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HER2双抗ADC惨遭失利,浅谈尚需解决的难题

2023-09-28 10:48 作者:Biotech前瞻  | 我要投稿

创新药的投资充满了变数,又是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充当大头的行业,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是要尽可能保护这部分放弃了房地产、半导体通讯、白酒等行业的社会资本的,但很多机构又很流氓,总耍些割韭菜的短期行为,进一步加剧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流失。近期大量吹资本回流文章的出现更加凸显出虚张声势。依然不改变自己深耕该领域的初衷,也将自己的一些所学所长赠予有缘人。

看时间轴,就知道未说明的隐忧等都藏在文字里,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验证的预判。

里面有提到ZW49这款产品,彼时吹嘘的自媒体不在少数,现在来看呢。


——快 讯——

一直追踪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进展,持之以恒,必然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看到细分赛道的研究进展,或成功或失利,都能在脑海中迅速找出既往储备的知识并能够在相对较快的时间内完成输出。本身也是自己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过程,也期望能够为基于不同需求而关注此号的朋友带来帮助。

既往文章有提及,本身专业学的是ADC,现在从事的是双抗等大分子生物药,机缘巧合的是,ADC和双抗都是现阶段火热的两个研发领域。而两条赛道并不是平行的,也有交叉点,那就是双抗ADC。但进展缓慢,且以失利者居多。

  • 双抗ADC赛道的最新失利来自于明星公司的潜力产品,即美国上市的双抗ADC公司Zymeworks,2022年经历了裁员25%,在研的HER2双抗ADC新药ZW49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数据不达预期,股价暴跌近50%。

  • 既往,鉴于ZW-49具有的巨大潜力,2018年,百济神州与Zymeworks Inc.就ZW49及ZW25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达成了战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Biotech赛道,鉴于PD-1靶点相关药物竞争已经深处白热化阶段。而ADC和双抗,近期的BD屡创新高。我们摒除掉各种存在的提升市值的讨论,单纯从产品研发角度来看,ADC和双抗都是潜力赛道,尚未处于竞争白热化状态。而任一赛道的研发进展都是缓慢的。这就导致,诸多投资者对于相关公司以及相关产品,是否值得风险投资的举棋不定。而现阶段,正处于医保谈判的角逐期,如何有效帮助已经深受打击的社会资本,更为有效的选择质地优良的产品,也期望通过双抗ADC的研发进展,给予一些启示。双抗ADC,我目前的看法是,尚不成熟。正如既往追踪过的PDC赛道,在刚有概念跳出时,我认为至少十年后再谈。而也迎来了PDC的已获适应症产品被撤销的讯息。那双抗ADC技术,也需要时间的沉淀,技术的积累。而有些企业,已经迫不及待期望挖掘这个黄金赛道了。

  • 2022年8月16日,CDE官网显示,康宁杰瑞的注射用JSKN003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用于治疗实体瘤。这也是首个申报临床的国产双抗ADC。JSKN003是由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靶向HER2的双特异抗体偶联药物(ADC)。该ADC药物是在靶向HER2双抗KN026基础上设计和改造而来的,可同时结合 HER2的两个非重叠表位,导致双HER2信号阻断,达到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用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从最经典的Her2 ADC说起,从技术的角度上去分析,还需要走过哪些门槛。



HER2 ADC


近年来,随着ADC技术的成熟,Her 2靶点的ADC药物,如T-DM1和DS-8201(T-DXd),已经在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得到应用,效果卓著。

 


 图1  HER2 ADC在HER2低表达肿瘤中的作用模式 


以具有可切割连接子的ADC(抗体偶联药物)在HER2低表达肿瘤患者体内的经典作用模式为例,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如下:


  • 单克隆抗HER2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HER2受体结合,形成ADC-HER2复合物;

  • ADC-HER2复合物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被肿瘤细胞内化;

  • 细胞内的溶酶体蛋白酶切割连接子,药物有效载荷被释放;

  • 化疗药物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毒性效应。


尽管肿瘤细胞上的HER2抗原密度较低,但较高的药物抗体比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
另外,就是旁观者杀伤效应:利用可切割的连接体,ADC可以被设计成促进化疗药物从靶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周边的类型,从而杀死周围细胞,这些细胞可能表达也可能不表达ADC靶抗原,实现最大化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目前,已经上市了三款靶向HER2的ADC药物,还有众多在研产品进入到临床后期阶段,足见HER2靶点ADC药物竞逐的激烈程度。

表1  已上市HER2 ADC

 最为值得一题的是第三代ADC药物DS-8201,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研发,通过将人源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通过四肽接头与一种新型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链接,靶向癌细胞,并将药物递送至细胞内部。DS-8201的DAR高达8,即一个抗体分子上可偶联8个化疗药物(Dxd)。在乳腺癌和胃癌领域,展示出非常优异的治疗效果。 



图2  DS8201结构示意图

 DS-8201惊人的临床疗效正在改变传统ADC领域低DAR搭配高毒性Payload的设计理念,高DAR搭配中毒性Payload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双特异性抗体ADC进展 在单抗向双抗,CAR-T向duoCAR-T进行技术跃迁保持一致的是ADC也开始向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进行技术迭代。结合了双抗和ADC优势的双抗ADC药物,能够实现下述两点优势:

  • 通过双抗更加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 增加药物的安全性;

  • 通过交联作用促进两个靶点的协同内吞, 在提高毒素进入肿瘤细胞效率的同时, 进一步通过减少受体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Zymeworks:ZW-49


该领域目前研究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进展最快的是ZW-49,是Zymeworks利用其专有的Azymetric™ Bispecifics和ZymeLink™ ADCs平台共同开发得到的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
能够同时特异性结合HER2受体的两个非重叠表位,即帕妥珠单抗结合位点和曲妥珠单抗结合位点。以期在临床应用中,对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甚至TDM-1等新型ADC药物耐药的患者,起到良好治疗效果。

 

图3  靶向HER2的药物的作用机制

 ZW49的抗体部分采用了与ZW25(双特异性抗体,同时结合HER2的两个非重叠表位)类似的抗体结构,通过Zymelink的技术,连接的Payload为化疗药物auristatin衍生的微管抑制剂,在患者体内,理论上能实现与ZW25类似的HER2结合效果,从而在癌细胞内部释放携带的细胞毒性物质,起到最大杀伤效果。
在小鼠肿瘤模型中,ZW49表现出比T-DM1和DS-8201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图4 来自Zymeworks公司幻灯


2021年1月,Zymeworks公布了ZW-49的I期临床的部分数据。结果显示,ZW-49在所有治疗方案和剂量水平上均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在Q2W和Q3W两种给药方案中均观察到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且在所有接受ZW-49治疗的35名患者中,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血液毒性、肺毒性及肝毒性。90%以上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 

 


图5  MEDI-4276结构示意图


2022年9月在ESMO大会上,Zymeworks公司的重磅在研产品HER2双抗ADC新药ZW49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数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0日,76例患者接受了ZW49治疗。其中28%为胃癌患者,22%为乳腺癌患者;70%的患者之前接受过HER2靶向治疗。68(89%)例患者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大多数严重程度为1或2级。3例报告了严重的TRAE,导致1例停药;其他2例患者因TRAE而出现停药。最常见的TRAE包括角膜炎(42%)、脱发(25%)和腹泻(21%)。疗效却未达到预期。在使用2.5mg/kg Q3W的ZW49治疗的29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28%,DCR为72%。


总的来说,ZW49虽然起到了减毒的效果,不到10%患者产生3级以上副作用,但其疗效却未达到预期。受此结果影响,Zymeworks当日股价大跌30%





阿斯利康:MEDI4276


其为双表位四价HER2 ADC药物。MEDI4276,以39S(表位类似于帕妥珠,全人源抗体,识别domain 2)为骨架,连接了trastuzumab(识别domain 4)的scFv结构。39S和曲妥珠单抗的识别表位位于HER2 ECD的相反端,彼此相距>90 Å。DAR为4,linker为maleimidocaproyl linker,毒素为tubulysinwarhead。

但MEDI4276临床开发,却受到重挫,以至于终止开发。MEDI4276确实实现了对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TDM1治疗耐受的患者,展现了一定疗效。但毒性问题,却造成整个项目的夭折。
在整个ADC领域,毒性问题主要的引发点,其实多数来源于linker/payload,而MEDI4276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靶向毒性,引起DLT。所以,双表位ADC在解决抗原低表达药物无响应问题的同时,其毒性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在毒素毒性程度的选择,甚至DAR的选择上都要去有所思考,而非简单粗暴行事。ZW49做了一定的改进,目前,只展现了初步的临床疗效,并不惊艳,但尚未出现MEDI4276相关的严重的毒性问题,仍可以继续爬坡,其后续结果仍值得期待。


结语



ADC药物研发的原理虽然很明确,但是技术要求高、知识产权的空间比较窄,对新布局ADC管线的药企依然有着较大的挑战。寻找新靶点,提高肿瘤特异性,优化连接子和偶联方式,提高血液循环稳定,达到瘤内特异性杀伤将是ADC药物的发展方向。
虽然许多创新技术尚未在临床方案中得到验证,但是前期的研究成果依然令人鼓舞,相信不久的将来,ADC未来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前景,或许也可以作用于其他疾病,而不仅仅是肿瘤治疗,让我们一起期待并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1.    Mishra, Rosalin, et al. "HER3 signaling and targetedtherapy in cancer." Oncology reviews 12.1 (2018).2.     Lamond N, et al.16 May 2014 Volume 2014:6 Pages 509—521.3.     GabrielRinnerthaler, et al.  Int J Mol Sci. 2019Mar; 20(5): 1115.4.    Yonemori K et al. Ann Oncol. 2019;30(suppl3):iii47-iii64.5.     Oh DY, et al.Nat Rev Clin Oncol. 2019;10.1038/s41571-019-0268-3.6.     Mark D. Pegram, etal. Mol Cancer Ther; 20(8) August 2021.


HER2双抗ADC惨遭失利,浅谈尚需解决的难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