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狂奔”的房企按下“减速键”

2021-09-07 11:33 作者:首席消费官  | 我要投稿

作者:芊芊

进入2021年,房地产市场的形势依然严峻。

“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政策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继2020年8月“三道红线”政策之后,又陆续实施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重点城市集中供地等措施,叠加热点城市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政策进一步升级,行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房企面临重大变革。

2021年上半年,在行业波动的浪潮中,各大房企的生存状态如何?又有哪些新变化?

房地产企业“降档减负”为重中之重

自“三道红线”监管政策发布以来,多家高杠杆房企因资金压力而“爆雷”,降杠杆已成为不少房企的当务之急。

各大房企的中报披露了“三道红线”达标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万科A扣除预售监管资金和受限资金的现金短债比为1.67倍;净负债率为20.2%,连续20年低于40%;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9.7%,综合融资成本为4.27%,同比下降32个基点,财务结构保持稳健。

碧桂园净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底的55.6%下降到49.7%,现金短债比达到2.1倍,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已由2020年的80%下降至77%。按照预定节奏,碧桂园管理层表示将在2023年中期之前全面达到“三道红线”的要求。

上半年,雅居乐净负债率为45.3%,比2020年末大幅下降15.7个百分点;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达68.4%,较2020年末下降3.5个百分点,“三道红线”全面达标,成功晋级“绿档”。相较于雅居乐管理层曾提出的“预计2021年底前实现由黄转绿”,雅居乐目前的降负债成果超预期。

时代中国杠杆水平逐渐降低,有息负债总额下降至548.98亿元,较2020年底减少66亿元,短期借款下降至108.3亿元。从“三道红线”来看,时代中国的净负债率为68.7%,剔除受监管资金的现金短债比达2.0,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6.6%,较2020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因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略微超标,时代中国被列入“黄档”。

金辉控股继续保持“零踩线”的绿档范围,满足“三道红线”政策的量化监管要求。截至上半年,金辉控股净负债率为75.9%,现金短债比为1.5,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3%。

据首席消费官统计,截至8月29日,在已发布中报的上市房企中,包括万科A、金科股份、保利地产、中海地产、远洋地产、龙湖集团、招商蛇口、中国金茂、金辉控股、世茂股份、佳兆业、雅居乐、越秀地产、宝龙地产、华侨城等在内的房企,“三道红线”均控制在绿档范围内。

对于一些还在“降档”中的房企,努力达到“三道红线”指标要求,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努力的头等大事。

此外,在业绩发布会上,有不少“降档”中的房企均明确提出了未来的降债计划以及“三道红线”计划达标的时间表。

显然,未来一段时间内,降杠杆仍是不少房企的“主攻方向”。

房企开始审慎拿地确保利润空间

随着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限制及22个重点城市供地“两集中”等政策相继实施,

各大房企在拿地方面都较为谨慎,甚至部分房企上半年没有拿地。

时代中国上半年只拿了7块地,其中,仅两幅地块支付了全部总土地成本,其余5幅地块,支付的土地成本均未超过30%。上半年,时代中国在拿地上的支出只有2020年的1/5。

禹洲集团在土地市场行动趋向保守。2021年上半年,禹洲集团仅在苏州、郑州及江门拿下了4幅地块,总建筑面积约5.48万平方米,平均楼面价为每平方米7847元,权益地价21.89亿元,总货值111亿元。而在2020年同期,禹洲集团拿下了11宗项目。

在“两集中”土地供应政策之下,中梁控股在土地收购上也保持审慎原则。中报显示,上半年中梁控股新增67个项目,总面积为793.7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为408亿元;投资项目以中小型为主,对应地价小于5亿元的项目占比58%;81%的项目为“非集中供地”获取,平均溢价率在25%以确保未来的合理利润空间。

雅居乐两年前就强调“不拿错地”,2021年上半年,面对“集中供地”的行情,雅居乐拿地更是谨慎。在上半年的第一轮集中供地中,雅居乐几乎没有斩获。对此,雅居乐董事会主席陈卓林表示,集中供地对于投资研判的能力是有挑战的。目前公司的土储已经足够多,因此能抵挡住不拿高价地。

世茂股份也表示,上半年公司积极参与了土拍市场,同时严守投资底线,防止冒进。随着第二批供地陆续到来,公司依然坚持审慎理性的拿地策略。

与此同时,宝龙地产、越秀地产、弘阳地产、金辉控股、中国奥园等多家上市房企也明确提出了审慎拿地的战略原则。

近来,在“两集中”土地供应政策之下,“全年买地预算控制不超过合约销售额的40%”这一政策被频繁提及,为了不触碰到这个“安全阀”,各大房企纷纷表示,下半年将在保证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审慎、理性、务实地拿地。

多元业务赋能、房企开始发力区域深耕

当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寻找第二增长点已经成为房企“共识”。房企们或在相关行业进行业务布局,或进入新领域寻求更大突破。

2021年上半年,龙湖集团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新设立地产航道,新航道与此前的商业、租赁住房、智慧服务、塘鹅等并列。在“开发+服务”双引擎驱动模式下,推动房地产开发主业和商业、冠寓、智慧服务等业务全面发展。

龙头碧桂园则是在物业服务、酒店、建筑机器人、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布局。尤其是,碧桂园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通过博智林机器人进行智慧施工,打造智能建造体系。截至2021年6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超65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方米。

雅居乐多元化业务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上半年,雅居乐物业管理及其他收入同比分别上升了57.1%及44.5%;多元化业务收入为64.96亿元,对雅居乐整体收入的贡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6.8%,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成为雅居乐的第二增长曲线。

华润置地多元业务全面发展,协同主业培育发展新增长极。2021年上半年,生态圈要素型业务实现营业额63.6 亿元(含集团内业务),其中,城市建设与运营业务收入占比94.8%。截至目前,已发展城市建设与运营、城市更新、TOD、长租公寓、产业、康养、影业等业务。

多板块业务协同发展推动房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此外,随着行业走向成熟,房企也不断发力区域深耕。

禹洲集团聚焦长三角区域。截至6月30日,长三角区域为禹洲集团贡献合约销售金额345.3亿元,占比达65.45%。同时,禹洲集团逐渐将区域深耕能力向其他核心都市圈复制,力图打造多个规模增长极。其中,大湾区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版图。2021年上半年,大湾区为禹洲集团贡献合约销售金额28.92亿元,同比上涨369%。

美的置业重点聚焦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内核心都市圈、城市群进行深耕,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上半年,美的置业长期深耕的沪苏、浙闽及珠三角区域的销售占比达到69%,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浙闽区域的销售规模增长近2倍,珠三角的销售业绩也接近翻番。

上坤地产上半年聚焦长三角超级区域,推动组织结构变革,沪苏区域合并进一步提高了长三角区域的布局能级。2021年上半年,上坤地产新增土地储备307.8万平方米,其中长三角占比48.5%,城市布局合理健康,进一步扩大了区位布局优势。

从追求“增量”到“增质”,城市深耕将成为未来房企发展的不二法门。

从非理性繁荣到理性稳定,在行业逻辑的变革之下,房企又将以怎样的“面貌”活跃于资本市场?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狂奔”的房企按下“减速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