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破茧【感知手记12】

如何有效沟通,这是目前困扰我去主动经营人际关系的最大障碍。我宁愿在人群里退回到背景墙的位置,别人想怎么演我只是个观察者,不参与,少说话,尽量保持静默。这样的好处是能把自我保护起来,坏处就自己总是游离于人际关系之外。 我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每个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在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景里沟通,都得视情况而定。比如简单到想要别人给自己递杯水,跟伴侣,孩子,父母,同学,上司,同事,陌生人……这个请求跟各种人说的时候都得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否则就会引发对方怀疑自己有各种动机的猜测。 如果自己确实是出于达到某种目的去和对方交流,自己就会事前准备一堆说辞,理由,甚至是可以威胁压迫对方服从或者接受的条件,况且中国还有句老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会话。”想来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基因都带有的交际策略。 伤害最大的就是亲密关系,因为亲密,自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对方应该很了解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这个时候想要说什么,往往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忽略了基本的尊重和技巧,随心所欲的去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导致误会发生,又因为这种天然的亲密关系,觉得犯错成本低,所以不会及时去沟通交流并修补,使得关系僵化,相处特别累。如果有一方不够有耐心,放弃一切沟通意愿,后果很难收拾。 这是我的观察和体验,我发现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角度,稍微不注意沟通就容易不在一个频道发生。这也是第一段婚姻留给我的阴影。这些年,我躲在背景墙的位置观察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沟通是关系中的易燃易爆品,我目前还没有说服让我放下对亲密关系的沟通产生恐惧的理由,我只能主动把自己隔离起来,我需要获得力量从内心主动破开这层茧,勇敢的去迎接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