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校报」2022—2023学年下半学期第一刊

2023 年4月 下半月 农历癸卯年

本期要闻
组织者们的觉悟
中俄外长会面开启友谊新篇章
我有一个航天梦

组织者们的觉悟
文/高一12班 王奕丹
近日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开展一项自主开展社团的活动。相比于传统的老师带领同学结构式的社团,学生自主运营形式的社团更加新颖,使一群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小伙伴们形成同心圆的同时,也锻炼了充当组织者角色的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我们班的部分同学们也兴趣盎然地递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申请书。
组织者们心怀热爱。“我想办一个音游的社团,有没有谁想来参加的?”音乐游戏,必定是强劲鼓点和指尖快感的交响曲,反应足够快、手指足够灵活的人才能闯过层层难关。这就是对音乐节奏感上瘾的喜爱吧!
组织者们需要能力不凡。“其实我想开展一个物理的社团,做做题做做实验也蛮好玩的。但还是算了吧!”“多好啊,为什么不办呢?”“喜欢物理的同学那么多,我怕我能力不够,起不到领导作用!”我想的确如此,没有哪个领导者能力平庸,毕竟怎么组织大家、怎么安排课程会议、怎么开展种种活动等等等,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光由兴趣导向的工作。成为一个组织者也就意味着要承担着种种繁琐而又不免的责任。
组织者们脑洞大开。“我觉得办个睡觉的社团吧,大家都挺累的,可以专门腾出时间给大家休息休息,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说得我心里不免心动。但觉得如果大家能通过社团学到些知识还是更好些,这种想法我想同学们都会很感动吧!
无论怎样,组织者都是少数群体,但他们自愿地扛起了一个集体的责任,也许这么一群同学会在走出校园后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得益于这次新奇的校园活动。祝大家都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

中俄外长会面开启友谊新篇章
文/高一19班 叶施宇信
4月1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撒马尔罕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见过程中,秦刚说,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成功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化新时代中俄关系提供了战略引领和根本遵循。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以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为核心任务,推动双边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维护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元首签署的《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尽早落地见效,引领双方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深化立法、人文等交流合作。
秦刚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理念,推动携手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汇聚各方共识最大公约数,为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贡献中国方案,欢迎俄方积极支持参与。
拉夫罗夫表示,俄中保持高频次高层互动和战略协作,彰显了两国关系的积极态势和充分韧性。俄方愿同中方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进俄中经济合作重点规划,充分发挥各领域合作机制作用,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俄方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积极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主张捍卫联合国宪章,坚持主权平等原则,倡导有效的多边主义,愿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合作,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双方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探讨开展自贸可研,争取早期收获。
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秦刚介绍了近期中方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呼吁,强调化解危机没有灵丹妙药,需要各方从自身做起,积累互信,创造止战和谈条件。中方将继续为推动政治解决、重启和谈发挥建设性作用。拉夫罗夫积极评价中方立场主张,表示复杂问题应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俄方反对集团对抗,将继续坚持政治解决方向。
文明之路,永不止步——创建文明校园,我们在行动!
文/高一国际部 胡缤心
最是一年春好处,新学期的国旗下活动让文明之花在花园悄然开放。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永不停歇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学校,是文明传播的主阵地,是文明践行的先锋者。在这“文明美”的大环境下,我们自然不会落后,创建文明校园,十八学子们一直在行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离不开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学校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对校园及周围的主干道、墙角、窗台、操场等地点,特别是对卫生死角、绿化带杂草等进行了认真清理打扫。老师和同学们还用实际行动加入到创建文明城市中去,一起走进街道和社区清理垃圾,个个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捡烟蒂、捡废纸、擦展牌、清理小广告等。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校园是推动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是“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过程。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本学期,也一直都是我们的共同的努力方向。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传承文明、践行文明,争做文明有礼的人。为此,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刻苦学习,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与他人交往语言得体,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做到明礼诚信,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懂得礼让他人。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遵守场所秩序,自觉排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
二、自觉维护美丽的校园环境
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不踩踏草坪,不攀折花草,不随意在桌椅、墙体上乱涂乱画等。
三、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
杜绝痴迷网络,不长时间上网,不浏览、不下载、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害信息,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四、努力创建节约型校园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虚荣,不攀比,不过度消费。节约资源,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良好习惯。节约时间,珍惜分分秒秒,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用于学习和奋斗,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五、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反省克己,积善慎独,不打架斗殴,不聚众闹事,杜绝校园欺凌事件,争当文明个人。勇于举报影响校园安全的人和事,努力排除校园安全隐患。
从今天起,做一名创建文明校园的参与者。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文明、安全、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做一名文明言行的传播者。路上相遇时的微笑、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平时与人相处的亲切包容、见到师长的主动问好、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这都是文明。“天下大事,必行于细”,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正如恩格斯所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我们十八中学的明天,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身边的人,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文明从我们的校园走向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城市。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拼搏进取的生命姿态,让“文明”之花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我有一个航天梦
文/初三12班 谭琳琳
近几日神州十三号即将返回的消息激动人心。神舟上有一位“最美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天宫课堂细致全面地向大家展现了太空中的许多物理实验。她在一次采访中对年轻人们说:“梦想中的宇宙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推动她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的是她的梦想。
王亚平小时候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樱桃;有可以让她放肆奔跑的大山;也有让她种下飞天梦的种子的机遇。17岁那年,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功课,她顺利地从全国8万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中的一员,从此她与天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飞上太空,与洁白的白云相拥,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独一无二的自豪,她爱上了在天空飞翔的感觉,要强的她更加刻苦训练,面对枯燥难懂的理论及高强度的训练,不畏艰难的她咬牙坚持。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她经历了刻苦的训练后,多次参加战备演习、还驾机参加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减雨消云等重大任务。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为了中国首位上天的航空员。作为飞行员的她也非常激动,不禁想到:我会不会是那第一个女航天员呢?09年,经过层层筛选,她成为了我国首批女航天员的一员。刚开始,她一直没能突破超重训练二级,不服输的她孜孜不倦地学习。第二年,她的成绩就达到了一级。经过艰难的奋斗后,王亚平、叶光富和翟志刚于2021年共载神州十三号飞上太空,她也成为了第二个天空授课的航天员。采访中,她对21岁的自己说道:“感谢你克服万难,执着地坚持和守护了自己的梦想。”
说起飞天梦,在百年前,一对兄弟问自己的父亲:“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父亲肯定地对他们说:“你们还小,只要坚持努力,将来就一定能够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为他们的梦想付之努力。终于在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后,他们发明了飞机,并真正地飞起来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胸怀大志。梦想虽远,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为其付出行动,梦想终将实现!


听《人民日报》说
“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闪念,也不会因为年节更替而稍纵即逝。相反,在历经时光考验与洗礼后,依然能够让人从中不断汲取营养,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勇敢站起来,抖擞精神再出发。”
——摘编自《人民日报》

本报地址: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山坪校区
邮编:400026
编辑:团委学生会
主编:王若菡
责编:胡缤心
排版:罗子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感谢廖家勇老师为本报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