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十一个清明节

2023-04-05 20:18 作者:小刘同志的低语  | 我要投稿

这是我在海南的第11个清明节。

也在10年前,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海南人的“做清明”就是“祭祖”。再次感叹祖国的地大物博,在老家,祭祖有另外一个称呼:上坟。不同于海南做清明的上山、拔草等一系列体力劳动,清明节期间,老家还是地冻天寒,气温还在0°上下,一不留神来个冷空气,气温就降低-10°以下。别说一整套的“做清明”,能不能用水擦墓碑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天气不允许,那就人力来凑。早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记得奶奶总会在清明节前,早早地拿出爷爷的照片,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找出来金色、银色的正方形叠纸,叠成一串又一串的金银元宝。而我却在想着炉子上中间带着小红点的精致的小馒头、小花卷,还有那一锅热乎乎的浆糊。

约莫到了初中期间,奶奶身体不好,叠元宝的活儿交给了我。不过那时候,元宝已经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冥币,一些简单的纸做小屋子也成了新奇物件。前年过年回去(是的,过年也有上坟的习俗),发现纸做的小屋子早已普遍,一些新增的ipad、手机、豪车也都习以为常。尽管地府也在流行各式新潮货币,但有一种却没变,就是一种用黄色的草纸做底,上面画着红色的圆圈和横线的冥币,想来这就是地府的贵重金属吧(瞎猜的)。

北方的墓地普及率相对较高,自然不用“上山”这么辛苦。但相对的可能就从海南的别墅,换成了商品房。不过好的一点是,可能隔壁邻居就是老相识。

天寒地冻,也有天寒地冻的上坟方法。家中的长辈、小辈们拿出各式各样的零食、菜肴、各地特产,倒上一杯茶,一盏酒,再点上烟、上了香,把带来的“货币”送去天上,或者磕三个头、或者鞠三个躬,也算礼毕。

不知道其他的人家如何。每次上坟回来,我家中的长辈们都要聚在一起,也算是吃一顿“团圆饭”,聊聊这个,说说那个。如果奶奶还在,估计在吃饭的时候又要说,节都过了,把他的照片摆得那还干甚。

第十一个清明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