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CT摘录:认知解离

2023-11-03 23:20 作者:请原谅我o  | 我要投稿

我还没有完全脱钩

        来访者和治疗师经常会这样理解:你必须完全脱钩,百分之百地认知解离,才能采取趋向行动。不是这样的!只要一点点的脱钩就足够帮助你动起来了。如果你能关掉“自动导航仪”,对于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和到现在为止是什么在紧紧钩住你,多了一点点的觉察,通常就已经足够你开始行动了。随着这种觉察的增强,你可以选择趋向行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当你更专注于新的价值引领活动时,你将逐步与痛苦的想法和感受脱钩。

        有时候来访者会认为(治疗师也一样),只有当你不再相信某个想法,或者不再为它烦恼时,你才会与这个想法解离。这两个观点都不对。通常,认知解离确实会降低一种想法的可信度或它所带来的情感上的不适感,但并不总是如此。这种结果是红利或副产品,当它们发生时,我们一定要感激它们,但不要去追求或期盼它们。认知解离的目的是减少认知对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的控制,即使你仍然相信这个想法或仍然对它感到不安,解离也可能发生。


我必须摆脱这些想法

        来访者常常会努力回避或摆脱他们的想法,尤其是不愉快的想法,如苛刻的自我评判、受伤和失败的痛苦记忆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这种经验性回避的倾向通常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想法是坏的(例如,精神疾病的迹象、性格缺陷、意志薄弱或是个坏人)、危险的(例如,对健康或心智的威胁)、不正常的(别人都没有这些想法)。

        此外,他们可能认为想法控制了他们的行为,所以为了改变行为(例如,戒掉某种瘾,改掉一个坏习惯),他们必须摆脱这些想法。

        (快速提醒:过度的经验性回避是由于与评判融合——这些想法和感受是坏的,以及与规则融合——我必须摆脱它们;只有它们消失了,我才能有好的生活。)、

        实际上:把这个“想法控制了行为(认知)为了改变行为 我必须让这些想法消失(规则)”放在腿上,回到身体,看见周围世界,想法仍然在这,但我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我let 想法 go(不去操控想法了),让它待在这。

        我学佛的时候认为意业也是造业,所以想要消灭意业,所以我强行把不好的意念排出自己的脑袋。但是排出的动作是错误的,会导致轮回,这一点我一直没看到有人教我,所以我做错了很多年。而且消灭意也是做不到的,意出现了就没法被消掉,我必定会造这么多意业,这是注定的。我只能让意业留着,待着,然后去做我能做的事情,比如朝向价值生活,做一个高效率学习的人,动身去学习,去劳动,去修零极限,等等。

        我接纳想法。我接纳不好的想法,有罪的想法,要犯罪业的想法。我就让他们留在这里,不去排挤他们,不去抵抗压抑或消灭他们。而是拥有他们,然后掌控自己的行为,做出良好的正向行为,包括用零极限去消除这个意业。零能消除,我不能挤出去。只有零能办到把它还原成空,而我的头脑或者有为或者执着或者想要控制或者想要抵抗是办不到的。

        我与想法待在一起。我和坏的想法待在一起。我和罪业待在一起。它就停留在我的腿上。它还在这。它存在在着,在我的肌肤上,离我如此近。我不去把它往外推。我让它停留在我的腿上。我回到我的身体里。我能控制我的四肢。手指。我可以来到当下,电脑前。电脑在等着我打开学习的网页。我回到了当下。我在当下,而不在肚子里的想法里。我看见了当下需要应对的事情,在我应对肚子里的想法时看不见的当下需要应对的事情,当下发生的事情,肚子外面的事情,我现在看见了。我要如何行动,我要身体在这个当下的世界做些什么。我要修零极限,然后学习。减少走神的时间。

        正如你在第11章中所读到的,我们会通过让来访者痛苦的想法进行大量的正常化和确认工作(例如,自我表露、穴居人头脑的隐喻),以及粉碎“想法控制行动”这一错觉,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你的来访者仍然专注于回避他的想法,他就不太可能对真正的认知解离感兴趣。他可能做的是“假解离”。

        “假解离”(pseudo-defusion,不是ACT的官方术语)指的是这样一种常见的情况:来访者错误使用某种认知解离技术来试图回避或摆脱他不想要的想法(通常带有让自己感觉更好的希望)。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你很快就会知道,因为你的来访者会说:“这没有用!”然后你就可以问:“你说它没有用是什么意思?”他会这样回答:“我并没有感觉好一些”或者“这些想法没有消失”。

        当来访者试图回避或摆脱不想要的想法时,你需要做些创造性无望干预(见第8章),无论是首次介绍,还是你之前做过再次去回顾。把他为了摆脱这些想法尝试过的所有方法都回顾一遍,探讨这样做的效果如何,以及让他付出了什么代价,要极其慈悲地对待他的任何反应,然后看看他是否有兴趣学习一种新方法。如果他愿意,再次进行“把手作为想法和感受”的隐喻,并着重强调结束的部分——手仍然在那里,静静地待在膝盖上。

ACT摘录:认知解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