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油螺杆真空泵的应用状况

2023-07-13 10:55 作者:马德宝真空设备集团  | 我要投稿

1.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螺杆真空泵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成对的自啮合转子与壳体形成多个封闭空间,在转子对旋转方向相反运动时,驱动封闭空间运动,形成抽气、压缩等输运气体过程。


 图1 螺杆泵核心结构和工作原理

可以看出,由于转子对、壳体之间存在间隙,螺杆泵的工作压力、体积流率是几何抽速与气体通过间隙回流平衡的结果。所以其入口真空取决于节距数量、间隙控制和转子线速度。


螺杆泵实际为多级串联工作的转子泵,或单头齿轮泵的串联,可以认为是多级直排大气罗茨泵或者爪形泵的串联组合,能够实现入口高真空、排口直接排入大气。


特别是变螺距真空泵符合多级真空泵压缩原理,可以实现大抽速、高压缩比。


螺杆泵工作时,转子对、壳体、端面没有机械接触,不需要润滑,所以可以“干式”工作。


在输运气体过程中不会造成真空泵体内部、抽气管线及系统、排气管线及系统污染。但是需要对运动的齿轮、轴承、密封件等润滑、冷却。


油封机械泵包括旋片泵、滑阀泵等,采用油来密封、润滑转子与壳体,采用一级或者二级就可以实现高真空,但是“油”是硬伤。


随着现代工业及科技工程对真空系统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无油的螺杆泵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研究螺杆真空泵,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通过逆向工程到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无油螺杆真空泵最大的市场,也是产品供应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生产的螺杆真空泵大多应用于基础工业的精细化工、石油石化等产业。


半导体产业应用的螺杆真空泵,国外产品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螺杆真空泵进入该市场的潜力巨大。


2.无油螺杆真空泵应用状况 

传统设计的螺杆真空泵(以国外进口配置为例),以吸入口真空度、体积流率、无油为重要考核指标。


从理念看,更注重半导体应用环境的清洁真空实现;从配置看,强调泵腔无油和管路的清洗保护等,适合半导体等产业需求场景。


一般螺杆真空泵的宏观结构如图2所示,其特点如下:


❶ 吸气口在整个泵的非驱动端;轴承室采用脂润滑;吸气口位置没有冷却结构,常压排气。


❷ 排气位置设置在驱动端,传动系统包括齿轮、轴承等,采用油进行润滑、冷却等。


❸ 在吸入口设置冲洗系统,可以通过冲入清洁气体对泵腔及部件清洁冲洗,特别是对系统产生的粉尘、微量液体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排气端的动密封结构中也加入了充气结构,气体形成的气障可以防止被抽气体与润滑系统接触交互。


图2  螺杆泵宏观结构示意图

螺杆泵的这种设计理念基于“无油”、“干式”,工作过程中保证齿轮箱中的油气不会进入被抽系统,同时又完全保障真空泵本身润滑、冷却产生的蒸发物不会进入齿轮箱内,适合半导体、航天模拟、高能物理等产业和场景。


这些场景中气体基本为干燥气体,气体成分恒定,与传统螺杆真空泵的结构特点是和谐的。


但是,螺杆泵在石油化工、食品、海洋工程等基础工业中应用场景更复杂,使用参数、性质更具离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❶ 这些应用场景中气体成分复杂,包含烷、烃、苯、醛等低链分子,基本是油、气混合成分,而且从过程看大部分是处于饱和状态的气体,压缩过程中容易,也必然产生凝液化、结焦。


这些液体需要收集,饱和气体需要处理才能排放,因此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实现尾气的输送、回收。


用于化学气体处理的螺杆真空泵排气压力高、温度高,更易发生损毁。


❷ 在排气端正压条件下,气体会渗入齿轮箱。低链分子油气与润滑油混溶,导致润滑油乳化变质,引起故障。


❸ 入口压力具有离散性,压力值从数十帕斯卡到数万帕斯卡,压缩腔内物理参量实际数值不断变动,很难用一种固定配置模式实现最优运行。


基于以上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如果直接采用普通设计的螺杆式真空泵,必然会导致转子之间、转子与泵体之间出现高温引起的咬合,泵腔内部运动部件结焦失去安全间隙,润滑油乳化变质造成齿轮与轴承损毁,这是工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



本文声明 |内容来源于iVacuum真空聚焦,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本平台摘录或转载于第三方的信息(包括文章、图片等)会标明作品来源和作者,无法查明作者的,将标明获取途径,如权利人认为内容侵犯其著作权,请书面告知,本平台将及时审查并删除被侵权的内容。其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需转载本平台内容,请注明信息来源。】



无油螺杆真空泵的应用状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