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负面评价,四个步骤帮你化解负面情绪
有小伙伴在进化营问,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负面评价?
比如父母老师的批评,同事领导的质疑,同学朋友的嘲笑等等,都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产生焦虑和精神内耗。
我们如何有效处理和应对?
这篇文章给你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

当我们遭遇别人的指责、批评、否定、质疑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我们要意识到,所有人在遭遇到负面的评价时,几乎本能地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自我意识越强的人,受到的负面反应越大,这等同于别人在我们身上打了一拳。
别人的语言攻击,就像对我们自我主体的侵犯和攻击。
但是,如何面对负面评价,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
当面对负面评价,成熟的人首先做的,不是直接基于本能做出反应,而是会暂定一下。
克制自己做出基于本能情绪回应的冲动,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第二,我们要意识到,情绪是来自于认知,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认知,不是来自于感知。
我们之所以对他人的评价产生负面情绪,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伤害到了我们,而是我们大脑对他人评价的解读,让我们产生了自我伤害。
除非是语言暴力会带来直接伤害,大部分情绪感受都是我们对评价的解读带来的。
一个街边的疯子骂你,和你身边的同事骂你,你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


第三,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稍微冷静了一点,然后开始启动理性思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负面评价之所以会带来情绪,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很多人遭遇负面评价时,就很容易产生联想和认同感。
比如别人说你是一个粗心的人,你就会很快想起之前粗心的经历,然后对号入座。
一旦产生了这种认同感,就会激发自责、自卑、内疚、不自信等等负面情绪,由此开启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在理性评估之前,首先要把当下的事实和过去的记忆做一定区隔。
尽量控制联想,而控制联想的一个关键是改变“语言”的性质。
这时候我可以把“攻击、谩骂、否定、质疑”这些词语,换成更中性的“评价”,谩骂和质疑很容易触发联想,而“评价”则比较中性。


接下来,然后我们开始评估,他人的“评价”属于什么类型?我们可以简单把他人的评价分成四个类型:
第一,人身攻击,情绪发泄。
那这个时候你只区分“情绪和事实”就可以了,如果只是攻击,那可以回怼或者远离,这个其实很难真的伤害到你。
第二,事实评价。
比如别人指出了你的文案有一个逻辑问题,但并没有说其他。
而这个时候,有的人可能就会认为,别人是在贬低你写文案的能力。但别人也许仅仅是刚好看到了这个错误,提醒你而已,你要分清楚:事实与评价。
回归事实,不要做过度评价归纳,做错了改正就好。
第三,价值否定。
比如有人说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怎么连基本的需求文档都不会写?
这个时候别人就是在质疑你的能力或者价值,不仅仅是质疑某个具体的事实,而是放大了事实的影响范围。
但你要区分:事实与价值。看别人是不是做了过度概括或者评价。
因为不会写需求文档,就不算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可能不是的,别人只是放大了事实,对事实进行了过度概括。如
果你意识到确实是能力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坦然接受,并提升能力。
第四,价值观/道德观否定,或者说人格否定。
这种否定的程度更高,带来的情绪对抗也更激烈。有人说你人品有问题。
比如有人说你是一个“爱PUA”下属的领导,说你是一个只知道甩锅,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的领导等等,这个时候他们不是在否定你的能力,而是在否定你这个人,或者说你的自我主体性遭到了质疑,这种攻击强度是最强烈的,所以我们往往的情绪反应也比较大。


如果这个时候,评价的这个人还是你的领导、下属或者比较亲近的人,那么这种评价所带来的伤害是最大的,因为你会潜意识告诉自己,我可能真的是这么一个人,是自我认同让我们产生了更强烈的负面情绪。
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认识你自己”就非常关键了,我们之所以能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清晰而稳定的“自我认知”。
我们对自己的能力、道德、价值没有清晰的定位,所以一旦遭遇外界的风吹草动,就会左右摇摆。
但有两点你需要意识到。


第一是:你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改变,或者说他人的评价总是存在偏差。
第二是:你的人格品质不是外在决定的,而是你内在动机决定的。
大部分情况下,你的动机没有问题,那么被人的质疑,你知道别人是误会了。
而相反,如果被人的质疑让你产生了很强烈的负面情绪,你就需要反思一下,你的行为动机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总之,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认知的水平,对自我道德感、价值感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那么你就拥有了更坚强的“内核”。
其他人的攻击、谩骂、否定、批评、质疑,都很难真的伤害到你,因为,你会根据你的“内核”去分辨他们的评价是否客观,如果是客观的,那么我们就再打磨我们的内核,如果不是客观的,完全可以平静而礼貌地回应。
而相反,一个人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识,那么就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一旦面临别人的否定和质疑,哪怕一个鄙视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评价,自己都会自己郁闷半天,这就是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致力于“认知你自己”,这是我们一生的修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跟王阳明的致良知很类似,不断在实践中磨炼,不断的打磨那个真实的自我,让自我变得既有韧性,也有强度。
你才能坦然面对外在的、内在的各种质疑、否定、赞美、夸奖,你都可以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它们,坦然面对,并理性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