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上——聊聊《海上钢琴师》

早听说过《海上钢琴师》这部著名的电影,也多次在各榜单上浏览过这部电影,却一直对这部电影不太感兴趣。但在开始看这部电影以后,我就喜欢上了它。又看了很多相关的评价、解说、讨论。这是个凄美悲伤的童话,也是个现代社会的荒诞的寓言。
2022年8月26日在豆瓣标记了“想看”,2023年2月20日21:36分标记了“看过”。刚看完,便标记5星,并写了短评。
刚开始看时,吸引我的是电影的画面和音乐,画面有质感,音乐优美,而开场多次出现的船上人群向自由女神像欢呼的场面,很震撼人心,点明了时代背景,烘托了社会氛围,这就是移民美国的人们对美国的向往。而小号手麦克斯的独白也将故事娓娓道来。
从中间1900成为钢琴大师后是各种亮点,在大厅里随船的摇晃边滑行边弹琴,和爵士乐大师的钢琴决斗,录制音乐看见女孩时那深情一瞥,并拒绝发布唱片,每个地方都充满美感。
1900说,他永远不会下船,他不想上陆地。他追求纯粹的生活,不愿踏上复杂的、污浊的陆地。
遇见女孩后,1900决定把唱片送给女孩,却没能成功送出,女孩告诉了1900她的住址。1900最终决定下船去找那个女孩。他跟好朋友麦克斯说了这个想法,并跟船上的人们告了别。但在最后1900走下阶梯时,他走到一半便停下了,他望着这个城市,他的眼神复杂,他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他犹豫了。最终1900转过身,重新走回船上。
为什么1900不下船?后来,麦克斯问了1900这个问题,1900回答道,他当时是真心想要下船的,但一想到,在无限延伸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他就迈不出脚步。在有限的钢琴的88个琴键上,他有信心创造出无限的音乐;但城市就像有无数琴键的钢琴,除了上帝,没人能弹奏出乐曲。
琴键有限,人生无限。困在无限的人生里,不如囿于有限的世界中。
最后船即将被炸毁,麦克斯在船上找到1900。麦克斯劝1900下船,但1900没有下船,最终与船共存亡。
1900选择活在他的简单的、纯粹的世界中。他不愿踏上污浊的、纷繁复杂的陆地,他守住了他心中的那份纯粹。
有人愿意活在现实里,有人愿意活在理想的世界中,哪种选择都不是一种错误,都是个人的选择而已,没有高下之分。就算1900下了船,去找了那个女孩,他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下了船,生活中的琐事便会打破船上的那份纯粹,现实生活并没有那么美好。1900预见了踏上陆地后他可能会遭遇的生活,他选择留在船上的这片净土、这个象牙塔中。
1900是幸运的,在船上,他可以过着简单纯粹的生活,他受人尊敬、景仰,有麦克斯能够理解他。
又想到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始终热爱着这个世界。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而《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虽然一生生活在海上,但他同样热爱着、关心着这个世界。船上有人说到新奥尔良,1900能详细说出新奥尔良的情况,这些是他从船上乘客的口中了解的。而在长期的船上生活中,1900也练就了慧眼识人的能力,他一眼就能读懂一个人。
有时候,热爱世界的人可能也会和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如生活在树上的柯西莫,和生活在海上的1900。很多时候,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循“海上钢琴师”的生活或许好过过早地振翮。用在海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纯粹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海上钢琴师》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