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家族史:长宗我部家

2022-12-13 02:48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长宗我部家的先祖


传说在秦末之际,秦始皇的一支子孙东渡前往日本居住,便以“秦”为氏,后来秦氏的子孙前往四国岛的土佐国居住,成为了战国大名长宗我部家的祖先。

实际上,尽管战国时代长宗我部国亲、元亲都自称秦氏,但是长宗我部家的出身一直成谜,各种系图对长宗我部家何时进入土佐国居住也是说法不一。有说自古以来就在土佐国居住的,也有说是镰仓时代前往土佐国的,更有甚者说长宗我部家是室町时代的应永年间才定居土佐国的。不过,根据近年的研究表明,长宗我部家很可能是土佐国的在厅官人秦氏出身,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至少在武家时代以前就来到了四国岛,只是他们究竟是否是秦始皇的后裔,那就得看往后有没有更新的史料证据被发掘出来了。

在室町时代时,四国岛的土佐国、讃岐国都是由幕府“三管领”之一的细川京兆家出任守护,所以长宗我部家也作为土佐国的国人成为了细川家的家臣。在战国时代早期,长宗我部家的家督长宗我部文兼曾与其子长宗我部元门对立,在父子和谈以后,长宗我部家的家督便改由文兼的次子长宗我部雄亲继承。由于当时的长宗我部家还是一个小家族,所以长宗我部家的动向在史料的记载中并不多见,直到长宗我部国亲为止。

长宗我部国亲出生于永正十二年(1515年),在其六岁之际,因为京都的细川高国、细川澄元对立的缘故,细川京兆家的领地土佐国也一分为二。其中,支持细川高国一方的长宗我部家的居城冈丰城遭到了本山家、吉良家、大平家等国人的攻击沦陷,国亲的父亲长宗我部兼序战死,国亲也流亡他乡,接受在土佐国的公卿一条房家的庇护。

此后,在一条房家的调解之下,长宗我部国亲与本山家和解,回归居城冈丰城,国亲迎娶了本山家出身的女子为妻,后来又将女儿嫁予本山家家督本山茂辰为妻。虽然本山家与长宗我部家有着世仇,但是实力不足的长宗我部国亲仍旧选择了隐忍,并且很可能在这一时期由支持细川高国、氏纲一系改为支持细川澄元、晴元一系。

天文十六年(1547年),长宗我部国亲将势力拓展至土佐国长冈郡的邻郡香美郡。除此以外,长冈郡中的大津、田村等地原本是守护代细川家的领地,由于两细川之乱的缘故,守护代细川家及其分家也发生分裂,长宗我部国亲则趁机介入,消灭了支持细川高国、氏纲一系的家族,又将支持细川澄元、晴元的家族纳入自己麾下。

根据《元亲记》的记载,在长宗我部国亲的晚年,长宗我部家终于与世仇本山家开战。据说长宗我部国亲的兵粮船自长冈郡大津港驶出以后,遭到了自本山家领地而来的船只的劫掠,尽管本山清茂、本山茂辰父子向长宗我部国亲辩解这些海贼并非是本山家麾下所属,对旧仇念念不忘的国亲依然开启了战端。

不过,本山清茂在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去世,根据现存文书判断,其子本山茂辰在父亲死后数年依旧统治着本山家的领地。并且长宗我部国亲在这期间下发的文书并无涉及本山家的内容,反之却积极地在香美郡活跃。说明长宗我部家与本山家的开战时期,恐怕并不像《元亲记》中所言,很可能是在永禄元年(1558年)、二年(1559年)方才开战。当然,杀父之仇只怕也是个借口而已,争夺土佐国浦户湾的霸权才是两家交恶的真正原因。

永禄三年(1560年)五月,长宗我部国亲对浦户湾对岸的本山家领地长浜城发起攻击。据说当时长浜城年久失修,本山家为了防御长宗我部家的攻击召集了工匠修复城门,长宗我部国亲的家臣则趁机混在了工匠之中,在长宗我部国亲来袭之时打开城门,使得长浜城兵不血刃地落入了长宗我部家的手中。得知长浜城陷落后,本山茂辰率军从朝仓城出阵,于长浜城外与长宗我部军交战,最终不敌战败。

据说国亲的嫡子长宗我部元亲在十八岁的时候还不懂得使用长枪,曾被人笑话为“姬若子”,也就是娘娘腔的意思。虽然长浜之战是长宗我部元亲的初阵(也有说法认为元亲的初阵在更早的弘治年间),但是元亲在此战中亲自率领五十骑武士突入敌阵之中反复冲杀,杀死了七十余敌军士兵,元亲自己则亲自砍死了敌军的两名骑马武士。

此外,当本山军败退之时,长宗我部元亲见敌军士兵均未逃入本山家的支城潮江城中,便决定率军攻城。家臣们都劝说长宗我部元亲不要无脑冒进,但是元亲依旧坚持进军,当长宗我部军抵达潮江城时,大家才发现此地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长宗我部元亲对家臣们解释道:“敌军不敢进入此城,是因为此城中有背叛之人。而背叛敌军之人如今皆在我军之中,所以我们不需要犹豫,直接进城就是。”长宗我部元亲的活跃让长宗我部家的家臣们对这位“姬若子”刮目相看,改称其为“鬼若子”,许多家臣们都认为元亲将会是那个统一四国岛的霸主。

本山茂辰在战败之后逃入长浜城南边的浦户城之中笼城,而长宗我部国亲则故意延缓包围浦户城的速度,诱使本山茂辰弃城突围,而长宗我部军则顺利接管浦户城。可惜的是,在长浜之战后长宗我部国亲便突然得了急病,仅仅一个月后,长宗我部国亲便因病去世了。


制霸四国岛


长宗我部元亲出生于天文八年(1539年),母亲为山本氏。由于当时长宗我部家的主君土佐国守护细川京兆家走向衰弱,三好家崛起的缘故,长宗我部国亲为了增强长宗我部家与京都的联系,便让长宗我部元亲迎娶幕府将军的侧近石谷光政的女儿。

在长宗我部国亲去世以后,长宗我部元亲继承了家督之位,随后又与曾庇护过国亲的土佐一条家结盟,一同讨伐宿敌本山家。永禄五年(1562年)九月,长宗我部元亲对本山茂辰防守的朝仓城发起攻击,由于本山茂辰之子本山贞茂的活跃,长宗我部军被本山家给击退了。然而,在朝仓城攻防战的同时,土佐一条家也从西边对本山家发起攻击,导致本山茂辰不得不放弃朝仓城,退往本山家的根据地长冈郡的本山城防御。

由于本山家的势力衰退的缘故,本山茂辰辞去家督之位隐居,由其子本山贞茂继续领导本山家与长宗我部家作战。直至永禄十一年(1568年)为止,本山家停止了抵抗,臣服于长宗我部家,本山贞茂也从长宗我部元亲处拜领一字,将名字改为本山亲茂。

灭亡本山家以后,长宗我部元亲又与香美郡土豪香宗我部亲秀结盟,讨伐了企图侵略香美郡的安艺郡国人安艺国虎。不过,在长宗我部家攻击安艺家时,土佐一条家因为与安艺家有着姻亲关系的缘故,加入了安艺家的一方,导致长宗我部家与一条家断交。

土佐一条家的先祖是曾经出任过关白的公卿一条教房,由于当时的京都陷入应仁之乱的战争局面中,一条家纷纷离开京都避难,一条教房则来到了自家的领地土佐国幡多庄居住。一条教房的长子一条政房本在摄津国福原避难,可是在文明元年(1469年)时,从属东军的山名是丰率军攻入福原,一条政房在一片混乱中被乱军一枪刺死。此后,一条家的家督由一条教房的弟弟一条冬良继承,而一条教房的次子一条房家因为在土佐国出生长大的缘故,没有再返回京都,而是单独开创了土佐一条家。

由于一条家身世显赫、土佐国守护、守护代均不在国的缘故,一条房家成为土佐国国人们的共同盟主,走向了战国大名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在长宗我部兼序战死以后,一条家胆敢庇护长宗我部国亲的原因。

在安艺家灭亡以后,长宗我部元亲马不停蹄地对断交的一条家领地发起攻击,于十一月夺取了一条家麾下的高冈郡莲池城。长宗我部家的攻势让高冈郡的国人们感到恐惧,再加上这些国人原本也是因为一条家的军事压力方才臣服,在长宗我部军到来以后,他们纷纷抛弃一条家,改向长宗我部元亲效力,使得一条家的势力退缩至幡多郡一地。

在军记物的记载中,一条家当时的家督一条兼定是一个无能愚昧的浪荡公子,家老土居宗珊劝谏一条兼定改正恶习,但是因为长宗我部元亲的离间计,反被一条兼定杀害。一条兼定无端杀害老臣的行为导致家臣们组团将其流放,拥立其子一条内政为主。不过,军记物是站在美化长宗我部元亲的立场上所写的,实际上土居宗珊的谏言恐怕与一条家同长宗我部家断交有关。两家的断交,直接导致一条家失去了高冈郡的领地,势力大为缩水。

另外,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天正元年(1573年)时,因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与织田信长敌对的缘故,织田军武将明智光秀等人在上京纵火,攻击将军的御所。此时一条家宗家的家督一条内基借口上京大火的缘故,于七月下向土佐国避难,途径长宗我部元亲的领地来到了幡多郡。到了九月时,一条兼定被家臣们逼迫出家,其子一条内政在同年元服继承家业。

种种迹象表明,在一条家衰弱后,家臣们担心一条兼定的才能不足以领导一条家,便向一条家的宗家求救,最终在一条内基的协助之下,流放了家督一条兼定。一条兼定此后前往岳父大友宗麟处接受庇护,而长宗我部元亲则以一条家家督一条内政后见人的身份,控制了一条家。

天正三年(1575年)七月,一条兼定在岳父大友宗麟的支持下渡海返回土佐国,一举收复了幡多郡的地盘。不过,一条兼定在丰后国时接受了耶稣会传教士的洗礼,还取了个教名叫唐·保罗,导致土佐国内的寺院纷纷站到了长宗我部元亲的一方。九月,一条兼定与长宗我部元亲在渡川交战,由于遭到长宗我部军的两面夹击,一条军最终不敌败北,一条兼定也再度流亡。

统一土佐国后,长宗我部元亲利用细川京兆家家督细川昭元的关系与当时制霸京畿的织田信长搭上了线。因为明智光秀的家臣斋藤利三的哥哥石谷赖辰成为了元亲岳父石谷光政的养子,所以明智光秀也成为了织田政权与长宗我部家联络的外交取次。

彼时土佐国的邻国阿波国正由阿波三好家控制,而织田信长与阿波三好家处于敌对状态,所以同织田信长结盟的长宗我部元亲,便趁着这个机会对阿波国发起攻击。阿波国本来是细川京兆家的分家阿波细川家的领地,可是当三好家崛起以后,三好长庆的弟弟三好实休杀害了守护细川持隆,夺取实权开创了阿波三好家。

为了攻击阿波三好家,长宗我部元亲与细川持隆之子细川真之结盟,于天正四年(1576年)杀死了阿波三好家家督三好长治。然而,西国大名毛利辉元在这年与织田信长开战以后,给阿波国送来许多援军,导致长宗我部元亲无法立即征服阿波三好家。

随着织田信长的不断壮大,阿波三好家与毛利家不再是织田信长的威胁,长宗我部元亲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可是,执着于统一四国岛的长宗我部元亲不断地对阿波国、讃岐国、伊予国发起攻击,甚至与同样从属织田家的伊予国西园寺家交战,引起了织田信长的不满。

天正九年(1581年),织田信长让臣服于织田家的三好康长前往四国,攻略阿波国与讃岐国,同时还要求长宗我部家退出除土佐国以外的四国岛领地。长宗我部元亲自然是不乐意将到手的鸭子拱手让人,长宗我部家也因此与织田家走向了对立面。


羽柴军来袭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织田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在京都发动政变,逼死了主君织田信长与其子织田信忠。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是近些年的说法,更倾向于与长宗我部元亲有关。

前文提到过,明智光秀曾是织田家负责与长宗我部家进行外交的外交取次,然而随着长宗我部家与织田家的关系恶化,明智光秀在织田家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为了自己的前途,明智光秀一直致力于调解织田家与长宗我部家的关系,在织田信长组建了征伐四国的军团以后,明智光秀自知调解无望,这才发动了本能寺之变。

可是,明智光秀不知道的是,在本能寺之变的前几日,长宗我部元亲就表示愿意遵从信长的意思,仅保留土佐一国的领地,但是希望织田信长能够将阿波国的海部城与大西城赐给长宗我部家。可惜的是,因为战乱的缘故,这封信并没有及时送到明智光秀的家臣斋藤利三的手上。

本能寺之变后,由于畿内局势混乱,谣言四起,长宗我部元亲在土佐国按兵不动,观察京畿的局势,直到明智光秀于山崎合战中败北,长宗我部元亲才松了一口气。

八月二十八日,长宗我部元亲召集了香宗我部亲泰、久武亲直等家臣,对阿波三好家再次发起攻击。为了应对长宗我部军的攻击,十河存保率领三好军在中富川与长宗我部元亲展开激战,最终不敌败北。随后,长宗我部元亲率军包围了十河存保防守的阿波国盛瑞城,并顺利破城。

此时,羽柴秀吉为了救援阿波三好家,也派出了仙石秀久、黑田孝高、生驹亲正等人率领军队来到四国,由于盛瑞城沦陷的缘故,羽柴军只得退往阿波国的木津城与土佐泊城防御。至此,阿波国除木津城、土佐泊城外全域都落入了长宗我部元亲的手中。

是年年末,织田家爆发了由羽柴秀吉、织田信雄与柴田胜家、织田信孝之间的内战。因为先前羽柴秀吉支持阿波三好家的缘故,长宗我部元亲便与柴田胜家、织田信孝联络,想要打倒共同的敌人羽柴秀吉。天正十一年(1583年)二月,为了配合柴田胜家的攻势,长宗我部元亲率军对讃岐国寒川郡的石田城发起攻击,想要逐个击破阿波三好家的据点。

四月二十一日,仙石秀久率军来到讃岐国,对正在包围大内郡虎丸城的长宗我部军发起奇袭。部队遇袭之时,长宗我部元亲正在吃饭,得知羽柴军到来后,长宗我部元亲派出重臣桑名太郎左卫门与侧近中岛与一兵卫重房前往前线支援香川信景等将。长宗我部军的前锋原本遭到仙石秀久的奇袭阵脚大乱,直到援军到来以后方才稳住阵脚,击退了仙石秀久,两军都伤亡了不少的武士。与此同时,香宗我部亲泰也在阿波国方面攻陷了木津城,长宗我部家在四国的几场合战均以胜利告终。

然而,京畿方面的柴田胜家却不给力,柴田军在贱岳合战中败北,柴田胜家、织田信孝也在此后纷纷自尽而死。羽柴秀吉收拾完织田家内部的敌人之后,便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长宗我部元亲。面对秀吉的压力,长宗我部元亲也开始认怂,他一边积极地向幕府将军足利义昭谄媚,借助足利义昭的关系与毛利家结盟,一边又对秀吉表示自己可以让出讃岐国与阿波国,但是希望秀吉能把伊予国赐给长宗我部家。羽柴秀吉直接拒绝了长宗我部元亲的提议,表示伊予国将会赐给毛利辉元,让元亲别再做梦了。

天正十二年(1584年),织田政权内再度爆发内战,羽柴秀吉与织田信长之子织田信雄以及织田家盟友德川家康决裂,两军在尾张国的小牧·长久手爆发合战。这一战中,长宗我部元亲又发挥了自己的毒奶特长,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结盟,骚扰羽柴秀吉的后方。而毛利家因为站在羽柴秀吉的一边,与长宗我部家断交。让长宗我部元亲没想到的是,懦弱无能的织田信雄在十一月就扛不住羽柴秀吉的攻势与秀吉议和,随后德川家康也与羽柴秀吉处于停战谈判的状态,这使得羽柴秀吉能够抽身来收拾四国岛这个烂摊子。

自天正十三年(1585年)六月末开始,羽柴军前锋就在羽柴秀吉的弟弟羽柴秀长的率领下渡海来到阿波国,随后秀吉的盟友毛利家派出小早川隆景、吉川元春等人率领毛利军渡海来到伊予国,宇喜多秀家、黑田孝高等人则率军渡海来到讃岐国。面对羽柴军的三路大军,长宗我部家毫无抵抗之力,羽柴军几乎是一路平推,朝着长宗我部家的根据地土佐国进发。

不过,征伐四国的羽柴军大将羽柴秀长没有想灭亡长宗我部家的意思。在包围了阿波国一宫城以后,羽柴秀长向守军表示,羽柴军的计划是在夺取一宫城、胁城后与长宗我部元亲决战。也就是说,如果一宫城被羽柴军攻陷,到那时长宗我部元亲就没有降服的机会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献城投降,这样秀吉也会对此感到满意,秀长也承诺会尽力保障长宗我部家对土佐国的领有权。

得到秀长的保证以后,长宗我部元亲决定将一宫城与胁城献给羽柴秀长,自己也表达了对羽柴秀吉的恭顺之意。大概是先前长宗我部家搞了秀吉太多次的原因,秀吉在七月二十七日还曾去信弟弟秀长,表示长宗我部元亲不可轻信,如果要收元亲做小弟,就要让他交出一个儿子做人质,再派另一个儿子来大坂奉公,同时长宗我部家的家臣们也都要给羽柴家交纳人质。此外,秀吉还告诉秀长,如果秀长决定不收长宗我部家这个小弟的话,可以先杀光一宫城与胁城的守军,自己会率领大军渡海来到四国,亲自取下长宗我部元亲的首级。

也就是羽柴秀长比较厚道,他并未为难长宗我部元亲,而是遵照早先的约定,善待长宗我部家,并竭力保障长宗我部家的土佐国领地。自此,四国岛的霸主长宗我部元亲正式臣服于羽柴秀吉,成为了羽柴系大名中的一员。


长宗我部盛亲的登场


天正十四年(1586年),由于九州岛的岛津家拒绝接受羽柴秀吉的停战命令,为了救援摇摇欲坠的大友家,羽柴秀吉派出长宗我部元亲等人出阵九州丰后国进行支援。

十二月八日,大友家的鹤贺城被岛津家久包围,羽柴军的监军仙石秀久不顾羽柴秀吉的命令决定出阵救援,而长宗我部元亲则认为现在的局势对羽柴军不利,应当等秀吉的大部队登陆以后再做打算。对此,仙石秀久坚决不同意,表示即便只有自己一人也要出阵。

当仙石秀久出阵以后,长宗我部元亲也只得硬着头皮出阵。羽柴军来到了户次川边,见到对岸的岛津军人数不多,便渡河发起强攻。没曾想在羽柴军渡河之际,岛津军伏兵四起,打了羽柴军一个措手不及。长宗我部元亲调来了铁炮队掩护渡河的部队,结果岛津军的武士根本就不畏惧铁炮,几次突击过后,羽柴军阵脚大乱,战死两千余人,其中包含了长宗我部元亲的嫡子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石谷赖辰等等。长宗我部元亲眼见无法阻止败势,只得带着败兵后撤,甚至一度被岛津军追到了海上,几日后才重新渡海返回丰后国府内馆。

户次川合战以后,羽柴秀吉大怒不已,他先是处分了不服从命令的仙石秀久,随后又派遣弟弟羽柴秀长率领军队出阵九州,自己也做好了征伐九州的出阵准备。

天正十五年(1587年)三月,羽柴军本队登陆九州岛,随后羽柴军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了九州岛,岛津军在羽柴家强大的实力面前根本毫无抵抗之力。战后,羽柴秀吉曾表示想将原属于岛津家的大隅国赐给在这次战争中失去嫡子的长宗我部元亲,但是这件事最终却不了了之,大隅国被羽柴家赐给了岛津兄弟中的岛津义弘。一方面,大隅国是岛津家统治了数百年的地盘,此地的叛乱此起彼伏,非岛津家不能治之。另一方面,长宗我部元亲认为自己在征伐九州中打了败仗,没有立功,也不想无功受禄,惹人耻笑。

长宗我部信亲战死之后,元亲的意志变得十分消沉起来,再也没有当年想要统一四国的那种雄心壮志了。然而,在元亲的面前依旧有着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长宗我部家的继嗣问题。

在长宗我部元亲于户次川被岛津军击败逃亡海上后,因为元亲下落不明的缘故,羽柴秀吉下令表示若元亲真的战死,就让在羽柴家做人质的元亲次子香川五郎次郎继承长宗我部家。可是,长宗我部元亲对羽柴秀吉本就有着怨恨,最终元亲也没有选择让曾在羽柴家做人质的次子香川五郎次郎、三子津野亲忠成为继承人,而是选择了四子千熊丸。

在此期间,长宗我部元亲还下令让家臣吉良亲实、比江山扫部助切腹自尽。根据《元亲记》等书的记载,此事的起因是因为奸臣久武亲直向元亲进言说二人反对废长立幼,想要拥立元亲的次子、三子为继承人,因而招致此祸。不过,二人被整肃的真正原因,恐怕是国人出身的长宗我部元亲忌惮吉良家这样的土佐国名门的势力,而想要打击这些家族吧。

千熊丸元服之后,取名为长宗我部盛亲,其名字中的盛字,拜领自羽柴政权下的奉行增田长盛的名字。为了巩固长宗我部盛亲的地位,长宗我部元亲带着盛亲追随羽柴政权南征北战,甚至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文禄·庆长之役”中亲自带队前往朝鲜。同时,长宗我部家内也开始施行双头政治,下发的公文大都由“大殿下”元亲与“若殿下”盛亲二人一同署名,只有元亲在京都、大坂、伏见等地奉公时,才会由盛亲单独署名。

不过,长宗我部盛亲作为第四子,其年纪尚轻,作为家督经验不足,并且盛亲的性格与父亲元亲刚好相反,盛亲性格急躁,年轻气盛。因此,元亲特意任命冈丰城附近的泷本寺住持非有为盛亲的辅佐役,非有是当时日本与安国寺惠琼齐名的僧人,在非有的辅佐下,盛亲才一步一步地真正成长为长宗我部家的家督。

庆长四年(1599年)五月十九日,长宗我部元亲在伏见城内的长宗我部家的宅邸中去世。元亲似乎注意到了羽柴政权内部的不稳定,死前留下遗言说:“若长宗我部家卷入战争的话,部队的前锋要任命桑名吉成出任,中锋由久武亲直出任,后备由宿毛甚左卫门出任。”

庆长五年(1600年),关原合战爆发,长宗我部家和其他大名一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究竟应该加入毛利辉元、石田三成主导的西军呢?还是应该加入德川家康主导的东军?

在《土佐物语》中记载着这么一则逸话,话说长宗我部盛亲在土佐国收到石田三成的书信,信中命令长宗我部家起兵讨伐德川家康时,盛亲感到十分不屑,对家臣们说到:“秀赖公年仅八岁,怎么可能说出讨伐家康这样的话,我看这是奉行(石田三成)的私怨吧。先父昔日和家康交情不错,我们应该加入德川家一方。”随后,盛亲派出使者前往关东,表达自己想要加入东军意愿。可是,长宗我部家的使者在经过西军一方的长束正家设置的关卡时被西军阻拦,只得悻悻而归,此时已经抵达大坂城的盛亲得知派出使者失败,又担心被西军围攻,便只好加入了石田三成的一方。而山内一丰的妻子也派出使者给关东送出密信,使者顺利出关,通知东军石田三成举兵的消息,给山内家记了一大功,因此后来土佐国才被封给了山内一丰。

在这则逸话中,长宗我部家的使者因为胆小不敢通过关卡,害主家失去了土佐国,而山内家的使者胆子大,通过关卡取得功勋,因此获得了土佐国作为封赏。这个故事本身就带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当时长宗我部盛亲加入西军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因为使者没有赶到东军阵中的真相已经难以查明,但是考虑到盛亲与西军中增田长盛的“乌帽子亲”关系,这件事与使者关系可能并不大。


盛亲的大坂之阵


根据《土佐物语》的记载,长宗我部盛亲参加了七月二十日西军攻击伏见城的战斗。可是实际上根据当时的书信来看,从土佐国渡海而来的长宗我部军在这一天方才抵达大坂城,不可能在同日就参加伏见城的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岛津义弘在写信回国时曾提到说,长宗我部家的军役要求只有两千人,但是长宗我部盛亲为了向羽柴秀赖表达忠心,却召集了五千人上洛,同时还携带着一千五百挺铁炮,因此请求岛津家也速速派出军势上洛。

另外,毛利家起兵之后,毛利辉元立即派遣军势占领了阿波国,随后又出兵伊予国,还给留守土佐国的长宗我部家重臣非有去信,请求长宗我部家出兵伊予国协助毛利军攻打当地的东军大名的领地。不过,由于长宗我部盛亲召集了太多人马上洛,此时的土佐国已经不堪重负,所以非有拒绝了毛利家的请求。而毛利军在伊予国作战时,被东军方的武将加藤嘉明的家臣奇袭,战事也以惨败告终。

回到京都这边,长宗我部盛亲在八月下旬随着毛利军一同参加了对伊势国安浓津城的攻击,随后又与毛利军一同来到关原东边的南宫山布阵。然而,九月十四日时,原本是西军后来却变节的小早川秀秋擅自来到松尾山布阵,威胁到了在关原布阵的西军大谷吉继的部队,因此石田三成匆忙在夜里烧毁了大垣城外廓,出兵关原救援大谷吉继。九月十五日上午,关原合战爆发,小早川秀秋在开战时分就与东军一同夹击了大谷吉继的部队,导致大谷军全灭,而长宗我部军与西军的其余军势一样,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开始溃败。

长宗我部盛亲得知西军战败以后,带着军队从南宫山沿着伊势国撤退,在撤退途中,长宗我部军在伊势国遭到一揆的袭击溃不成军。等到长宗我部军返回大坂城后,又在回国途中于和泉国石津浦与岸和田城城主小出秀政交战,最终成功逃回了土佐国。

根据军记物的记载,长宗我部盛亲撤退时在大坂城留下了使者,请求德川家的重臣井伊直政能够出面调解,赦免长宗我部家。可是,在井伊直政出面之际,盛亲从家老久武亲直处得知哥哥津野亲忠也在通过藤堂高虎与德川家交涉,希望获得土佐国半国的消息后怒不可遏,下令兄长切腹自尽。德川家康得知津野亲忠被逼自尽后,怒骂道:“元亲的儿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蠢人?”随后命令盛亲切腹,在井伊直政的请求下才放过盛亲一条性命,但是要没收长宗我部家的土佐国领地,转封给东军方的山内一丰。

然而,军记物中着重刻画了久武亲直的奸臣形象,将长宗我部家的衰弱全都推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必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长宗我部盛亲返回土佐国以后,一边和岛津家、立花家一样整军备战,一边也在积极地与德川家重臣井伊直政交涉议和。刚好在这个时间点,盛亲的哥哥津野亲忠去世,死因不明,虽然并没有史料能够证明津野亲忠是因为与德川家交涉而被处死的,但是考虑到长宗我部元亲曾为了盛亲幽禁津野亲忠之事,怀抱着仇恨的津野亲忠此时反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十一月十一日,长宗我部盛亲在井伊直政的安全保证下亲自来到大坂城,在井伊直政的建议下,长宗我部盛亲愿意放弃土佐国的领地,减封至他国。然而,就在德川家家臣前往土佐国接收领地之时,土佐国爆发了一揆,这些一揆并非是军记物中的长宗我部家的不愿转封的下级家臣,而是先前被长宗我部家打压的吉良家、津野家的残党,一揆众们占据了浦户城的本丸抵抗,最终在长宗我部家的重臣的协助之下,德川家才顺利剿灭一揆。

因为浦户一揆的原因,德川家康最终决定不给长宗我部盛亲转封领地,而是让他成为浪人。家康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若爆发了浦户一揆这样抵抗运动,还依旧给长宗我部家封赏领地的话,会给还在抵抗的西军大名留下“会闹的孩子才有糖吃”的印象,权衡利弊之后,德川家康决定舍弃长宗我部家这颗棋子保存大局。讽刺的是,长宗我部盛亲作为最早投降的西军大名被没收了领地,而坚持抵抗德川家的岛津家,最早却得以保存下自家领地。

成为浪人后的长宗我部盛亲一直居住在伏见城的长宗我部家宅邸之内,直到庆长十年(1605年)时,长宗我部家的旧宅被赐给了德川家臣松平定行,连房子都没保住的长宗我部盛亲只得流浪京都,从此失去消息,直到庆长十九年(1614年)为止。

庆长十九年(1614年),已经建立起江户幕府的德川家与依旧占据大坂城的羽柴家爆发了战争。为了对付德川家,羽柴家下令在全国招募浪人,其中不乏真田信繁、后藤基次、明石全登、毛利胜永这样的优秀武士,在京都蛰伏的长宗我部盛亲也跃跃欲试,于十月七日上午偷偷离开京都前往大坂城,许多长宗我部家的旧臣也纷纷来投。尽管羽柴家的胜算不高,但是浪人之身的长宗我部盛亲想要复兴长宗我部家的话,也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了。

大坂冬之阵中,长宗我部军防守的主要方向为南面的松平忠直、藤堂高虎,不过有一部分长宗我部军加入了真田丸之中。后藤基次属下的武士长泽九郎兵卫在大坂之阵后曾回忆说:“真田丸实际上由长宗我部军与真田军一同防守,但是世人却以为真田丸只是真田一人的出丸。”

大坂冬之阵的战斗最终以和议告终,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后,德川家康又以羽柴家拒绝解散浪人为由,掀起了“大坂夏之阵”。庆长二十年(1615年)五月六日上午,羽柴军与德川军在河内国展开战斗,德川军中的藤堂高虎原本准备率军前往道明寺增援与后藤基次、薄田兼相交战的水野胜成、伊达政宗等人,却因为长宗我部盛亲突然出现在八尾而放弃进军。

藤堂高虎在关原合战后收了许多长宗我部家的旧臣为家臣,其中不乏长宗我部元亲去世时亲自任命的长宗我部军前锋桑名吉成。这些长宗我部家的旧臣们被单独编成了一支军势出阵,结果在夏之阵的战场上被长宗我部盛亲的旗本认出,遭到了长宗我部军的重点打击,桑名吉成也战死沙场。

藤堂高虎损失惨重,一度想要撤退,但是藤堂家的家臣们却坚决反对撤军,毕竟长宗我部军兵力单薄又无援军,靠着一鼓作气的士气是难以在战场上坚持太久的。果然,战况陷入胶着之后,兵力不多的长宗我部盛亲决定撤退,而藤堂高虎则趁势派出本队出战,一举击溃了长宗我部军。

同日,后藤基次、薄田兼相、木村重成等羽柴军大将在与德川军的交战中战死,次日,真田信繁在天王寺之战中战死。逃回大坂城的长宗我部盛亲眼见取胜无望,便逃出大坂城突围,结果在五月十日被蜂须贺家政的军队俘虏,此时羽柴秀赖已经在两天前自尽,德川家取得了大坂之阵的胜利。

五月十五日,长宗我部盛亲被押送往京都,在六条河原遭到处刑。长宗我部家如同许多战国大名家族一样,被淹没在了时代的潮流之中。


日本战国家族史:长宗我部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