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系列《天气之子》— 冰冷与温暖的抉择

新海诚最新的作品《天气之子》这几日在新加坡上映,于是我也趁热赶到电影院把这部作品给看了。那么这部作品到底怎么样呢?如果要我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说明的话,那么这部作品给我最直接的感觉有点像是在用《你的名字》的方式去说一遍《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的故事。当然,这部作品的内涵绝不仅于此,具体的细节,就让我用这篇观后感来慢慢的告诉你吧!
本篇观后感所使用的所有画面素材均来自于官方的预告片;文章内容除去第三部分「孤独、羁绊与抉择」外也不会涵盖任何剧透要素,所以大家还请放心阅读。如果真的不想被透露任何一丁点的内容,也欢迎各位先收藏这篇专栏,等到不久后在大陆上映之后,再回来阅读本文也不迟喔!(笑~)
这里附上预告片:

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一下up主,你的每一个支持与鼓励都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感谢各位的支持!

依旧高超的音画表现
在我们正式谈论故事之前,我们先不免俗的来谈一谈制作质量。如果你问我这是不是一部值得进电影院里观看的动画电影,我的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这次故事的舞台是在日本东京,但并非去展示都市华丽的一面,而是致力于还原这个大都会底下的诸多细节,像是小道内的纷乱、废弃大楼内的破损、歌舞伎町的凌乱感等,作品都描绘的非常出色。除此之外,作品也有一些奇幻的元素以及东京之外的场景。也因此,我自己认为本作在美术上所耗费的功夫,或许是新海诚所有作品之中最麻烦的一部了。
而到了作画层面的话,我认为本作的作画水平也相当的高,至少对得起剧场版的质量。我自己在观影过程中,完全没有因为作画而出戏过,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动作演出;搭配上高质量的美术,整体在画面上的体验是没话说的。但是还是必须得承认,如果拿来和《你的名字》作对比的话,本作的作画水平没有《你的名字》那么高;这或许是因为故事的关系,本作并没有需要如此高强度作画的场景,所以相对的也就没有那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画了。

说到音乐的话,我先承认我自己对于这次《天气之子》的绝大多数配乐与插曲都不是特别的感冒,能够真正抓住我眼球的(其实是耳朵)我想也只有主题曲「爱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了吧。
虽说整体音乐个人不算太感冒,但是还是不能妨碍作品里的几首插曲以及整体配乐质量还是很高的这个事实;对于当下场景的氛围渲染助益还是不小的。尤其在电影院里,这些音乐得到了更好的音响效果呈现之后,冲击力还是很强烈的,感染力也是很足够的。
简言之,《天气之子》整体的制作质量相当地高,绝对对得起我们去花费一张电影票的价钱,走进电影院去欣赏这部电影。

在叙事上与《你的名字》的相似性
这部作品在故事的编排上,与《你的名字》有几分相像;但是这里还是要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不是故事,而是叙事方式,是内容呈现的手段。会这么做,估计是当年《你的名字》的火爆,让主创们想要把这套成功的模式,再一次的复制到新作《天气之子》之中。这个做法,我觉得有好有坏。

那么到底在叙事上哪里相似了呢?首先,是对故事情节的切割。
在《你的名字》里其实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品的分段,第一段讲述的是性转的故事,第二段讲述的是泷去找三叶的故事,第三段落到了全剧的高潮,也就是再次性转解决事件的故事,在最后的第四段,用少量的篇幅去交代之后的故事。
同样的结构,对应到天气之子中也大约有四段:第一段男主帆高来到东京生活,第二段是与女主阳菜相遇之后所发生的事情,第三段一样是解决问题的高潮,最后也有事情结束之后的故事。

或许有人会开始质疑了,这不就是理所当然的“起、承、转、合”吗?所有故事都是这样写的啊?这里又有什么不妥了呢?
是的,很多的故事都有“起、承、转、合”,但是很多作品不会如此明晰的呈现出来,而是用更委婉的转场方式,去过度其中的分割线,让观众不容易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但是无论是《你的名字》还是《天气之子》,对于段落的分割还是非常明晰的,甚至连过场方式,都非常相近。
举个最明确的例子好了:两部作品的第一个过场,都一样选用了“MV”式的过场方式。《你的名字》里的「前前前世」就是第一段到第二段之间的过场;同样的,在《天气之子》中,作品也是使用了一段由RADWIMPS所负责的插曲去衔接第一段到第二段。

除此之外,作品在故事氛围的渲染上,虽然核心基底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一些情节上的处理依旧有让我看到了和《你的名字》相似的方式;像是作品安插搞笑情节的方式、部分角色的演出形式、以及部分人物的互动方式,都略微的有《你的名字》的味道。会有这样感觉的理由,很可能是因为本作的人设依旧是由田中将贺所负责,所以人物所采取的一些演出形式有所继承;当然,也很可能只是我自己多心了。

但无论如何,即便这部作品讲述着一个很不一样的故事,但是它在叙事的模式上,我认为和《你的名字》有着一定的相似度。这样的叙事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整个作品看下来节奏非常的流畅,也很爽快;让作品能够保有一定的有趣度,让观众时刻能够被故事所吸引,并期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只不过,即便同样有着流畅的叙事,本作比起《你的名字》那样在故事之中蕴藏着剧烈转折的惊喜,它的故事其实可预测性还是挺高的,毕竟它将更多的重心放到了人物的刻画上,也确实在这方面表现的很不错。但是如果作品的重点在于人物,在于想要更深入的挖掘人物的内心感受,那么我自己还是觉得过往那种诗意满满的叙事方式,可能来得更为贴切。当然,这么做的话,估计会有更少的观众会喜欢这部作品吧!
另外,这样流畅的叙事,我认为也与《天气之子》的内核不符;至少用我自己所认知的主题去看待的话,这样轻快的叙事方式,总感觉有点不那么契合。《天气之子》的基调不像《你的名字》那般欢乐,相反地非常深沉,甚至如果我们考虑它冰冷的程度,我觉得都可以拿来和《秒速五厘米》分庭抗礼了。可是在本作的实际表现中,它在中前期依旧有着不少欢声笑语的情节,甚至以此去推动剧情;而且故事整体的推进有点过于流畅了,反而感受不到那股酝酿故事之中的冰冷感,让作品最后的给人的感触,其实没有那么的深刻。

孤独、羁绊与抉择
(本段落含有剧透成分,建议大家在观看完电影之后再阅读本段落)

最后,这部作品到底说了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它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呢?我所谓的冰冷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回答。
这部作品刚看完的刹那,我自己最直观的想法,就是这部作品在内容上和新海诚2003年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很像。最本质的一点,在于本作最后的部分,也有像是当年《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那样,让主角面对着到底是要拯救女主,还是要拯救世界的这个抉择。当然,因为《天气之子》整体故事讲的更加通顺且有逻辑,故事的设定也很简单甚至还很贴心的多次重复,所以本作不会像《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那样晦涩无聊,整体的表现力远超出于他。
这样抉择的故事,虽然确实是作品高潮处最核心的冲突来源,也是整个作品之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是我自己觉得如果只是这样去解读,这部作品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感觉无法清晰的描绘出作品最核心想要表现的事物。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作品最核心要表现的,依旧是“孤独感”这个概念。

我在《言叶之庭》那篇专栏里也提到过:孤独,是新海诚惯用的主题——“思念”与“羁绊”的根源。新海诚确实也一直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孤独感,只是除了《言叶之庭》之外,其他的作品并没有过多的把重心聚焦在这一点上。直到这次《天气之子》中,这个概念再一次的回归了。
会联想到这个概念,一个理由是因为作品在最前期的时候表现出了男主独自一人到东京的故事;除外,一些配角像是大叔圭介、大姐姐夏美和女主弟弟凪也都有着相当大篇幅的故事。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作品的核心是“抉择”的话,这三个角色的戏份到底有什么帮助。后来我才顿悟,这个抉择并非作品最核心的东西,而是为了表现孤独感这个概念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冲突点。

在《言叶之庭》(CV3445143)的专栏里我这么说道:
我们打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一段一个人的旅途,孤独将会相伴我们终身。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也只不过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而要想将这些过客拉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去消解这常驻的孤独,去产生意想不到的能量的话,我们需要的,就是与他人所形成的羁绊。这层羁绊,注定会不断的遭到阻碍,无论是空间、时间、生死、身份等等等;但是只要你还不想回归孤独,不想回到那独自一人面对一切的世界,还想要继续的从这份羁绊中获得更多的力量的话,我们只能努力的维持。也正是因为这个,才会有《星之声》那跨越星际的短信、才会有《云之彼端》那飞往约定的地方的动力、才会有《秒速五厘米》的《樱花抄》中,男主只身一人去寻找女主的冲劲。这些故事那么动人,是因为他们不甘于孤独而行动了,那么,你呢?
在这部《天气之子》中,大家一开始都独自生活着。尤其,在这样一个纷纷扰扰的东京大都会里,在身边有着无数个过客走过的城市之中,独自生活所产生的“孤独感”就更为强烈了。所以人们开始连接起来,大叔圭介和他的侄女夏美一同生活,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帆高;帆高则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来自阳菜的帮助;阳菜身负着养家的责任,在关键时刻也被帆高拯救。这层最真挚的连接,让他们之间诞生了羁绊,一层牢不可破的关系。

所以当故事发生到后期,当别人想要踏足男女主角之间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坚决的守护着之间的羁绊,即便这么做在旁人的眼中是反社会的、是错误的、是不可原谅的。甚至到了后来,当帆高面对着世界的危难以及阳菜的存亡这样的抉择之时,他虽然也曾犹豫过、虽然后来可能也后悔过,但是在想到了阳菜之后,在见到了阳菜之后,他还是果断的坚信着自己的选择。这是因为,对他而言,整个世界都是冰冷且混乱的,自己未曾从那里获取过温度;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只有那个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自己,一路以来陪伴着自己的那个她。
而其他几个配角会在过程中帮助帆高,理由也是相似的。大家各自都有着仅属于自己的问题,各自都面对着各自的孤独感,所以看见那个追逐着羁绊与温度的帆高,他们仿佛从他身上得到了力量;就如同我们这些在荧幕外的观众,看着角色如此行动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自己被鼓励了,也会从中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
而这,大概就是这部作品最核心想要表现的东西了吧!

作品的内核是孤独,处理的方式也很残酷、很极端,为了自己关心的人甚至可以抛弃全世界,牺牲全世界,这样的价值观说实话不是说有的人都会喜欢且接受的。但是在过分充斥着“大爱、为了别人(陌生人)着想、维护社会秩序”等等主流价值观的现代,单就这些道德束缚,其实就已经把人类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当有这样一部作品去告诉人们,为了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物自私,不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时候,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
现今的社会有着过分的压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发薄弱,能够找到对于自己来说“重要的事物”是多么的难以寻求;一段坚不可摧的羁绊,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个城市如此冰冷,就如同这个故事一样;但也因为这样,在这寒风之中所递出去的温度,却也显得异常珍贵,显得更加的温暖人心。也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基底应该要是冰冷的,毕竟如果这层透彻心扉的寒冷呈现的不够到位的话,后来的温度,很可能就无法显现出来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本作这样欢快、流畅的叙事方式不那么契合的理由了。作品虽然在美术上还原了这层冰冷感,但是作品的叙事以及情节的设计,却没有把最残酷的一面给呈现出来。这,就导致了作品最后所要呈现的那层温度,那层来自于羁绊的温度,显得有那么一点点幼稚,显得有点过于自私;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无法看见最后那个抉择的背后,到底是有多么庞大的寒冷,驱使着角色们,去选择那条对他而言,如此温暖的道路。

.

总的来说,这部《天气之子》算是一部不错的动画电影,他有着高质量的音画表现,有着流畅的叙事,也有着深刻的内核。但很可惜的是,作品的叙事,并没有很好的为自身的主题服务,让这层深刻的内核,很可能无法被观众所看见且理解,甚至被误认为是一个平庸的主流的故事;我想,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上映之后,风评略微两极的理由了吧!
简单评分:8.5/10
ps:这里提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后感与解读,绝对不是说他们是正确的内容,更不是在强迫大家在观影的过程中看出这些内容。还是建议大家在观影时放宽心去看,如果真的感受不到我所说的内容,这也很正常,毕竟本作自己确实没有很好的把这些挖掘出来,更多的只是我自己个人的一些脑补而已。
ps2:分数主要也扣在这部分上面。毕竟我自己观影的体验算不上特别出色,是一部好看,但是感触不算特别深,也并没有特别超出我预期的动画电影。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够保持着同样的期待值走进电影院,千千万万不要带着《你的名字》的期待进去看,虽然叙事很相似,但如我所说核心内容差距甚远。
ps3:这里提到《你的名字》,本作中也有很多《你的名字》的彩蛋,电影院当下发出了阵阵笑声,氛围可欢乐了。

关于新海诚的系列作品,我先前有写过一系列的专栏来仔细说过我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如果你想要理解这部《天气之子》的话,你不能够错过对于《言叶之庭》和《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哦!当然,如果你是对新海诚这个导演感兴趣的朋友,也务必点开下方的几篇专栏来阅读喔!
新海诚系列《你的名字》— 实至名归的成功

新海诚系列《言叶之庭》— 因为有你,才能前行

新海诚系列《追逐繁星的孩子》— 失去了新海诚的影子

新海诚系列《秒速五厘米》— 当你回头,他已消逝

新海诚系列《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 跨越宇宙的思念

新海诚系列《星之声》— 光年之外的声音

新海诚系列外传《她和她的猫 -Everything Flows-》— 有着新海诚内核的优秀改编

如果喜欢我的专栏,希望能够三连支持下up主!没有关注的朋友也欢迎关注,这里会时不时发布各种动画的观后感!对于《天气之子》这部作品、新海诚或者这篇专栏有任何看法或意见,也都欢迎到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