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正式考据(五),阿江两去雍都,番外初穿里海~
“君可知麦一亩得几石,粟一亩得几石?”这位老者看着年青人,摇头泼了冷水,“麦一亩得三石,粟一亩得两石,我秦十税四,还有刍稿、口赋、更赋,一家事半顷,便是极数,再征犁租,怕是未有活路。再者,兵戈才是我大秦之重,有其兵,何地非我秦土?”
严江听懂了,秦朝的田税是交收获十分之四,还有牛马的“秸秆”税,人头钱,服遥役,一个六口家收拾半顷田就是极限了
……
严江抱着他在怀里,揉了两把,才道:“平民无肉,一日需一斤粮才可保不饿死,一家六口,一年便需两千斤的粮,如今一亩麦地产粮一百多斤,至少二十亩地才能活着,但是农耕费力,盐衣皆要耗粮,林林总总要四十亩才能生活,若算上刍稿、口赋、更赋、田赋,便要五十亩地才能温饱
这一段我要扒拉明白!
首先从阿江说的,一日一斤粮食,热量算算看^_^
一斤是500g,小麦是338kcal/100g,忽然看到淀粉想到淀粉糖——等我考据【无论魏晋】的时候再说也可以
那就是1690kcal,每天摄入的卡路里我印象里面是1800大卡?正常一天摄入是2000~2400大卡,最低1000大卡才能保证生命
一个人一年是365斤,一家六口,长辈成年人+两小孩?这不重要,反正2000斤是不够的,都得2200斤啦!
一亩地产100斤啊,是一年?等我看看现在一亩地多少斤麦,500~900斤。。。差距这么大先不管了,get
麦一亩三石,是100斤,哦,get一点,粟米一亩是两石,那就是67斤啊
十税四,天啦撸,还有各种赋。。。赋税赋税,于是,得翻倍的种

半顷田——去看看以前的笔记吧,强化学习一下
考据(三)里面,一石粟米100钱,那就是33斤——感觉还是很多的,一天吃一斤粟米,那就是3钱——不过阿江因为不用考虑钱,所以也就算着玩
原来关于面积和距离考据在考据(二),1顷地是100亩,半顷地是50亩
我家那时候3亩3都累的。。。。一家六口搞个10亩也就可以了吧。。。
但确认了下, 实际上就是得搞50亩地才能温饱——又不是只有米就能活的。。。。还得买点其他的吧。。。哎,给个抱抱

亩产万石是大吹,百之一二就是亩产100~200石,所以这。。。数字 是晕乎的。。。

数了数,一只麦穗上只结了九、十来颗麦粒。
也就是说,这时的农人种一颗种子只能收十颗种子。
想想刘秀出生时的嘉禾是啥来着,5穗不就是5倍了?刘秀位面之子的传奇,真的让人觉得是穿越的。。。。牛人

过中东时带了一点石棉布,垫在手掌上隔热,用棉球沾上酒精,再从打火棒上刮点镁粉,应该就够了
查了下镁粉
镁粉是一种矿物质镁的细粉末形式。纯镁粉高度易燃,并经常用于烟火制造术
嗯,这个怎么徒手点火,还是没查出来,好像还有机会的吧。。。

当年秦国为何可以拿下长平之战?固然有武安君运筹帷幄,但更重要的是秦国拿下巴蜀,以巴蜀之粮资助关中,秦昭王更是亲至长平外,将整个县城住户皆升一爵,征走所以能动的男丁,就为了维持粮道。而对面赵括能不知晓不可冒进么,若不知,又为何两军隔水僵持整整三年?
实在是拖不起了,四十万大军三年僵持已经耗空赵国府库,国内大量赵人饥寒而死,无力支持,赵王强令出兵。可怜赵括自此落个纸上谈兵之名,怕是要名传千古,后来秦国乘机围困邯郸,若不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千里之土,早已尽入秦手。
终于考据到这里了,赵括其实并不是纸上谈兵之辈,很多寓言故事也好,流传的戏剧和小说也好,都跟史实关系不大的
天啊,四十万人,得多少粮食,就单独吃,一家六口其实同时养的是6个兵士吧,这么算最简单了,一天每日得一斤粮食,一年2200斤,四十万人。。。。就用50亩地配6个人,妈呀,不想算了。。。以后有需要再算。。。

他这种神仙做派,是不可一次就答应的,近有商山四皓、远有诸葛丞相,哪个不是三请三顾才能出山?韩信都要萧何月下追一场才能被重用!要是一请就去,一是失了面子,显得自己很在意荣华富贵;二是掉了身价,失去了在主顾身上的议价能力;三是传不出故事,想要再卖就出不起价格了
来,把这一二三的元素给捋一下
其实是现在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时间感,关系的把握是权力位
暴露自己的在意在于应答的即时性——自己是真的很稳不住啊,这关键在于买卖的关键,双方谁更能清楚筹码和价位,并且知道议价和未来价格的把握,还有关于其他买方和卖方的把握
时间感和空间感,还有一个博弈,博弈中己方的在意点,被拿住了对方就好降价,博弈中缓一缓,跟对方回合一下,议价权,博弈中第三方的影响力拉入,抬高身价

雍都位于咸阳以西三百里,是秦国故都,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华夏文明镇守西方游牧民族的要塞。五百年前,嬴姓氏族击败西戎大军,给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擦了屁股,挽救了西周,送继位的周平王迁都到黄河以东,而周平王对来救国的的赢秦表示的感激的方式,就是把河西被西戎占领的土地分封给了秦襄公。
周平王的行为看起来很鸡贼,但却给了赢秦氏族最需要的名分,从此赢秦正式受封公侯,成为东周列国之一。
秦国先王以此为基,先后向西灭掉了西戎十二国家,占据了整个陕西和祁连山以东的甘肃,因为山穷水恶、地贫国弱,秦孝公在位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以后的秦国诸王就像开挂一般,上位全是秦惠文王、宣太后、秦昭襄王这种出一个都可以称霸列国的挂逼,秦国却连出六个,比手游十抽出十橙还要过分,最后更是出了秦始皇这种天命选手,打出了大满贯。
五百年辛苦经营,秦国从被中原诸侯鄙视的边陲小国一路奋斗,成为六国为之惊惧的强秦,其中所流血汗不可以里计,直到商殃变法,才在迁都至关中咸阳,所以,雍都是秦朝宗庙祭祀之地,所有国君的登基继位,都要在此昭告列祖列宗。
看了就很感动
雍都在咸阳以西三百里,而从陇西到雍都是到咸阳的2/3,那么从陇西到咸阳得有900里啦
那就是450公里,如果赶考一天走个20公里,得走一个月啊——必须有工具
重读一遍,又一遍,就觉得热泪盈眶
秦国能一统六国,开万世之功业,是前面五百年的先祖血汗经营,积累啊积累

如今的陕西关中还是暖和的气候,他过雍都时甚至看到了南方才有的竹子,这代表0度线在黄河处,如果他没记错,等再过一百多年,小冰期渐渐来到,温度线就会南推到淮河一线,华夏的耕种中心会渐渐南移,北方游牧民族亦会南下,国强时有汉武的北击大漠封狼居胥,国弱时就是五胡乱华
如今的黄地高原正被无尽的植被包裹,入眼皆是崇山峻岭,黄河也不叫黄河,而是叫河水,水清波澈,要等到汉朝君臣喜欢上巨木裹棺下葬时,才会开始大规模砍伐树木,开垦荒地,从那以后,这片原始林会坚持一千年,到宋朝时才被砍伐殆尽
偏偏黄土高原的土本身就是容易被侵蚀,又遇上小冰期,气候变动可不只是降温那么简单,还会减少降雨量,两两相加,高原植被再也无法恢复,黄河自此不复清
哎,历史,总让人心喜又心痛

地形细长的,一亩宽有两步,长有二百四十步,最是方便牛耕,不用反复掉头,一次便耕到尽头
……
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不到一个时辰,便耕完了一亩地,一时间,母子两都有些惊呆了。
一亩地是多少平方米来着。。。。666平方米
宽有2步,长有240步,相乘的话有480,所以,这还是不对。。。。
我按一步半米,1s一米,1分钟60米,大概从田头到田尾走个4分钟,但这个算的对不上
一个时辰,那是2个小时,牛走的再慢,240步也不用走这么久,一小时少说能走1公里吧,1000米的,所以这个。。。不纠结了


抱玩偶的小水獭

我们就趁机顺着渭水而下,逛一逛咸阳,见一见投资王侯的吕不韦,然后就顺着函谷关出国,就算完事了

找图找的不要不要的。。。最后还是用了老地图QAQ
但是感觉有几个地方搞明白了
顺着渭水而下,地势是从高到底,汇入黄河吗?反正顺着黄河才能到函谷,函谷附近的山等阿江浪过去就知道了,原来咸阳的位置那么好,南是秦岭,北是黄土高原,东是黄河
还收了好多图,在这里用不上就算了。。。

阿尔沙克讲述了自己的部族历史,他们叫帕尼,是里海附近斯基泰牧民的一支,亚历山大帝国征服了他们,在这之后,他们被塞琉古王朝统治了快一百年,前些年,埃及入侵了塞琉古,一度打入首都,塞琉古王朝因此陷入巨大的危机,东方总督狄奥多图斯独立,建立了大夏,里海边的帕提亚总督安德拉也宣告独立,并且为了备战,后者对他们北方牧民横征暴敛。

塞琉古王朝在里海的南边
上次搜过斯基泰人就是萨迦人,埃及在阿拉伯半岛的西边,这里说的东方大夏,在地图上已经变成了巴克特里亚——但是西汉地图上这里是大夏。。。萨迦人在帕提亚的北方
里海沿岸的游牧民族组成联盟,大部族帕尼的酋长阿沙克一世果断谋反,走上推翻了塞琉古帝国的道路,建立帕提亚国,也就是中文称的安息帝国
看到东汉的时候,帕提亚才完全灭了塞琉古,而且罗马帝国才出现,还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跟帕提亚只接壤了一个点。。。。
这都是200多年后了啊。。。
原来猫头赢是在里海被阿江捡到的

起标题的时候实在不知道怎么起了。。。这考据的太散乱了。。。。于是还是用情节来吧
over~虽然这里面大量的复制,但是搞太长了我自己以后复习或查资料也是不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