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赋、短赋及骚赋、辞赋(正式赋):赋的原理与形成

2022-04-02 11:30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什么是“赋”?韵文!

赋 是一种文体。什么文体呢? 赋 是一种韵文, 赋 这个东西最最基本的就是必须要押韵,韵是赋的唯二基础组成要素之一。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赋失去了押韵,就好像蒸馒头的时候不放酵母一样,不押韵的没法叫赋,也就是篇文儿;不放酵母蒸出来也没法叫白面馒头,只是块儿死面疙瘩。无韵不可成诗(指古诗)、亦是无韵不可成赋(所有种类的赋)。因为, 赋 从本质上来说,其实还算属于诗歌的一种。


·“赋”与散文、诗、散文诗

日常讨论 赋 这种文体,我们常常会把它比作是古代的“散文诗”。但实际上,赋 只是类似于散文诗的“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这一特点,而非可以把两者看作同一类文体。这么说可能有点儿绕啊,就是说,赋 与 散文诗 这两种文体在创作理念上明明有不小的差异,但由于两者都具有“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这一特点,所以会被相提并论。

更有甚者,同样都是“介于”,但两者“介”的也不一样;再加上古代的 散文与诗 跟 现代的 散文与诗 本身就存在的差异,所以把赋当成文言版的散文诗的认识,以及还没有认识到、但心里把赋当成语言“诗化”的文章的观念,统统都是背离了“赋”的主旨理念的、极其错误的。


·在文体之前的“赋”

我们从赋的本质来开始讲,最早称“赋”这个词语,便是总结于《诗经》的“赋、比、兴”这三种基本的文学创作手法之一,也就是对事物、对景色的详细的、诗化的描写,这也是赋这种文体的理念根源。

在紧随《诗经》靠儒家在全国开枝散叶的战国时代(孔子编订《诗》到战国最多过了20年的样子),正是“百家争鸣”的全盛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的速度到了一个顶峰,在诸子散文当中,开始形成了用“赋”这种描写手法来作名字的文体,也就是“短赋”。此时的短赋,是散文中的一个部分,但如果把它单列出来,仍然可以是诗歌。


·在诗歌之后的“赋”

同时,赋做为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文体,在形成的变革之中是从 诗、文 这两个方面一齐开进的。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诗人”、“骚体诗人”,所创造、发扬的楚辞(楚词),又被称为“骚赋”。也就是 楚辞体或者叫骚体 的这种文学作品,既是诗歌,又是赋。楚辞/骚赋 也被看作是从诗到赋的过渡角色,或者更可以称为 参考标准 ;它两者都是,卡在边儿上,从这儿,往左的为诗,往右的为赋。


·赋圣,带来正式的 赋

到汉代的时候,主要是靠司马相如这位独步一时的大家,正式地确立了“赋”的体例,说白了,就是:司马相如是第一个把自己的作品叫在“某某赋”的文学家。此时的赋被称为“辞赋”,主要盛行于两汉及 三国魏晋的小部分 ,因此也常被冠以 以朝代为名的“汉赋”之称,这是最开始的、最标准的“赋”。至今提起赋来,还怎么也绕不开“汉赋四大家”,尤其是可当领头羊司马长卿啊,凭“辞宗”、“赋圣”那更是跻身到了“圣人”之列。

诗赋、短赋及骚赋、辞赋(正式赋):赋的原理与形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