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男子撞惊人大运,抓到一条7斤重的鱼,42000元居然说卖便宜了

你能想象一条7斤重的鱼,竟然卖了42000元吗?浙江宁波一男子最近就撞到了大运,实际这还是有人先下手为强直接买了,再晚一点点可能就得60000元了。你可能已经惊掉眼珠了,什么鱼这么贵,竟然卖到了6000元一斤?
这其实没有什么值得震惊的,这种鱼叫大黄鱼,名字看起来也比较普通,平时买虽然也很贵,但最便宜的季节也六七百就能买到一斤了,为什么这条鱼整整翻了10倍呢?因为它们的族群有着一段极为苦难的历史!

大黄鱼是石首鱼科的一种,原产于东亚边缘海域,曾广泛分布在从日本、韩国一直到台湾海峡、南海北部的近岸区域。因为肉鲜味美,广受欢迎,从1970年代开始被过度捕捞,残酷的命运就此拉开帷幕。
大黄鱼家族的大难临头,始于广东人发明的敲罟捕“它”法。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大黄鱼身体结构和习性,为它们量身定做的捕捞大法,往往在它们正嗨皮准备繁衍后代的时候,就被一网打尽了。
原来大黄鱼同学有个极为不好的交配产卵习惯,喜欢整个族群聚集在一起举行集体婚礼。问题你嗨皮就嗨皮,像人类一样悄咪咪开个酒店,又温馨又浪漫,多好啊。
偏偏大黄鱼同学不,它们嗨皮的时候会鼓动胸鳍,疯狂拍打,发出高达170分贝的声音,相当于空气中的114分贝,和摇滚音乐会现场一样。

问题这还只是一条鱼发出的声音,一大群鱼聚在一起嗨皮,发出的声音在水里更高达200分贝,相当于空气中的138分贝,比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发射还响亮。
这一来附近的动物们可就遭了殃,轻则短暂失聪,重则永久性听不到声音了。
为什么它们会有这种特别的癖好呢?这可能是为了在嗨皮的过程中不被打扰——人类也有这样的愿望,不过是自己躲起来,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完成遗传物质的交换。

大黄鱼则聚集在一起,一边捶胸助兴,让自己越来越兴奋,同时发出越来越响亮的声音,让它们的天敌,比如海豹、海豚之类的望风而逃:哇哇,不得了了,大黄鱼要嗨皮了,各豹各豚,赶紧跑啊,再不跑就没命了!
不幸的是,大黄鱼后来遇到了更要命的天敌——人类,而且被人类拿捏到了最要命的命门,并且是没有任何可能逃脱的命门。

原来大黄鱼头内长了一对大大的耳石,什么是耳石呢?我们人类脑袋里也有,这就是位于前庭系统椭圆囊及球状囊中的碳酸钙结晶,所有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都有这个器官,如果没有,那就完蛋了,跑也不会跑,跳也不会跳,完全无法动弹,除了等死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因为椭圆囊、球状囊是脊椎动物感知旋转和线性加速度的器官,就像手机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一样,而耳石就是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中最关键的设备。由于它比周围组织质量大,动物在运动的时候,它就会挤压毛细胞的40到70根静纤毛和动纤毛,从而产生电信号,并传送到大脑里,让动物可以感知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并协调神经产生响应的动作。
就是这个耳石,给大黄鱼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它们的耳石特别大,非常敏感,不知是哪个渔民,最先发明了敲竹杠捕捞大黄鱼——和人类敲竹杠意义差不多,都是拿捏别人的弱点来让别人乖乖就范。

渔民们听到大黄鱼们嗨皮的声音后,就会驾着很多船飞速赶来参加“集体婚礼”,把它们团团围起来,然后不断敲击绑在船上的竹竿,声音传到水中后,就会与大黄鱼的耳石产生共振,很快就把它们震晕浮上水面,任捞任网了。
后来更残忍的是,渔民也不用劳神费力敲竹杠了,直接扔炸药下去炸,效果更是惊人。
1974年初春的时候,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迎来了2000条机帆船捕捞,舟山渔场这一次的大黄鱼产量一举达到了16.81万吨,直接增长了70%,创造了渔业史上的记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大黄鱼绝户了,此后产量就开始直线下降,到19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很难形成鱼讯了,2003年鱼获量更是几近于零。

大黄鱼的价格也开始直线上涨,从最便宜时7分钱一斤,到了动辄几百上千元一斤。于是人们又开始研究人工养殖技术,并逐渐成熟形成了规模,然后将一些鱼苗放流回东海,让它们自由繁殖生存,估计这就是现在这些野生大黄鱼的由来。
回到开头说的宁波这位男子捕获的这条大黄鱼,为什么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呢?原来大黄鱼生长不快,一般体长30到40厘米,体重400克到800克,最长约80厘米。如果达到1斤重,就可以卖到1300元/斤, 2斤以上2100元/斤, 3斤以上2900元/斤。

所以大黄鱼越重越罕见,单价也就越高,2016年舟山大黄鱼拍卖大会上,一条4.1斤的野生大黄鱼就卖出了29800元的高价。所以你回过头来看宁波这位男子捕回的这条大黄鱼,42000元真的卖便宜了,因为这条鱼体长达到了90厘米,体重7.1斤,可以说是目前大黄鱼中的鱼王了,估计已有十多年的生长周期了。

当然这还不算震惊的,刚刚过去的1月中旬,浙江省象山石浦的一条渔船,一网就捕获了4000多斤大黄鱼,卖了957万元,引发了巨大轰动。
然而这种轰动却引发了人们的巨大担忧,因为大黄鱼的厄运很可能再次来临。这4000多斤大黄鱼大都是“适龄产妇”,正在产卵的时候就被一网打尽,意味着这个鱼群从此就不复存在了。而一网957万元的暴利,已经让更多的渔船蜂拥而去,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了,可以说对大黄鱼的恢复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