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选自黄金贵的《中国古代文化会要》

2022-02-17 17:54 作者:李继辰  | 我要投稿

有墨水方能蘸着写字,而墨水需要砚上加清水磨制而成,所以墨和砚不能分开,缺了谁都无法单独使用。

 

一般以为古人最早是用漆或木炭当墨写字的,直到汉代,用的仍然是天然矿物石墨,和后世所用的墨全然不同。我们今日所用的墨与传统意义上的墨一样,都是“烟”制的墨。墨一般为两个品种,一是油烟墨,是用桐油、麻油、菜油等烧烟,加入胶和香料制成,这种墨有光泽,但不太浓黑。二是松烟墨,是用松树烧烟再加轻胶制成,这种墨不见光泽,但很黑。

 

墨有优劣之分,好的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的特点。质细与胶轻,可以从墨磨后的横断面上看出来,空孔很小又很少的是好墨,如肉眼看不出空孔来则最好。色黑也可从所写出的笔画上看出来,迎光线看去,黑中泛出紫光、绿光或蓝光者,就是好的,以白光而有胶质者为差。而用其他东西敲击墨,声音清脆者就是好墨,浑而滞者就是差的。声清也指在砚台上磨时,其声音清细而不粗浊者为好。

 

墨到底出现于何时,过去一直没能发现早期的实物资料。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有石磨盘、研杵、小盂和黑红色的氧化铁矿石。从它们的配合上我们可以看出,研杵加氧化铁矿石与石磨盘,就是墨与砚台的关系。虽然这铁矿石在化学成分与构成上和后世的墨有很大的不同,但已具备了作为墨的祖型的特征,可以称之为原始墨。看同一时期的彩陶等遗物上的纹饰图案,可推断其用墨的部分正是这类工具加工而成的结果。[6]

 

用墨直接在砚上研磨,那是魏晋时之事了。我们可从出土的汉代遗物中得知,魏晋之前的墨都为墨丸,无法用手直接操持。墨丸用胶不多,胶的质量也不高,所以不可能把墨丸做大做长。

 

可想而知,汉代前后的砚台也不会和后世一样。汉代的砚台一般取自然石料,经简单的加工制成。因当时的墨丸比较坚硬,所以需将墨丸放在砚内,用研石(即上述的研杵等)压碎,再研磨成汁。从至今出土的实物来看,汉代石砚可分为圆形石砚与长方形石黛板砚两大类。早期石砚大都为圆形素石块,或外加一块研石。[7]长方形的石黛板砚一般用板、页岩制成。外形加工比前者讲究些,可做得比较规整。当然,时到汉代,就不全是原始状态。砚的外面往往可配一个较精致的漆盒。另外,汉代已经开始有人工制作的陶砚。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既仍有陶砚,又开始生产瓷砚。陶瓷砚可以施釉做成既实用又美观的各种形状的砚台。

 

澄泥砚是陶砚的一种,开始生产于唐代。它是以水澄出细泥,捣熟、模制再烧制而成。这种砚坚硬耐磨,不渗水,与石制砚无别,而因无杂质,磨出的墨汁也细匀,且不会伤墨锭。

 


选自黄金贵的《中国古代文化会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