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行趋势与经济周期的预判力—出版人需要的另一种修炼

2023-10-10 09:24 作者:路边小石杜辉  | 我要投稿

 

/杜辉

 

做出版,就是做知识、做思想、做价值观

 

    什么是做出版?做出版应是把读者关心的内容,需求的知识、思想,广而传播的职业。这就更需要从业者具有对社会风向先知先觉的敏锐。你要能知读者所未知,道世人所未道。你要能了解社会大众的心里,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未来会流行什么。你要能摸准社会的脉搏,能从经济规律及周期来为自己的出版选题进行提前准备,为企业经营谋划选题。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维能力才能做最好的出版,才能把出版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后知后觉则意味着被市场所淘汰,意味着生存空间被压缩。

    其实做出版,也就是做知识,做思想,做价值观。更应该洞彻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而社会的流行趋势也是大众心里的一种市场反馈。比如服装的流行,都是以几年几十年的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然后冠名曰复古、返璞归真。其核心审美、社会价值观并没有改变。所以在若干年后根据现实情况加以改良,就又可迎合大众口味,促成一个市场潮流的回归。

    说别的行业有些抽象,以本行业前几年的民国课本热为例。经过了世界百年的变迁,从科技到文化都已彻底改变,但是课本中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并无多少改变,如孝道、谦虚、勤俭等。最后结合当下大众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诟病,就促成了民国课本的再次降临。其他例子如前几年的养生保健热,在生活水平提高,但又看病难看病贵,还有环境污染加剧等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刺激下,却病消灾、养生长寿等,必然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虽然张悟本丑闻为这类图书泼了冷水,但是核心的社会需求还在,并会不断增加,未来必然会重新成为社会热点。

 

从科普书市场浅析社会需求

 

    结合当下社会需求,笔者以成人科普为对象试加分析。目前许多人在工作后,除了考试教材外基本不看其他图书,很大因素就是读书没有看得见的好处和功利效果。在如此表象下,非功利学习读物步入衰退仿佛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其实细究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另有空间可循,比如成人科普正是多重社会需求下的重叠区。

    现在的孩子处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所以我们所谓的成人科普并非孩子不可以阅读,这就扩大了消费群体。另外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大家对于自然的渴望和回归也是一种心理诉求,而科普正拉近了早已远离自然的这种生存状态。再者虽然科技一直在进步,但许多核心的自然科学理论变化并不大,所以产品内容的时效性、更替并不明显,从而加强了产品的中远期效益。且科普图书除了学习功能外,还有娱乐和生活实用功能,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工作生活之中。比如健康保健、生活常识、物质相克、天文地理现象等知识,都可以帮助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处理许多问题,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质,让人趋利避害。

    目前市面上的成人科普读物总量偏少,传统出版社的产品大都形式陈旧,语言古板,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民营出版公司的产品则缺少知识功底,内容不够严谨,权威性不足,这些彼此的不足更促成了这一市场的真空。近两年来果壳网科普图书的脱颖而出就充分说明这一市场需求的刚性。只要作品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而语言内容又生动趣味,接地气,产品可满足学习、生活、休闲等多重功用需求,那么必然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

 

从少儿图书热浅析图书商品的经济规律

 

    出版人除了要对社会潜在的发展趋势、大众心理变化、物质需求的转变等有所把握外,更要了解经济规律会给社会及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机会。以当下热门的少儿读物进分析。从08-12年,少儿类读物销售码洋逐年增长,并且在开卷等行业的数据中坚挺不俗。在其他类别图书滞涨甚至是下滑的情况下,少儿图书往往以两位数的增长,可谓表现上佳抢眼。这就更坚定了大部分出版人对于少儿图书市场利好判断。但是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就是从需求到满足需求,之后到产能过剩,最终到供大于求。最后进入恶性竞争,企业大量破产,若干年后开始恢复重新进入上升轨道,再重复上一个循环。

    少儿图书的市场规律也不会例外。我身边从出版社到民营公司都在一股脑投入少儿图书的生产。有的是增设少儿产品线,有的甚至到了全公司转型做少儿的局面。图书的生产周期大约在三个月到一年时间左右。可想而知随着少儿图书热,大家一起转型的情况下,少儿图书在完成制作周期后会集中上市。迎来产品的爆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况且在这些产品中,许多公司并没有少儿图书制作经验和特长,那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而从社会整体情况看,城市生育率维持低水平。随着人口周期的运行,新生儿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未来数年消费群体总量会逐步萎缩。并且现在少儿大量接触电子产品,许多两三岁的孩童就能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游戏、阅读、娱乐、学习。所以未来这一消费群体,会有一定比例的消费及阅读形式的转移。

    目前出版界一起上少儿的局面,市场必然在短期内就会有所反馈。开始以短暂的市场繁荣为表现,然后市场快速地进入残酷竞争,之后到恶性竞争,最后大量的竞争力不强产品成为死书。进而某些实力较弱的企业退出这一领域,甚至是破产倒闭。所以做出版一定要研究经济,图书的市场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有彼此相通的地方,并不能飘然世外。没有经济管理的概念,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做一个出版人看似简单,以为掌握了策划、编辑、设计、出版发行就可以做好。实则这些工作的背后是对社会的了解,人性的洞悉,是对经济运作规律的高度把握。在出版彻底进入市场化竞争的局面后,操作者不具备这些基本素养,必然会被经济大潮所淘汰。出版的市场化,必然需要操作的商业化来配套。谁拥有这些素质,谁拥有具备这些意识的人才,才能胜出,才能生存。





流行趋势与经济周期的预判力—出版人需要的另一种修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