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2022-09-18 18:18 作者:名校考研帮  | 我要投稿

开设新闻与传播硕士点的院校:985院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硕;专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专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硕;专硕211院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学硕;专硕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学硕;专硕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学硕;专硕.双一流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学硕  双非院校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学硕;专硕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硕

初试招生目录

图片


参考书

(一)基础书目1)《传播学概论》2)《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3)《电影批评》4)《创意传播管理》5)《新闻理论十讲》6)《网络传播概论》7)《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8)《中国新闻传播史》9)《外国新闻传播史》10)《传播学简史》1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二)进阶书目1)《文化与社会》2)《传播新视野:危机与转机》3)《网络效应》4)《歧路与创新》5)《平台资本主义》6)《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7)《跨越边界的社区》8)《传播政治经济学》

      北大的题经常出其不意,所以最好的备考心态就是多读书、多看论文、多练习,不要盲目追求热点和押题,那会消耗掉你很多的精力,而且考场上你会发现,根本用不到多少。可以对学界和业界的热点保持关注,但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扫帚,必须把他们都整合进你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样才不会草木皆兵。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考题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不要慌。一是要确认整张试卷的题目情况,把会做的题把握住,不会做的题也不要放弃,尝试一些你擅长的思路。北大的老师还是很开放的,他们不会预设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分数不会低。当然,就算你以为自己写的很好,也未必就得高分,总之,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考场心态。


分数线

2022年复试

基础分数线:政治外语55 专业课90 总成绩370

统考生录取考生27人 363(少干计划)-395。

2021年复试

基础分数线:政治外语55 专业课90 总成绩377

统考生录取考生27人 377-418。


相关真题

一、名词解释

自我传播,创意热点,数字劳工,跨媒介叙事

二、简答题

1.简述对深度媒体融合的理解。

2.简析社交电商模式的手段及特点。

3.分析社交隔离对社会交往行为以及大众传播的影响。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国际传播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2.结合平台经济,谈谈网络内容生产发展的新现象及其特征。

2021

新传专硕334

1.请谈谈对反垄断指南看法。

2.在线教育广告多,存在不少伦理消费问题,谈谈对在线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3.直播带货存在造假等乱象,谈谈对此现象的看法。

4.新媒介技术和大数据在新冠疫情中的作用。

复习思路整理框架     整理复习思路是两种框架,一种是知识框架,一种是答题框架。知识框架是破题的逻辑,答题框架则是答题的逻辑。1.知识框架:      按照两条基础线索和一条宏观线索,基础线索包括一条是媒体,一条是新闻,宏观线索主要是时代背景和学术研究背景,如后真相时代,消费主义时代,全球化,后疫情时代,数字新闻时代等。将两条线索放在当年考题的研究背景和业界发展背景下去思考老师的考察目的。媒体线索中的媒介形式、媒体组织、媒介使用等,把握媒体特点的同时分析重点考察的是传播路径的哪个环节。新闻线索建立在新闻理论的框架基础上去看待不同背景角度下的新闻伦理、新闻内容、泛新闻形式、新闻生产等变化。2.答题框架:      按照本体论+认识论+辩证论+方法论为切入点,原因类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矛盾点,影响类关键在于找到因素和影响层次(也就是起点和落点),措施类关键在于找到主体和问题矛盾方的权责,趋势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时间脉络和政策导向等等,从这些底层逻辑上,去看待不同的专题内容,形成自己的答题分析角度。

英语真题

1、真题至少要做三遍

关于真题阅读(指4篇文章的传统阅读),至少要做三遍。

第一遍重在“测”,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在做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阅读量,弄懂单词、长难句、文章、选项的含义以及文章立意和结构。

第二遍重在“懂”,重点就不是分数了,这里需要你搞懂的是出题人的意图,明白出题人是怎么给你设置陷阱的。问问自己如下问题: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什么类型?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有什么陷阱?如果做错了,为什么会被陷阱迷惑?

第三遍总在“升”,意在总结升华,按照题型总结规律,说白了也是总结好出题人挖坑的过程以及他们怎么挖坑,挖多大的坑,怎么挖出的坑比较隐蔽,如何识别这些坑等等。

2、把握真题研究的九个要点

反复研究历年真题,用彩色笔在原文中标记出答案出处,然后,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 答案是如何进行同义替换,是名词、动词还是副词等。

  • 错误选项是从哪个角度设计的,能否在原文找到错误选项的出处。你会发现错误选项往往是拼凑,或是在定位处的其他地方,或是原文中根本没有出现,或是歪曲原意,例如胡乱比较等。

  • 原文出现的这句话具有什么特点:是含有转折词but,yet,however;还是比较句;或是结论句、因果句等。

  • 看一下每个题目都固定在哪一段落出题,并且是段落的哪个位置。

  • 近几年都会考什么题型的题。每个题型所对应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 原文结构是否明白,中心是否突出。

  • 作者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 文章还有没有难词或难句子。

如果以上问题都清楚了,那么考研真题才算研究到位。


考研复试6大注意事项在复试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准备时间太晚。最佳的准备时间是2个月左右,最好是初试后就开始准备,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在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调剂越来越难,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可能会导致考研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是因为复试的比重越来越高,尤其是复试中又有笔试,还有听力、口语和面试,如果等到分数出来,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了。问题二:傻等复试信息。其实自从201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招考复试进行了相关改革之后,未来几年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建议大家参考2019年复试的相关信息(包括复试笔试参考书、复试人数等)即可。问题三:复试资料单调。复试阶段要提交很多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从往年的考生来看,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不知道怎么撰写,结果提交的个人陈述不但不能给自己加分,还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印象。一般而言,个人陈述不只是你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等信息的呈现,更是体现了你的文字功底和态度。设想一个连自己个人陈述都写不好的考生,导师能指望你给他做科研工作吗?问题四:缺乏模式面试。很多考生一直在学校待着,很少经历过正式的面试,这就导致在考研复试中会非常紧张。进而影响复试的发挥。我们建议考生在复试前一定要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模式面试,找到自己的问题,针对行的解决。问题六:没有联系导师。导师很关键,这个不用赘言。但是怎么联系导师呢?联系哪个导师呢?这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个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是不太相同的,所以必须找到与自己最为匹配的导师,这样能大大提升自己复试的成功率。


图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分数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