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花開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蒼雪大師南來堂詩集》選
「一夜花開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
「天南地北年年客,只有蘆花似故人。」
「老病摧殘霜氣後,故交冷落鴈聲中。」
「可憐白帽逢人賣,道衍終爲未了僧。」
讀徹(1588-1656),字蒼雪,初字見曉,號南來,雲南呈貢人。俗姓趙。明遺民詩僧。有《南來堂詩集》及《補編》共八卷。吳偉業《梅村詩話》稱「其詩之蒼深淸老,沉著痛快,當爲詩中第一,不徒僧中第一也」。王士禛《漁洋詩話》亦云「近日釋子詩以滇南讀徹蒼雪爲第一」。
這是我初次完整閱讀一位詩僧的詩集,實是打破了曾經我對僧詩多流於淺或故作禪語的印象。蒼雪之詩多數尤其是五七言律,與世俗文人無別,多有靈性之詞句,七律妙語猶多,如「一夜花開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兩岸人家霜裏宿,一天星斗水中寒」「霜氣一湖飛遠夢,月明今夜宿孤松」「東風有意催花醒,春雪無聲到地消」皆警句。集中也多有青山落花流水,僧人山居常事自然不缺,不過這些我選得較少。或言蒼雪詩多清淡,其實我印象更深的往往是其或雄或怨或悲者,有如「千秋血食誰堪祀,一劍雄心恨未消」「青草天涯無限路,白頭宫禁有歸僧」之類。由於明遺民的身份,甲申以後詩作多有故國之思,而情感之悸顫也更爲強烈動人。「人間吾輩難容着,只合青山作故知」這樣的句子,也是遺民煢獨天地之間,乾坤莫大,卻難尋津涯的心態之縮影。
知津,癸卯四月十四。
(底本:民國二十九年上海王氏鉛印本蒼雪大師南來堂詩集四卷遺文一卷補編四卷附錄四卷)
卷一 古風
送淳公還蜀
五尺昂藏實可憐,形容憔悴向人前。白雲吹我不歸去,戀戀人間究何故(一作何所事)。草廬聞在霅溪西,拂袖何爲不肯棲(一作住)。松子親栽化毒龍,摩雲蔽日生清風。松間片石誰爲枕,閑卻秋光一池影。不獨山靈恨别離,竹雞梅雀心俱冷。願君早去急歸來,免使閒堦上綠苔。十二碧峯天際出,孤雲(一作帆)一片參天入。回頭切忌(一作莫)聽猿啼,恐驚鄕思衣裳溼。
眉山歸隱卷爲扈公
秋深忘却眉山面,昨夜思歸清夢徧。五月街頭賣雪花,說與江南人不見。江帆不動走風恬,灘水漸高秋響添。一線峽天穿忽破,遠帆爭吐雪眉尖。矗矗峯尖人面立,山勢西奔如拱揖。秀色高寒出半天,眼光已到身難及。莫漫相尋老普賢,腳跟費盡草鞋錢。不知白象騎來倦,只在婆羅樹底眠。兜羅彌空一聲鳥,聲聲只叫佛現了。回頭遍嶺攝身光,五色光中人影小。分明遠海跨晴空,濛濛光(一作香)霧青(一作春)山曉。曉山蒼蒼滴翠微,雲光散盡鳥閒飛。磬聲時雜泉聲度,寂寂空林片笠歸。相逢强伴莫相識,惟有寒泉常不易。舊日庵基尚在無,滿地眠羊驅亂石。幾片木皮聊當瓦,儘堪放個蒲團下。高枕青山睡正鼾,柴門住老無人打。料得吟成不死名,誰能更出青蓮社。熱惱人間不可居,爾歸自有繼來者。請君爲我古松邊,先結蓋頭茅一把。
贈别友蒼
客子何方來,䖃苴乃如此。杖短不過眉,鞋破露腳指。痴童忽見之,走報驚相喜。語深吐復遲,嘔岀心方已。温款問饑寒,慰言忘刺耳。曾讀歸去來,昨非而今是。胡爲常鬱鬱,虚腹自填痞。鳴玉澗淙淙,悄寒石齒齒。相引陟高崗,晴□快着屐(一作屣)。路銜鳥背斜,嶂疊冰層累。眾响答孤嘯,行人遠如蟻。湖光勢覆天,掌上浮杯水。我欲盪心胸,一吸無渣滓。林木振風悲,日落晩(一作搖)山紫。離迷衰草間,莫辨吳宮址。宜其麋鹿(一作鶴馬)跡,化爲(一作入)烟淒靡。達人恣大觀,俯仰齊成毀。小智徒勞碌,苶然終未止。知爾此去來,所關在情理。一線心長牽,江流疾于矢。苦留未肯住,恐負新知己。夢斷古䢴溝,月照(一作落)空城壘。喔喔聞鷄啼,感懷中夜起。瘦肩(一作骨)聳危峰,雙眸炯鶖子。此時眉髪寒陰森,渾身如坐空潭底。虛空結箇活埋庵,不碎虛空心不死。吁嗟老我生有(一作窮)涯,眼中之人今去矣。還將詩淚洒滄波,天河欲落孤笻倚。
卷二 五言律
秣陵關曉發
關門嚴未啟,車馬復匆匆。月色五更後,鷄聲殘夢中。囊空唯剩草,衣短不禁風。何事年將盡,猶然類轉蓬。
登金山寺
地截洪濛界,天垂大禹功。古今僧共老,日夜水朝東。孤塔中流柱,千帆破浪風。潮聲聽不斷,說法岀龍宮。
暮春西湖四首
一
鶯花三月暮,風雨六橋深。湖面(一作水)依然在,春歸不可尋。遠山羈(一作孤)客淚(一作思),落日酒人心。短棹搖搖(一作遙遙)去,鷗眠散柳陰。
二
雙湖連畫舫,十里起香(一作煙)塵。不耐風薰面,何關酒醉人。雁囘弦上月,梅落笛中春。日費三千貫,韶光只九旬。
三
水煙相應接,游隊逐紛紜。繫艇高遮柳,飛歌半入雲。野花時獨樹,好鳥不成羣。眼底興亡事,江流一帶分。
四
越女貌如花,耶溪曾浣紗。恩讎俱不見,事業竟誰家。輦路埋荒草,宮墻宿暮鴉。何如隱君子,獨泛五湖槎。
黃山道中
一宿投村暝,幾家荒樹林。溪暄舂水碓,月亂搗秋砧。孤枕他山客,寒衣此夜心。何年掃片石,歸去卧松陰。
黃山
洪波鼓眾岫,一柱聳天都。變怪非情有,爭奇到理無。月高人骨冷,水落石痕枯。晴雨期難定,朝昏望轉殊。
楓江晚發
月黑江村外,鷄鳴古戍邊。才分漁火岸,正及稻花天。帆岀樹頭去,船深波底眠。前程何所事,來往自蕭然。
壬戌山居除夕
天地滿蓬塵,吾廬一掃新。若都無此夜,那得暫閒人。瓦雪融松火,瓶梅破凍冰。自來飄泊慣,不覺寂寥身。
葑門化城庵留别社中諸友
相送了無意,臨歧忽黯然。囘看吳苑樹,獨上秣陵船。春老還山路,江昏欲暮天。白鷗應怪我,聚散碧波間。
懷舊隱
足跡半天下,風霜破草鞋。也知爲客好,只覺與心乖。頭白終難免,山青可活埋。此身翻自笑,去住莫由懷。
月下海棠
誰見病西子,沈吟醉海棠。可憐明月下,何處不秋光。向暖原非性,惟陰得所藏。夜深疑睡去,露冷失幽香。
過梅里訪扈芷
風雨梅花落(一作路),荒村古墓門。偶來尋我友,何處問詩(一作弔冰)魂。水宿人依岸,天寒月近村。孤舟又明發,把酒別黃昏。
卷三 七言律
題十名山
(海内名山,但曰十者,或予所親遊與夫卧遊,亦或有寄想送别,蓋因人以存其山,因山以存其人,僅得十而已。非專咏其山,他則猶有所未逮也。癸酉夏日,久旱得雨,喜而不勝,遂洗硯書此,紀一時之所到。書罷只覺溪水潺流,盡作墨花香耳。)
一 黃山
(予遊黃山,僅作一宿於文殊院。然雨雪陰晴變幻之態,無不一覽而盡。信於茲山有宿緣也。)
秋山釀雨氣如蒸,曉起開門見未曾。三十六峯齊下拜,幾千萬仭有誰登。雪翻海浪漫天去,雲駛江流出峽逩。欲問軒轅支鼎處,丹臺煑石久無僧。
二 天台山
曇雲亭上(一作子)望迢迢,得得游來(一作來登)不憚勞。瀑布笑聲吹作雨,石梁打滑踏翻橋。臨行未忍頻回顧,應愧浮生到幾遭。華項縱觀期更宿,海天夜半日初高。
三 雁宕山
秀甲峨嵋奪九州,奇觀非獨讓龍湫。峯高遮日來晴瀑(一作旗峯高展遮來暗),露落(一作瀑布)無聲喝斷流。山鳥呼名飛不去,村花問姓冷於秋。老僧崖畔長年住,閲盡人間今古游。
四 普陀山
鬼斧神功巧斵開,嶙峋絕(一作石)壁倚天隈。浪聲似(一作祇)欲推天去,潮勢真堪挾海來。嶺畔晴空飛雨霧,洞中白日(一作石)走風雷。擬尋大士知何處,獨立槃陀最上臺。
五 武夷峨眉游願未了
落落(一作想見,又作一片)晴飛白玉煙,幔亭高揭水簾懸。生平濟勝非無具,亦信名山自有緣。逸少未遊汶嶺恨(一作完山水債),向平多爲世情(一作兒女)牽。不知何事爲僧累,說到峨眉似上天。
六 南嶽送歸
山中舊業荒凉盡,江上當(一作常)年說去遲。破竈墮來惟剩土,老松偃後久無枝。緣崖覔路僧歸夜,踏凍横流橋接時。此際無(一作若)爲相送爾,好峰無數忽攢眉。
七 廬山送義公歸隱兼致山中故舊
高天抱去只孤笻,曾記匡廬半面逢。秋水牽情吳子國,故人歸老漢王峯。同門好友誰猶在,招隱書來得幾封。到日爲予先致語,把茅結傍石門松。
八 青原山送游
祖庭獨去(一作立)禮青原,南嶽須知共發源。派列九州相伯仲,流來一脉自崐崙。潯陽出沒江光細,雲夢浮沉水氣昏。草長法堂應丈許(一作休擬艤),好遊絕頂看朝暾。
九 五臺山送游
北訪南詢儗善財,文殊文喜漫相猜。百城煙水磨雙足,片石清涼拜五臺。亂葉穿燈通夜放,雜花散雪四時開。竹林錯過休當面,遮莫臨行首重回。
十 峨眉山寄友
一條竹杖緊相隨,問到因緣總不知。垂老未能歸舊隱,逢人卻是說峨眉。大風捲去愁茅屋,積雪封來覆木皮。幾負溪山深處(一作夜)話,懸燈寒照石琉璃。
秋柳二首
一
一片秋聲何處尋,陌頭楊柳忽蕭森。紅亭倚馬枝猶在,白露聞蟬感易侵。葉老幾時生細浪,風疎漸覺減濃陰。最憐楚驛隋堤上,衰颯無條不繫心。
二
江潭柳色水粼粼,纔着秋霜便不勻。强使細腰能學舞,難將青眼更窺人。蕭疎風雨堤邊影,寂寞關山笛裏聲(一作春)。擕手送君南浦去,無由折贈一枝春(一作新)。
和廖傅生梅花詩四首禁香影雪月字(選一)
四
冰爲肌骨玉爲顏,姑射神居莫辨山。幾度幽探深谷裏,何人不折一枝還。迷離殘夢孤燈下,搖蕩春愁落照間。每爲飛花增歎息,爭如流水自閒閒。
代魯秀才孟尼客中感懷
孤(一作匹)劍隨身欲試難,不堪飄泊此長干。空懷漂母追(一作成)千古,始信王孫感一餐。蕭寺春歸花影瘦,楚江秋斷鴈聲殘。人情漫比秋雲薄,薄到秋雲尚可看。
次答淳之自荆溪見寄四首
一
露下秋(一作風)高天氣清,清宵孤寂偶關情。寒深淮水人何在,信斷衡陽夢未成。向月花陰虚自轉,落苔松子冷無聲。秋歸只覺床頭近,促織連錦到五更。
二
獨在荆溪溪復東,可無詩句滿詩筒。涼侵塵夢回蕉鹿,怨入秋聲化草蟲。老病摧殘霜氣後,故交冷落鴈聲中。隨風爲寄滄浪曲,自與時人調不同。
三
花草如何自合歡,倦遊記得訪(一作返)鹽官。乍逢忽别無言處,遠水孤帆對面寒。耐性髮毛隨自長,妨閑人事恐多端。舉頭祗有荆溪月,夜夜推窗不厭看。
四
接書如接宇眉歡,見說銅官勝瓦官。罨畫溪深殘暑盡,芙蓉湖近早秋寒。烟霞隨分笻三尺,江漢交情綺一端。獨有松關人寂寞,黃花無語坐相看。
掃花
風前(一作歸)可復耐紛紜,敝帚閒持向水濆。着(一作忍)手亂翻深徑雨,傷春碎攪一溪雲。蟻埋紅溼行猶惜,泥裹殘香掃不分。燕子無言又飛去,蒼苔冷落自成文。
别九玉徐公訂鐵山看梅
我欲求閒不得閒,君詩删過(一作後)又重删。燈前預訂看梅約,歲暮遙(一作應)憐破(一作鑿)凍還。一夜花開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停舟記取溪橋外,望見茅庵直叩關。
次答盛鼎斯
冷夢無因到醉鄕,江程底事别懷長。書聲燈火人何處,屋角梅花影半藏。隔水片帆斜度鳥,隨風一字寄來香。白蓮池上應相笑,皎皎誰能比六郎。
甘露庵解制送恆生還山
滿堂瓢笠各天涯,雲水茫茫去路賒。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覺我無家。九秋露泠芙蓉色,一夜風殘蘆荻花。最是不堪回首處,夕陽江影片帆斜。
夜雨吳中懷古
獨向豪華想寂寥,蘇臺惟見草蕭蕭。千秋血食誰堪祀,一劍雄心恨未消。夜雨不勝恩怨淚,月明送盡去來潮。無情最是吳宫柳,折贈行人到幾條。
華山除夕有懷扈芷弟
極目黃(一作漠漠彤)雲凍未消,扁舟隔斷楚江潮。一身雪裏逢除夜,兩處燈前話歲朝。久客不歸天際寺,送人常過澗邊(一作出山)橋。笑看往事何如夢(一作斜風細雨離亭外),依舊東風到(一作拂拂愁絲挂)柳條。
中峯喜逢白公夜集汰公方丈
久别已拚消息斷,重逢猶記道途間。十年不見秋同老,一夜剛隨雨到山。故舊幾人堪共話,林巒有主暫投閒。亂流落葉聲兼下,聽徹寒扉不上(一作水抱)關。
清涼寺法眼禪師開山
賜額清涼前代寺,我來登覽在(一作入)雲霄。曉(一作薰)風入夢(一作不見)吹人醒,春雪無聲到地消。山有五臺惟北向,江分二水自東朝。眼中色相知誰是,坐對曇花咏寂寥。
夜泊皁林
胡爲牛馬走無端,今夜蕭然覺被單。兩岸人家霜裏宿,一天星斗水中寒。波濤萬里江流遠,燈火孤舟客夢闌。最是曉來聽不得,北風槭槭葉聲乾。
次答桐城方密之見贈時遇虎丘
一
招手雲烟暫駐笻,書巢端爲結高松。山中久不見神駿,世上故(一作人)多逢(一作好)畫龍。事往壯心猶按劍,酒醒後夜忽聞鐘。寒山片石堪同話,相見無煩向别峯。
二
虎跡丘陵久已空,先從臺上問生公。高歌醉舞千人石,走筆寒吹六月風。名到盛時須自惜,詩當工處不愁窮。無言共坐寒泉側,只似孤峯月(一作亭日)可中。
過訪錢虞山北歸二首
一
驚心往事過風雷,夢說前身是辨才。白社幾人懸問訊,青山無恙獨歸來。三生相見猶存石,多劫因緣莫辨灰。豈是謝公招不得,蓮花空有漏聲催。
二
廿載藤溪路不忘,重過溪上認茅堂。東山高卧人依舊,南國同聲喜欲狂。天寶衰時空嘆息,少陵老句獨悲傷。多情只有銜泥燕,猶自尋常繞畫梁。
寄友
剪燭行吟賦海棠,廿年舊社冷西堂。依稀人夢魂千里,明月蒹葭水一方。不覺交情今已老,爲愁詩債幾時償。别離此後真堪惜,歸念難忘尙有鄕。
丁亥秋王奉常煙客西田賞菊和吳宮詹駿公韻(二首選一)
一
東籬寂歴抱幽香,誤認柴桑是墨莊。霜下染來僧衲素(菊名有老僧),風前剪去羽(一作鶴)衣黄。自甘野逸惟宜冷,未必秋心不向陽。草色(一作木)也同霜色(一作怨搖)落,更從何處覔花王。
留別本山諸大護法
竹簡交馳未敢開,相留深負語難回。怕將一片閒心事,費盡空山作夢猜。春草不容封別路,孤舟猶自望蘇臺。多情最是胥江水,廿載茫茫送去來。
盤江鐵橋
自(一作目)望黃塵每慨然,故鄕卿相我無緣。眼前見畫思雞足,夢裏尋家渡鐵蓮。苗庶尚潛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料來難得今生見,先過此橋五十年。
金陵懷古四首
一
倚樓何處聽吹笙,二十四橋空月眀。岸斷青山京口渡,江翻白浪石頭城。長生古殿今安在,飢死荒臺枉受名。最是勞勞亭上望,不堪衰柳動秋聲。
二
天子何年下殿走,蕭墻變起事先徵。挺戈一卒當洪武,罵賊孤臣泣孝陵。青草天涯無限路(一作剩淚),白頭宫禁有歸僧。乾坤莫大袈裟角,覆得雲山到幾層。
三
浪打山根斷鐵繩,降帆曾見出金陵。三軍天塹如飛渡,六月江流忽凍冰。剪尺杖頭懸寶誌,山河掌上照圖澄。可憐(一作堪)白帽逢人賣,道衍終爲未了僧。
四
石頭城下水淙淙,水繞江關合抱龍。六代蕭條黃葉寺,五更風雨白門鐘。鳳凰已去臺邊樹,燕子仍飛磯上峯。抔土當年誰敢盜,一朝伐盡孝陵松。
和徐州來梅花詩四首(選一)
四
自有梅花(一作來)未有詩,曉窗殘月坐開時。蝶尋夢裏春先覺(一作得),人在花中香不知。偏是風狂添惱恨,無端雪壓太肥痴。何由驛使憑拗折,持贈(一作寄到)江南第一枝。
暮秋懷唐大來時聞在白下
白門芳草綠平鋪,到處人猶問大蘇。但得衣邊孤劍在,不愁囊底一錢無。春風驢背删詩草,明月牀(一作船)頭抱酒壺。燕子已歸磯上去,芙蓉未老莫愁湖。
雪後登清凉臺
臺上清涼望六朝,松巔高結岀僧寮。東風有意催花醒,春雪無聲到地消。煙(一作炊)起萬家懸樹杪,江流一帶鎖山腰。樓臺多少南中寺,不盡寒鐘送暮潮。
泊采石磯謁太白祠
學士祠堂何處尋,峨眉亭上月沉沉。詩才鵬翼垂天大,酒膽鯨魚入水深。峭壁與人同卓立,流風到我又狂吟。可堪不盡宮袍色,化作秋山楓樹林。
續雨花社約三江
深竹藏扉白板雙,雜花林影豎詩幢。磯橫赤石潮平岸,月吐峨眉秋半江。一水故人憐遠夢,三年舊社冷殘缸。重來好句誰知得,葉落蕭蕭暗打窗。
白燕四首
一
春社巢林往事非,素箋銜到信音稀。白楊有樹堪棲止,赤地無家何處歸。月落滿梁空玉壘,雪深迷巷失烏衣。最憐毛羽翩翩潔,不向他人簷下飛。
二
風微高逐雀羣非,漢將輕揚類頷稀(一作社日辭巢望到稀)。銀燭光中初見影(一作不讓梨花先夜發),水晶簾外不知歸(一作每驚鄉思後人歸)。訢殘雨宿兼霜宿,着盡烏衣換縞衣。豈似處堂多得失,江清沙白引雛飛。
三
欲啄艱難澤雉非(一作頜類輕揚種自非),青蟲掠去見依稀(一作昭陽宮裏素粧稀)。還巢不識朱門貴(一作新毛變白離羣久),乳子初聞雪夜歸(一作故國皆鳥莫可歸)。撲亂落紅渾似雨(一作風掠寒塘猶帶影),穿過一點(一作花飛一片)不沾衣。竹林鸚鵡堪(一作還)同色,水月光中自在飛。
四
畫梁白(一作金)屋已全非,舊主新巢見亦稀。不譲梨花先夜發(一作銀燭光中初認影),每驚鄕思後人歸(一作月明簾外不知歸)。短裙無力拖秋色,雙袖翩然化羽衣。最是月明(一作慎重哀鴻)棲托處,傷弓莫向上林飛。
焚筆四首(選一)
三
鐵門有限(一作問奇命駕)漫停車,那復臨池辯魯魚。幾輩秃翁凋髮盡(一作土塚不封毛盡秃),百年過客燎毛如(一作鐵門斷限字元無)。掃(一作興)來風雨千張滿(一作掃),化作雲煙(一作望去蒼茫)一管枯。文友詩朋從此散(一作從此案頭焚卻後),不須更作絕交書。
卷四 五七言絕
懷尼則二首
一
秋雨欲來樹,西風忽動門。懷人不相見,葉落又黃昏。
二
掃盡蒼苔葉,敬亭人不來。鳥飛雲散處,流水與花開。
自雲棲過西湖雜咏八首(選二)
一
欲别山靈更有情,隔林猶是送鐘聲。此生再過知何日,回首重雲不忍聽。
四
春水平湖綠映堤,六橋芳草正萋萋。東風不爲遊人待,落盡桃花襯馬蹄。
題蘆雁圖
萬里江湖一葉身,來時逢夏(一作雪)去逢春。天南地北年年客,只有蘆花似故人。
紅葉二首
一
夾道緣溪映水流,也堪誤作武陵遊。西風片片吹來急,不是桃花卻是秋。
二
法山楓樹赤燒雲,倚杖相看正夕曛。何似故山茅屋裏(一作底),柴門深閉落紛紛。
送唐大來還滇
小艇難禁五兩風,雞山有路幾時通。殷勤爲我傳鄕信,結個茅團在雪中。
送徐介白之雲間
寒江漠漠送行舟,夾岸蘆花入眼愁。别後更憐飛夢遠,月明人在家峰頭。
補編卷一 古風
解制
一
冰凍石枯,雪深路斷。胡爲乎歸,雲飛鳥散。
二
古竹當手,白雲在空。仰天一笑,爾西我東。
補編卷二 五言律
病遣
是病安於受,微軀任所侵。有時還自笑,何事偶關心。不覺行廊徧,都忘繞夜深。莫言吟思苦,思苦莫如吟。
次韻吳駿公見寄
國破家何在,山深猶未歸。不堪加皁帽,寧可着緇衣。夜氣含秋爽,空香溼露微。遙憐玄度夢,時傍月烏飛。
吳駿公即吳偉業。
友蒼至
忘卻多年別,翻悲此晤難。離懷訴不盡,老眼淚先乾。國破何家問,人餘隔世看。況叨叔姪分,深夜話辛酸。
補編卷三 七言律
泰庵同季采來山中兼與道開預訂越游
忽見身高七尺笻,自然矯矯識人龍。有心唾(一作擲)地驚秋響,不語逢僧扣木鐘。霜氣一湖飛遠夢,月明今夜宿孤松(一作峯)。朝來無數城中事,猶記西山路幾重。
送僧還鷄足
滇南古路路千盤,有客長歌行路難。笻杖半挑雲里去,遠山一點雪中寒。瘴煙黑處深須避,烽火紅時仔細看。三月還家春色老,杜鵑啼殺杏花殘。
秋夜周云治姚北有吳注□諸友雨宿中峯
老我青山似沃州,不辭相見別峯頭。連宵風雨難成夢,一榻多人得共留。影散燈前將午夜,山隨泉響入高秋。獨憐舊社寒盟久,心血消磨在此丘。
辛巳春,華山講期中,滇南麗江木太守生白公遣使,以唐一行禪師所集《華嚴懺法》見委校讎刻行。江南識者咸謂于兩年間初得《教義章》,再得《賢首傳》,三得《華嚴懺》,次第出世,得非吾賢首宗之幾斷而復續、晦而復顯之明驗歟?恭賦一詩紀之
峯高難度雁飛回,江急晴空響若雷。負代傳身逾嶺後,舉煙招伴過橋來。六朝遺稿人何在,萬里緘書手自開。行李瘴嵐封溼盡,翻經臺作曬經臺。
贈王奉常烟客五袠
誰授延生絳雪丹,久無清夢向長安。非關酒薄因辭客,但得山深不願官。豈合胸中留片石,怪來筆底起層巒。須知(一作會須)四海澄清日,安枕溪流且自閒。
題塔影園爲顧云美
昔賢築室虎溪濱,似舅甥堪再卜鄰。始信園林無定主,由來風月屬閒人。鈴聲入夜勞長舌,塔影窺池露半身。幾許品題愁寫照,西山一抹效眉顰。
乙酉之變避迹喝獅窩臨年仍歸一把茅度歲
老我生逢乖命年,驚魂未定是何天。兵戈無地堪逃避,上下移居當播遷。竹榻不妨虛自設,茅庵有主便依然。會心只合開窗面,好景都收在眼前。
丙戌新正次答道開入山問訊
舊恨春風亂未休,探來梅信徧枝頭。吟殘細雨渾忘暮,聽入寒蛩不耐秋。有得每于言外領,無聲都向月中收。寺門溪水朝東急,今日應看欲倒流。
山居贈鄭桐庵二首(選一)
一
上世家聲載史林,孫謀貽厥步芳塵。芝蘭不易秋來性,鐵石難移井底心。南渡偏安休望昔,厓山遺恨到于今。西南半壁回天力,會見風煙挽日沉。
早春寄答莊使君宜穉兩度惠問
尺書報謝硯封塵,歲事偏驚兩度新。當日那期文舉貴,而今始信孟嘗貧。天涯一夜孤舟雨,江漢連朝雪水春。極目蠶叢君莫恨,相逢都是未歸人。
山居四首
一
鶴馬遺踪自道林,相傳野老尚堪尋。花開不擇貧家地,鳥宿偏投嘉樹陰。棄世久拚隨世遠,入山惟恐未山深。命根斷處名根斷,十載應難負寸心。
二
山深麋鹿好爲羣,水草豐饒隔世氛。牽犢飲流嫌污口,讓王洗耳怪來聞。鴻飛易遠逃羅網,木茂難求脫斧斤。不是絕人何太甚,人情更薄似秋雲。
三
匹夫有志實堪從,難奪三軍氣所鍾。聖代唐虞如在上,隱淪巢許亦相容。楚狂昔日歌衰鳳,漢室今誰起臥龍。草木餘年能遂養,大夫何必受秦封。
四
天子潯陽特詔宣,虎溪惠遠志辭堅。僧因錫號恩逾重,山不稱臣怒受鞭。獅子爪牙隨踞地,象王鼻孔任撩天。慧持入定今何在,老樹枯禪不記年。
戊子十一月初四日,汰兄十週忌,骨塔始成,詩以志愧。塔在無中華山,而皋亭月明菴另有别隱
十年生死愧交情,七尺剛纔塔樣成。留得聲名君未死,那堪聞見我猶生。江流一往仍通浙,朝代于今不屬明。乘願早來應見夢,誰家抱出笑相迎。
己丑春聞香渡訃音悼之
廿年從未到東庵,此日傳來信不堪。玉欲白成還欲白,青於藍望出於藍。江楓冷落詩千首,青(一作春)草愁埋骨一函。不道老人哭年少,有聲無淚灑靈龕。
己丑重九後誠之心甫鴻叟路然招游惠山詠泉疊韻
寺接梁溪雲接天,招游講過雜花篇。妙高翻出登峯頂,衆壑無分入海圓。在澗堪嘗上池味,出山難作洗心泉。黃花似待遲來客,買得秋光壓載船。
次答吴太史駿公
高閣清華憶木天,南山久不到西田。秋光惜別分三徑,月色思看坐一船。舉世不堪皆盡醉,獨醒誰更復相憐。春秋著罷須藏稿,甲子書來又六年。
吳偉業原詩《丁亥之秋王烟客招予西田賞菊踰月蒼雪師亦至今年予既卧病同游者多以事阻追叙舊約爲之慨然因賦此詩》:露白霜高九月天,匡牀卧疾憶西田。黃雞紫蟹堪擕酒,紅樹青山好放船。秔稻將登農父喜,茱萸徧插故人憐。舊游多病難重省,記别蒼公又一年。
和浪杖人《合夢詩》,與靈巖繼公同得「深林坐石生秋隱」句,可共發一笑。真是夢中又占其夢也
睡匾頭顱枕未移,莊周蝴蝶兩相疑。深林坐石生秋隱,片葉敲空落響遲(一作落葉驚人入夢詩)。今夜夢非前夜夢(一作今日事非昨日事),老年思若少年思。人間吾輩難容着,只合青山作故知。
贈黄明府子羽
蜀道難行似上天,宦游疇昔況烽煙。一腔熱血將冰飲,百里孤城命寄全。下吏青衫頻告去,上臺白板首推遷。江山極目今誰是,甲子猶書廿八年。
補編卷四 五七言絕
中秋無月
爭道今宵分外圓,彌天風雨卻無端。山僧也自能隨俗,剔起琉璃當月看。
題顧樵水畫
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神仙更有神仙着,千古輸贏下不完。
辛卯九月十八日,值先楞師忌辰,以杯水作供。悲感之餘,時正秋霪初霽,霜葉半酣,携友輩一二人,信步寒山道上,不覺已至法螺庵。照斯亦潔治瓶花茗椀,佐以香蔬,展祭楞師,共憶師之見背二十七年于兹矣。撫今慨昔,時不我與,有感于衷,相與哀慟欲絕。飯罷,同至合流庵,隨喜懺禮。復沿溪深入,得二靜室,把茅縛屋,乞食荒村,卓有古之住山家風。少憩,越嶺穿林,尋舊路而歸,有平生足迹皆所未到處。猶聞有師姑基者,由天峰一徑直上,即記傳所載白雲端禪師開法天平有萬僧千尼處。惜足力倦極,不能往探,期以異日。至化城前,照斯别去,獨友輩隨余歸喝獅窩,已不知夕陽之在樹,掩映丹楓,真似洞口桃花,或不笑人虚度此日,因拈絕記之
一
菊開二十七年花,忌日兒孫記不差。翁若有靈應薦取,一瓶秋水一杯茶。
二
三世年剛甲子週,汰公猶短七春秋。余今六十仍過四,落得尋山玩水游。
三
師友情同骨肉親,死生幾度倍傷神。眼前朝代更無日,又是今人說古人。
四
一木難支大廈傾,時乎不晤感吾生。出關浮海言猶在,可似今朝道懶行。
五
附:
王士禛《漁洋詩話》:近日釋子詩以滇南讀徹蒼雪為第一。如:一夜花開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如:亂流落葉聲兼下,聽徹寒扉不上闗。皆警句。其弟子某亦有句云:鳥啼殘雪樹人語夕陽山。
吳偉業《梅村詩話》:蒼雪師,雲南人。與維揚汰如師生同年月日。相去萬里,而法門兄弟,氣誼最得。蒼住中峯,汰住華山,人以比無著、天親焉。汰公早世。其徒道開能詩兼書畫,後亦卒。蒼公年老有肺疾,然好談詩。以壬辰臘月過草堂,謂余曰:今世狐禪盛行,一大藏敎,將墜於地矣。且無論義學,卽求一詩人不可復得。迺幸與子遇。我襆被來,不曾攜詩卷。當爲子誦之。是夜風雨大作,師語音傖重,撼動四壁,痰動喉間,咯咯有聲,已呼茶復話,不爲倦。漏下三鼓,得數十篇,視階下雪深三尺矣。當其得意,軒睂抵掌,慷慨擊案。自謂於此證入不二法門,禪機詩學,總一叅悟。其詩之蒼深淸老,沉著痛快,當爲詩中第一,不徒僧中第一也。余憶其贈方密之中聯曰:山中久不見神駿,世上人多好畫龍。贈陳百史五六聯句曰:霜氣一湖飛遠夢,月明今夜宿孤峯。朝來無限塵中事,囘首西山路幾重。金山詩兩聯曰:古今僧住老,日夜水朝東。塔射中流火,帆來四面風。《淸凉臺懷古》曰:薰風不見吹人醉,春雪無聲到地消。焚筆詩曰:土冢不封毛盡秃,鐵門斷限字原無。欲來風雨千章埽,望去蒼茫一管枯。皆絕唱也。師有《和余西田賞菊》詩,有獨擅秋容晚節全,全字落韻,和者甚多,無岀師上者。其《金陵懐古》四首最爲時所傳。師雖方外,於興亡之際,感慨泣下,每見之詩歌。嘗自咏云:剪尺杖頭挑寶誌,山河掌上見圖澄。休將白㡌街頭賣,道衍終爲未了僧。益以見其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