁势再次活跃了起来。不过此时的公社内部,已经彻底分化为两派,即教宗派和德皇派。1162年在神罗皇帝三入阿尔卑斯山之前,德皇派及对立教宗维克多四世的支持者首先发难,他们抓住了亚历山大三世。不过教宗派的领导者之一奥多 弗兰吉帕尼救出了身陷囹圄的教宗,并将他安全的送到了坎帕尼亚。随后亚历山大三世又流亡去了法兰西,奥多 弗兰吉帕尼则掌控了罗马城教宗派的军事指挥权。

到了1165年11月,教宗派趁着弗雷德里克在北方平定秩序,帮助亚历山大三世重新入主了罗马城。而维克多四世的继任者帕斯卡尔三世,被赶走后只得前往德意志寻求神罗皇帝的援助。于是在1166年10月,弗雷德里克一世又整军四入阿尔卑斯山,打算将帕斯卡尔三世送回罗马城,并为自己的王后、勃艮第的比阿特丽丝正式加冕。这次神罗皇帝的南征派出两路先锋,科隆大主教雷纳德和美因茨大主教克里斯蒂安分别沿西、东两线进军。其中科隆大主教雷纳德走西线进入拉丁公国,而弗雷德里克则和美因茨大主教克里斯蒂安则走东线围攻倒向拜皇曼努埃尔的城市安科纳。德意志的军马一路势如破竹,雷纳德在西线攻克奇维塔韦基亚后,便和本地支持皇帝的图斯库鲁姆伯爵雷诺汇合。

面对神罗皇帝的先锋部队,罗马市民公社没有选择死守城中,奥多 弗兰吉帕尼亲率1万大军前去围困图斯库鲁姆及大主教雷纳德。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试图阻止他们,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但是并没有成功。得知敌军逼近图斯库鲁姆后,雷纳德派人向东线的克里斯蒂安求援。而克里斯蒂安收到消息后迅速赶来,将军马驻扎在城外波尔齐奥山的山脚处。起初克里斯蒂安试图劝退公社的军队,但是奥多拒绝了大主教的提议,并对德意志的军队发起了攻击。虽然两位大主教的军队只有不到2千人,但是他们经验丰富装备也更加精良,罗马的民兵根本突破不了德意志人的防线。随后德意志人发起反击,两支分队分别突入罗马人的侧翼和中军中,很快击溃了对方。这场战斗罗马市民公社这边一败涂地,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民兵退回到罗马城中,其余士兵或者被杀或者被俘,其中也包括奥多自己的儿子利奥 弗兰吉帕尼。而且对奥多和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来说,更为被动的是他们不得不在罗马准备守城,但是守城的军力已经在波尔齐奥山之战中损失殆尽。因此当弗雷德里克一世从安科纳亲率大军赶来时,他们只能放弃坚守,选择退往贝内文托。

于是弗雷德里克一世再一次进入了罗马,将自己支持的教宗帕斯卡尔三世也一并送了回来。帕斯卡尔当然要投桃报李,于是弗雷德里克一世跟着王后比阿特丽丝,又享受了一把加冕礼的仪式。然而乐极生悲的是,正当神罗皇帝准备在意大利扩大战果的时候,一场疫病在军中爆发了。通常来看这场疫病可能只是来源于恶劣的军营环境或者未及时掩埋的尸体,但在其敌对教会中,却正可以大肆攻击他说这是上帝对其攻击教会而降下的惩罚。无论如何弗雷德里克在罗马是呆不下去了,除非冒着自己人马全军覆灭的风险。而他深知自己的军马才是一切的根本,因此只能选择撤军,返回德意志再图良策。


虽然神罗皇帝撤走了,但是对立派的教宗帕斯卡尔三世仍然在罗马城中。不过在红胡子篇中也曾提过,教廷的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最强大的武器之一,便是他的长寿。1年以后帕斯卡尔三世去世,德皇派的阿尔巴诺枢机主教、斯特鲁马修道院院长乔瓦尼被推举为新任对立教宗卡利斯图斯三世。不过历经三代之后,德皇派对立教宗在整个天主教会中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少。愤怒的罗马市民认为复仇的时机到了,他们于1170年再次聚集起来并劫掠了阿尔巴诺,以此向对立派的教宗示威。缺少神罗军马支持的卡利斯图斯三世,只得退往更靠近北方的维特博暂住,胜利的天平也越来越向亚历山大三世倾斜。

当弗雷德里克一世在莱尼亚诺惨败之后,神罗皇帝与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在威尼斯达成和解。红胡子退回了阿尔卑斯山以北,而亚历山大三世则重新入主了罗马城。1179年3月,这位教宗主持了第三次拉特兰公会议。亚历山大三世在这次会议上颁布了数项重要的改革法案,同时也使他达到了自身教权上的巅峰。但是也许让教宗意想不到的是,此次会议之后没多久,他就被市民公会中忌惮教会权利做大的皇帝派势力第三次赶出了罗马城,并且再也没能回来。

驱逐了亚历山大三世后,罗马城中的贵族主导选举了又一位新的对立派教宗,称英诺森三世。这位新上任的对立派教宗,背后自然也有着图斯库鲁姆伯爵家和神罗皇帝的支持。不过仅仅4个月后,对立教宗英诺森三世就被诺曼人支持的教会击败,余生都被软禁在南方阿普利亚的一座修道院中。

虽然对立教宗被废,但是直到亚历山大三世死后、卢修斯三世当选为新任教宗,教廷的主事者才重新返回了罗马。然而这位“光之使者”同样没能照进罗马市民的心中,只撑了5个月就被市民公社中的反对派踢出了罗马。同时他与弗雷德里克一世间的关系也很不好,这也是神罗皇帝第六次南征的原因之一。


到了1185年年底,卢修斯三世寿终正寝,米兰大主教乌贝托通过选举成为新任教宗,称乌尔班三世。这位新接任的教宗与前任一样,同罗马城相关的另外两方势力都关系不佳。乌尔班三世成为教宗之后,仍然兼任米兰大主教的职务。因而当红胡子的长子海因里希和西西里的康斯坦斯于1186年1月在米兰举行婚礼时,仍应由乌尔班三世主持。然而他拒绝承认海因里希的意大利国王头衔,同时也彻底激怒了神罗皇帝父子俩。于是海因里希南下前往托斯卡纳,并联合罗马市民公社中的反教廷派共同对抗教宗。而弗雷德里克一世则在北方封锁了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道路,切断教宗同其北方支持者的联系。

乌尔班三世随即宣布绝罚红胡子作为反击,但是维罗纳的市民不愿因此得罪神罗皇帝,便将正落脚于此的教宗赶出了城市。乌尔班三世只好退往费拉拉,但是还没等他和弗雷德里克之间分出胜负,哈丁之战惨败、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便传到了意大利。在震惊之中乌尔班三世一命呜呼,格里高利八世成为了新任教宗。新上任的格里高利八世与弗雷德里克关系素来还算不错,而且在圣地失落的节骨眼上,他显然更关心的是如何组织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收复耶路撒冷,而不是和神罗皇帝的权利之争。于是弗雷德里克和罗马教廷的对立情绪,终于再次有所缓和。

虽然仅仅两个月后,格里高利八世就在比萨组织十字军时因热病去世。但是再下一任教宗克莱门特三世,他的重心与格里高利八世一样,也是缓和欧洲内部矛盾,同时组织贵族们前往圣地参加十字军。因此克莱门特三世和神罗皇帝之间,同样也达成了和平协议。随后在1188年的复活节,神罗皇帝于美因茨会议上正式接过了十字标志,宣称将前往圣地参加新的一轮十字军。与此同时,教宗与罗马市民公社间的对立也得到了缓解。克来门特三世向罗马市民公社支付了大笔的金钱,元老院的议员们则同意向教宗宣誓效忠。很快双方达成了“和睦协议”(Concord Pact),其中明确了教宗对其领地享有主权,但同时也承认了罗马市民公社有一定的自治权。市民们可以选举自己的地方执政官,这一官员拥有宣战的权利,但是他的地位还需得到皇帝的任命。从协议中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三方博弈妥协的结果。教宗紧抓着他最看重的实际领地,市民公社得到了他们一直争取的自治权力,而神罗皇帝也保留了名义上的任命权作为后续的介入理由。

这样的双重附庸关系很快就在实际中有所体现,罗马市民公社在新任教宗塞列斯汀三世及神罗皇帝海因里希六世的共同许可下,于1191年攻破了图斯库鲁姆的旧城。他们不仅夷平了这座宿敌城镇的几乎所有建筑,还将从城墙上拆下的石头运回去留念。随后图斯库鲁姆的遗址变成了其他城镇的采石场,其周围的土地也被改造成了林场或牧场。

结束了与神罗皇帝及罗马教宗的直接对立后,罗马市民公社自身开始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前面提到过,罗马市民公社的元老院是由14个区各自选举出4名元老组成的,其中为首的称“权贵”(Patricion)。但是到了此时,元老的数量开始大幅减少,权利逐渐集中到一人、也就是总元老(summus senator)的手中。这个已经不再共和的公社,此后主要扮演着罗马城行政机构的角色,并制定了自己的市政法规。


无论如何,罗马市民公社与另外两方势力抗的跃期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公社中曾经的权贵已经彻底沦为了工具人,事实上他们对罗马城的局势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前面提到的教宗塞列斯汀三世,就出自罗马城另一大家族奥尔西尼(Orisini)家,这一家族成了新的教宗派代表。此后他们家族还出过数位枢机主教,其中之一还在1277年当选为教宗尼古拉斯三世。同时他们也对罗马城的市政有很深的影响,1241年应对神罗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进攻时,城中的元老马迪奥也是出自这一家族。当然奥尔西尼家绝不是没有反对者,出身于图斯库鲁姆的科隆纳家(Colonna)成为了皇帝派的新代表,而且在这个家族中同样诞生了数位枢机主教和元老。在双方不断的斗争中,甚至还有人再次想重建共和,只是最后难言成功。至于前面提到的弗兰吉帕尼家和皮耶莱奥尼家,他们也没有彻底沉寂。弗兰吉帕尼家和奥尔西尼家是同一阵营,而皮耶莱奥尼家也一直存续至今。

中世纪的商共百家(一)——罗马市民公社篇,影响罗马城的第三势力(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