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月三个热搜,全家感染,父亲致癌

2022-09-28 20:28 作者:pylocura派洛库  | 我要投稿


8月下旬,幽门螺杆菌连续三次上了热搜,引发上亿人围观。

#全家染幽门螺杆菌,父亲查出胃早癌#

 

#男子染幽门螺杆菌致全家老小阳性#

 

#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

 

这可能是除了新冠之外上热搜最频繁的一种有害病菌。

早在100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的存在,1982年发现其与胃炎、胃溃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1989年正式得名,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并不是新发现的病菌,但是为什么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除了医学科普让人们对健康更加重视之外,更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先从第一个热搜说起,#全家染幽门螺杆菌,父亲查出胃早癌#。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大约15%-20%的感染者会出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大约1%的感染者会出现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如果还存在其他致癌因素(遗传、环境因素等),胃癌风险会增至10%。

新闻中的父亲是幸运的,因为早期胃癌70%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另外30%的患者症状也不典型。

在我国,约90%胃癌患者发现自己得癌的时候,已经是在中晚期阶段了,把治愈率相当之高的早期完完全全的错失掉了。

如果不是家里有人因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带着全家去检查,父亲很可能发现不了胃早癌,耽误了病情,让胃癌恶化下去。

而胃癌早期治愈率相当之高,超过90%,病灶表浅仅限于粘膜内,甚至不用开刀,在胃镜下就能治疗。

新闻中的父亲因为发现的早,目前经过手术恢复良好。

大量研究支持,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病率。尤其在40岁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而肠型胃癌是胃癌中最多发的一种类型。

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对这种病菌都重视。

第二个热搜,#男子染幽门螺杆菌致全家老小阳性#。

 

跟第一个新闻一样,又是家族聚集性感染,全家老小发现均被感染。

一人感染,全家感染的现象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实属常见。

在日常生活中,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3种途径进行传播。

1、口-口传播途径

研究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均被检测出含有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几率通过共餐传染给他人。

2、粪-口传播途径

感染者的粪便中也被检出有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污染了水源和食物,是可能传播给他人的。

3、胃-口传播途径

如果感染者发生呕吐、或者胃液反流,直接接触到了呕吐物或反流的胃液,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

但这里要明确一点,成年人并不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在成年人之间的传播感染率并不高。但是为什么中国人至少一半以上都感染过它呢?

因为儿童是易感人群,家里的大人会通过喂食、共餐、亲吻等行为传播给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未经治疗它是不会消失的,会一直驻扎在胃里,到成为大人、老人。

 

所以很多成年感染者是感染的儿童长大了。

 

有孩子、准备要孩子的家庭尤其要注意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一旦发现尽早根除。

第三个热搜,#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

 

那既然幽门螺杆菌不好,需要尽早根除,是不是越早越好呢?

这条热搜新闻已经给出了答案,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检查幽门螺杆菌。

虽然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平均为40%,但是对于14岁以下儿童,没有异常症状,不需要检测、根除。

这是因为:

儿童阶段,很少引发严重胃部疾病

儿童易感,根除后可能再感染

根除治疗有些药孩子不能用

儿童依从性差,不按时按量服药

根据我国在2019年出台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中给出的建议,无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应检查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佳年龄是18岁~40岁,根除受益最大。

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儿童,不需要特意去检查,只会徒增焦虑。家长倒是要好好检查,感染了尽早根除,别传染给孩子。


一个月三个热搜,全家感染,父亲致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