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色幽灵-结核病!

2023-02-18 18:36 作者:萨霞  | 我要投稿

一年一班宣传委员 | 白色幽灵-结核病

*️⃣结核病


00:00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感染者在初期几乎感觉不到身体的异常,很少一部分人会出现流感相似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盗汗、乏力,还有就是不停的咳嗽

在一些小说和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结合病人会用手帕捂住嘴,在强烈的咳嗽后,手帕上会沾满鲜血。这正是肺结核晚期的典型症状。但实际上,除了头发和指甲外,人的任何器官都可以被感染,也被称为肺外结核

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有时也被称为科赫杆菌,而结核病也一度被称为科赫病。它和我们之前视频中出现的麻风杆菌属于近亲,长得也非常像。它们细长呈杆状,是一种需氧菌,没有夹膜、没有芽孢,也没有鞭毛,甚至不能活动。但得益于外表一层蜡状的细胞壁,使它们能够抵御大部分的消毒剂,并可以在干燥的表面存活数个月之久。

当感染者在咳嗽或说话时,他们会随着唾液中的微小液滴呼出体外。这些气溶胶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漂浮长达8小时持久。当它们被吸入肺部后,会被一些巡逻的巨噬细胞吃掉。有些人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可以杀死这些入侵者。但有的结核杆菌并没有被溶酶体消化掉。他们开始在聚式细胞内大量的繁殖。这些无法被消化的结核杆菌会被巨噬细胞吐出来,交给身边的同伴去处理。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巨噬细胞被感染了。而免疫系统此时也召回来大量的炎症细胞。这次他们采取的是人海战术,免疫细胞们会把结核杆菌团团围住,形成一种叫做肉牙肿的病变组织。慢慢的,这种致密的结构导致其中心的血管消失,最终形成一种干酪样坏死。对于 95%的感染者来说,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氧气的缺乏使其核杆菌们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潜伏性结核感染。至于这个包围圈究竟能持续多久,可能是 5 年、10年甚至永远。

当人的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衰弱或受到抑制的时候,包围圈中的细菌就会被激活,导致激发性即可感染。这时,肉芽肿的中心开始变软、液化,最后被细菌分解掉,大量的菌体被释放出来,随着剧烈的咳嗽排出体外,在肺部留下一个一个的空洞。这些空洞越聚越大,会破坏周围的血管,这就是晚期肺结核咳血的原因。

而还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他们在感染后会立即发病,这也叫原发性结核。在他们体内,结核杆菌和免疫细胞,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战线也是越拉越长。此时,在胸片上,你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病变组织。如果不加控制的话,细菌会进一步扩散,进入血液,到达各个器官,发展成为肺外结核。淋巴组织。没肠道、大脑和脊髓都会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但无论是哪一种感染,最终结核杆菌都会回到肺部,将它彻底摧毁。

其实,结核病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要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绝大部分哺乳动物、禽类,甚至是鱼都会被感染。一些动物还可能将结核病传染给人类,最常见的就是牛。在巴士消毒法发明以前,牛奶就是人感染牛结核病的主要媒介。至于这些结核杆菌究竟源于何处,目前尚存在争议。

考古学家们在华为名称的古代野牛骨骼中发现了结核病。这些野牛生活在距近17000多年前。 2015 年在位于地中海的亚特利特亚姆村出组了。9000多年前,人类海谷中也找到了结核杆菌。而一些更早的遗传学证迹表明,人类的结核杆菌大约出现在300多万年前,并最终跃迁到了动物身上。

关于结核病,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皇帝内经中,后来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化佗的中藏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我国自古以来更是有十疲九死的说法,而在欧洲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麻风病和黑子病的流行降低了人类对结合的关注。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一种叫瘰疬的疾病开始流行,这其实就是结核杆菌感染淋巴结的典型症状,他在当时也被叫做国王病。人们相信病人只要被国王摸一下就能痊愈。

据记载,路易十五在加冕当天就举行了一场将近2000人的触摸仪式。而从1660年到1685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更是对10万名患者施以援手。但那些得不到国王爱抚的人只能去理发店将重大的淋巴戳破。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和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结核病越来越猖獗。简单粗暴的传播方式使他跨越了阶级的界限,影响着每一个人。当时的人们把肺结核称为白色瘟疫,因为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色惨白。由于结核病的病程是如此的缓慢,以至于没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传染病,而是一种源自于人体本身的气质。患有结核病的人被认为是天生的虚弱、安静和多病。

于是在继词许来和爱伦坡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它逐渐变成了一种围绕着死亡的感伤文化。肺结核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死亡方式,患者可以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平行的接受自己的命运。而在19世纪的英格兰,结核并被认为与巫术有关,是一种对家族的诅咒。当一个承认爆发结核病时,人们就会怀疑死于结核的家族成员会变成吸血鬼,回来再传递给其他人。为了阻止吸血鬼,村民们会挖开他们的坟墓,将心脏取出、研碎,并强迫幸存者们喝下。

在1882年,柯克宣布他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因后,人们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它不再是人们口中甜蜜的死亡,而是来自于不卫生的移民和少数族裔。结核杆菌的发现也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因为害怕穿着长裙,穿过街道时会站到痰液,于是短裙开始流行。男性则担心胡须上会滋生结核杆菌,因此也就很少蓄胡子了。

甚至在装修时,大家会考虑到精美的维多利亚式窗帘和地毯中可能潜伏着大量细菌,很多人开始铺地板,瓷砖也是这个时候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洗手间里,因为它更易于清洁。

而人类关于结核病的治疗,可能比疾病本身的文字记载还要早。在古希腊,医生们会将结核病人安置在阿波罗的神庙里,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牛奶。这也是人类最早的疗养院。罗马医生盖伦曾指出,病人应搬离稠密的居住环境,到气候温和的北非去居住。他还在患者的食谱中加入了狼的肝脏和大象的尿液,并通过放血恢复体液的平衡。这种疗法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著名的诗人继慈呈身患肺结核,兼职药剂师的他,在亲自证明了口服水银无效后,又尝试了放血和饥饿疗法。但就在3年以后,肺结核还是夺去了他的生命。至此,经典疗法全部失败。

于是,法国人开始尝试用化学药物治疗肺结核,比如说碘。他们会把药物放在一个烧瓶中加热,产生的蒸汽通过一根玻璃管吸入。据记载,有13名患者在治疗后幸存了下来。而在德国,一名叫塞巴斯蒂安的神父声称坚持泡冷水澡,治好了他多年的肺结核。他认为冷水刺激人体,加速血液循环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他还出版了《我的水疗法》这本书,并于 1904 年被翻译成52种语言。水疗也开始在结核病治疗领域广为流传。而在人类探索结合病的过程中,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发明。

1815年,一个叫拉埃内克的法国医生站起了疗时,无意中将笔记本卷了起来,放在患者的胸口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仿佛听到了患者的心跳。木匠出身的他用黑檀木做了一个直径1.5英寸、长1英尺的圆筒,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听诊器。有了他,拉人内克很快就描述出了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和发病机制。但不幸的是,在10年后,他自己却因肺结核去世。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缓解肺结核的症状。

从1850年起,在西欧和美国相继开始流行一种结核疗养院。他们通常修建在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山里。在这儿,结合病人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和食物。定期检查,甚至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比如当时非常流行的人工气肺,它通过胸膜穿刺手术将氮气注入胸腔,从而使胸部塌陷,使受感染的结合性空腔闭合。后来,医生们还尝试将部分的肋骨摘除,切除掉患病的肺叶。

这种疗法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后,他的肺结核就再也没有复发过。后来,伦琴发现了X射线,医生们终于可以在不手术的情况下轻松监测患者病情的进展。可以说,肺结核的治疗时也奠定了现代胸外科的基础。

时间来到20世纪,弗莱明预计 28 年发现了青霉素,他在当时被认为是抗细菌感染的万能神药。但非常遗憾的是,青霉素对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毫无效果。人类开发的第一种抗结核药物是对氨基水杨酸,它属于1940年。6年后,美国罗克斯大学的教授瓦克斯曼发现了人类的第二种抗生素,也就是链霉素,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很快,链霉素就成了抗结核感染的特效药。但从这一天起,结核杆菌与药物的军备竞赛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由于结核病的病程很长,要想彻底治疗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规范的治疗、长期的单一用药加上细菌的自然突变,从1948年开始出现的单一耐药菌,到现在已经发现了对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具有抗性的结合杆菌。而人类也发明了包括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药物的联合化疗法。今天,主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已经多达5种。事实上,只要坚持正规治疗,95%以上的结合病都是可以被治愈的。

由于这些结合药物的发展,结合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趋势也开始下降。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艾滋滋病在全球的蔓延,结核病也开始卷土重来。一个是病毒,另一个是细菌。其实它俩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随着HIV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使得结核杆菌变得有机可循。据统计,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病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出20倍以上。全球大约有15%的人会同时感染这两种疾病。

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部分地区,这个数字甚至可以高达50%以上,平均每3名艾滋病患者中就有1人死于结核感染。1890年,科赫宣布他发现了一种能够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并将其命名为结核菌素。虽然后来证明他对预防结核病毫无效果,却因其独特的结构成了一种临床上检测结核杆菌必不可少的试剂。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而人类第一支真正能够预防结核病的疫苗,1920年由巴斯德研究所的卡尔梅特克界朗研制成功,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卡介苗。它也是目前全球使用时间最长的疫苗,接种人数已经超过了40亿。

卡介苗最初由人结核杆菌的近亲牛结核杆菌传代200多次后解毒得到的。这个关系是不是很像天花和牛豆,但不同的是,这个疫苗是口服的。可以想象,在当时,能够预防结核病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当卡介苗于1921年在法国首次公开接种后,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有结核病家庭时的儿童来到巴斯德研究所接种疫苗。但好景不长,在1929年的12月,德国里贝克的一家医院给251名新生儿接用了含有带毒结核杆菌的疫苗,最终导致72名儿童死于结核病。

但尽管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卡建苗在全球的接种仍然在继续,还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接种方式。没错,这也就是大家胳膊上这个疤痕的由来。它是我们接种过卡介疫苗的证明。虽然这种疫苗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它的有效性到底是多少。根据全球三十几年来临床观察的数据显示,卡介苗对结核病的保护率被0到80%。你没有听错,是0。首先,它在成人体内对任何形式的结合感染都没有预防作用。其次,儿童通过加强注射的方式也不能得到更为持久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卡介苗毫无意义。

在我国,每个孩子出生后都要接种两种疫苗,一个是乙肝疫苗,另一种就是卡介苗。它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结核性脑膜炎和由结核杆菌引发的其他重症感染。直到今天,所有的国家都会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卡介苗接种,它仍然是人类预防结合病的最有效手段。

白色幽灵-结核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