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孙子火上热搜!网友:点开前没想到这么好笑(附时评文)
最近
一张截图火了!

甚至
还火上了热搜

原来在不久前
“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活动上
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接受采访
不少网友都被他的长相吸引住了
标志性的一字胡
简直和教科书上的鲁迅一模一样


接受采访的这条视频
瞬间被弹幕淹没
网友们集体惊呼
“实在太像了!”
“基因也太神奇了吧!”


周令飞此前接受采访时
就坦言作为鲁迅的孙子压力山大
还自曝了不少趣事和囧事
想去当兵结果被分配到卫生所
“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
“中学毕业,我去参军,因为想逃开一个大家都认识我的环境,当兵就没人认识我了嘛,当时就是这么天真。而且看了很多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孩子的感染力非常强,想保家卫国。但一开始,军代表认为鲁迅的后代吃不了苦,我就故意在他们面前扫地、啃窝窝头,磨了很久,终于同意我参军了。但是没想到,第一天新兵连训练,连长就点名’周令飞,鲁迅的孙子‘,那一刹那我发现,还是逃不掉。新兵连结束后分配工作,我居然被分配到卫生所。我问为什么,他们说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
经常被同学指指点点
“又要背你爷爷的文章”
其实当年在周令飞出生之前,鲁迅就已经去世了,他从未见过爷爷。
周令飞说自己没上学之前,根本没人跟他提过鲁迅,他每天都开开心心。
“后来上学了,当上到鲁迅的课文,大家知道了我的背景之后,我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每天被“指指点点”。同学们经常说:’又要背你爷爷的文章。‘”
最不会写作文但都不相信
“因为我是鲁迅的孙子”
“要我写通讯报道,我最不会写的就是作文,他们不信,就得写,因为我是鲁迅的孙子。”

“没辙,写吧,起了一个头,写不下去,已经半夜两三点钟,太困了,排长拿根烟给我抽,我说不会,他说怎么可能,鲁迅抽烟……”

周令飞还说了个哭笑不得的事情
他读书时每次一出门
小伙伴们就都叫他:
“鲁迅孙子”
“鲁迅孙子”
“鲁迅孙子”
而且叫得特别顺
听上去就像是用北京话在骂人

周令飞说
年轻时感觉被无数双眼睛盯着
所以一心想要“逃离”
而如今68岁的他
已坦然认同这个身份
并致力于发扬鲁迅精神文化

9月28日,北京国家图书馆,《鲁迅手稿全集》新书首发式上,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致辞。
没想到
当名人的后代
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压力
你还记得当年读过的鲁迅课文吗?
哪篇让你印象最深呢?
【时评文推荐】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光明日报)
最近,一段鲁迅之孙周令飞接受采访的视频火遍全网。起因是,在不久前“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也即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鲁迅文化周”开幕式上,周令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因其酷似鲁迅的相貌引起网友关注。随后,周令飞于2018年1月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也被翻了出来。
在这段视频中,周令飞吐槽,自己刚进新兵连,就被分配到卫生所,原因是“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周令飞说自己不会写通讯报道,被反驳“你是鲁迅的孙子,你写文章一定很好”;周令飞写不出文章,排长请他抽根烟他说不会,排长诧异“怎么可能,鲁迅抽烟……” 作为鲁迅的孙子,周令飞的一些小遭遇,随便拎出来讲几段,让人听了都有一种脱口秀的质感。其实,绕不开的鲁迅,不只是对于周令飞,我们每一个读着鲁迅文章长大的人也都是。家喻户晓的鲁迅,其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一代又一代。
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周令飞说,他在日本都被人认出,更可见鲁迅先生的影响力。早在80年代,一位韩国作家参加一学术会议时,就曾以充满羡慕的口吻说:你们真幸福,你们有鲁迅。是的,我们都应该为“绕不开鲁迅”而感到庆幸。 周令飞讲述的每一个梗,虽然都是个人经历,但是作为听众,这些梗我们却都能接住,这背后就是鲁迅对今天中国人整体精神世界的影响。
鲁迅的事迹、人品和作品,以及其作品中传递出的品质、精神和价值观,已经融入民族文化,刻进国民精神。 网络时代,年轻人喜欢鲁迅、追逐鲁迅,是表现在精细而又活泼的行动上的。比如,鲁迅书中的句子,如“猹在咬瓜了”“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成为T恤上的印花;“你是个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确是我说的”成为书签上的slogan……这些句子很简单,但却让人看一眼就想到鲁迅。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当我们在讨论鲁迅时,其实不仅仅是回忆某个片段,也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个梗,而是这种共同记忆,已经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知道李白是个浪漫的旅客、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游子,苏轼是个随遇而安的吃货,鲁迅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就是那个摇旗呐喊的战士。 正如想家了,我们就会念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受挫了,我们会念起东坡的“何妨吟啸且徐行”;每当遇到迂腐顽固之人,我们也会想起鲁迅笔下那个会好几种“茴”字写法的孔乙己。这种精神食粮,我们是可以受用一辈子的。
鲁迅热之所以长盛不衰,除了教科书的加持,也和鲁迅作品顽强的生命力不无关系。鲁迅是个善于观察和讲故事的人,尤其是讲述那些身边之人、眼前所见之人的故事。闰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每一个书中人其实也都是当世人,他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都是活生生的人,被时代严酷塑造的人。 今天,我们都还记得鲁迅、怀念鲁迅,张口就来他的作品,还在于他的质疑、批判和反思的精神。比如那句“从来如此,便对么?”就被很多年轻人追捧,也的确发人深省。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关键并不在于它记述了过去,而在于启迪了未来。从这一点来说,鲁迅没有理由不继续火下去。
鲁迅之孙上热搜,但鲁迅的价值仍要在文本上体现|荔枝时评
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令飞接受采访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通过媒体报道,鲁迅之孙周令飞因年轻时独特的经历上了热搜。根据周令飞的自述,他在当兵时被要求学习、写自己不擅长的通讯、要学抽烟……身边的人基于自己对鲁迅的认识,塑造出自己心目中“鲁迅孙子”的形象,让他颇为无奈。
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血缘的纽带终究让他在“寻找鲁迅”的道路上持续前行,进一步成就了他“躲不开鲁迅的一生”。
无论是作为鲁迅的后代,还是作为一名鲁迅研究者,周令飞自然有资格评价围绕鲁迅传播的种种现象。比如,对于鲁迅形象被做成表情包,他就秉持一种开放态度。“只要不过分,这也是传播鲁迅的方式,不需要搞得那么严肃。”周令飞希望用这种方式,让鲁迅精神走近年轻人。
长期以来,鲁迅的形象一直比较严肃。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晚期杂文作品中体现的强烈战斗气质;另一方面,也因为作为作品入选教科书最多的现代作家,鲁迅在几代中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不夸张地说,很多成年人对鲁迅的认识,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语文学习中。
其实,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有着多元化的人格。比如,他喜欢看电影,热爱艺术创作,还是一个业余的美食家。生活中的鲁迅,既有一丝不苟的一面,也有丰富多彩的一面。将鲁迅做成表情包,用“不那么严肃”的方式传播鲁迅,也是还原真实鲁迅的一种尝试。假如鲁迅依然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或许也好奇自己的形象被漫画家画成什么样子。
只不过,归根结底,鲁迅对当代和未来社会的最主要价值,还是要依托于其创作的文本来体现。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传播推广鲁迅,实现鲁迅价值的主要方法还是引导公众阅读他留下的丰富著作。尽管这些作品有一定阅读门槛,但也谈不上多艰深。只要接受过基础教育,就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也许很多人在离开校园后,就没有主动阅读过鲁迅,这是很大的遗憾。教材所选内容毕竟十分有限,只有真正回归文本,在自由阅读中了解这位文学巨匠,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作业,才能真正了解这位文学大师。
而从当前语文教育来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爱上鲁迅、爱上阅读。当学生不再对鲁迅“犯怵”,他们长大以后也自然不再“躲”鲁迅。改变社会对鲁迅的刻板印象,或许要从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开始,根据学生的语言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制定教学方案,让人们对鲁迅的印象,不再停留于教科书或表情包。
鲁迅之孙上热搜,不必只关心他的胡子
最近,周令飞因其长相酷似爷爷鲁迅,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甚至网上还出现了“躲不开鲁迅的鲁迅孙子”这样颇为喜感的热搜话题。有网友称周令飞的胡子是“精髓”,那标志性的胡须会让人联想到教科书上的鲁迅形象。周令飞在镜头前的一些话,也让不少人忍俊不禁:“最不会写作文但(别人)都不相信,因为我是鲁迅的孙子”。

9月28日,北京国家图书馆,《鲁迅手稿全集》新书首发式上,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致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在一些人眼中,周令飞幽默的语言,与鲁迅严肃权威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套用网上的流行语,这就叫“反差萌”。弹幕视频网站上的年轻网友,纷纷聊起与鲁迅有关的话题,解读鲁迅作品的视频在网上也颇为流行。或许连周令飞都没想到自己会因此火了一把。
鲁迅形象是多元的,将鲁迅视为严肃无趣的人,本来就是误读。虽然鲁迅是“民族魂”,独自“掮住黑暗的闸门”,用毕生的心血来鞭挞黑暗,深刻书写国民性,但并不意味着鲁迅就不幽默风趣。在鲁迅的小说中,读者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幽默讽刺的内容,生活中的鲁迅也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人、对晚辈的帮助,在文坛上留下不少佳话。这样看,周令飞的幽默乃至自嘲,其实也算得了鲁迅风格的“精髓”。

此番年轻网友将周令飞送上热搜,是“认识”鲁迅的一种方式,正与近几十年来知识界解读鲁迅的思潮趋势相吻合。鲁迅是现代文学六大家“鲁郭茅巴老曹”中的领军人物,被纳入文学史的经典序列,但随着后世对鲁迅研究的深入,各种史料被挖掘,一个更加平凡的、复杂的鲁迅形象逐渐形成,人们不再用简单的二元思维来理解鲁迅及其文学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有趣的鲁迅。大家对鲁迅依然十分尊敬,却已不像以往匍匐在历史大人物的脚下,而是用心感受鲁迅及其作品的魅力。
鲁迅文章晦涩难读,与之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很难,是不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感受。但如今在网上,鲁迅的身影并没有远去,鲁迅的形象也更具有亲和力。年轻人谈论鲁迅,不必有过重的历史包袱,也逐渐褪去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被鲁迅文章“支配的恐惧”。当年轻人慢慢成熟走入社会,逐渐发现鲁迅文章中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魏连殳、吕纬甫等经典角色,距离自己并不遥远。鲁迅笔下的文学世界,不仅会让人看到一个真实的社会状况,还能让人获得面对苦难的勇气,不畏艰难与孤独。
在年轻人云集的网络社区里,很多人或许不会像专家学者那样动用理论术语来解读鲁迅,却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与鲁迅的精神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令飞的走红,并非只是因为他本人言语幽默或长相接近鲁迅,而是体现了年轻网民借此与鲁迅“对话”,用更加平和与风趣的方式来重新“认识”鲁迅。历史人物形象在网络中被祛魅的过程,也会为人们“再解读”经典作家及其作品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