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合系哪怕知道创业很难,也在顶住压力去走向成功
一、天花板、天花板、天花板
第一个问题是创业赛道的选择。
对于CEO而言,我认为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对创业公司来说,聪明和勤奋只是基本门槛。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你再努力再聪明都没有用。
创业前,我思考的最关键的事情是:创业赛道到底怎么选?天花板很关键。如果你选的赛道天花板是个万亿市场,就好玩很多。如果天花板很低,你还想做成一个上市公司,我的建议是,还是别干了。
1.产业复合年均增长率
无论你选择什么消费品类,一定要计算你有多少用户。一旦你选择了一个很少人用的品类,随便你怎么折腾,起点就能看到终点。
选择方向时,一定要对CAGR(产业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敏感。CAGR很高说明天花板很高。当然,CAGR很低时也有可能天花板很高,说明是个超级红海市场。
大家有没有在CAGR超过100%的行业创过业?我经历过,这种增长速度,想都不用想都可以进去创业。为何高榕会投拼多多?就是看到了这家公司恐怖的增长速度。
如果CAGR很低,低于10%,除非是国家项目或民生项目,否则哪怕做到行业第一又怎样呢?
创业的不可能三角,尤其是消费上,你很难找到用户渗透率、消费频次、客单价都很高的品类。你们要做个抉择。
用户渗透率高的百分之百是红海。
这三者之间,我认为消费频次很重要。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低频的行业,你打广告的效率比别人低很多,投完后要做好长期教育市场的准备,你要熬,熬到“剩者为王”。
高频有什么好处?你可以快速试错,快速获得反馈,所有的营销转化效果都可以乘以N,它是一个指数型增长。
当然,还有一些低频、高客单的行业也是好行业,但这些行业往往都有巨头。
你得分清田里的、锅里的、碗里的。初创时,创始人会特别激动地告诉大家,自己进入了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但你要算清楚自己碗里的有多大,否则真的是自嗨。
当时,我也觉得我进入了一个万亿级市场:海天顶峰期的市值接近7000亿元了,调味品市场大得一塌糊涂。但我发现,酱油这个品类在调味品里就占了30%-40%。去掉酱油,基本上也就是小几千亿元的市场。
在天花板这件事情上,最忌讳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很多创始人一上来就特别喜欢讲二级火箭的故事。但我告诉大家,投资人对这个不感冒:你一级火箭做好了再跟我说二级火箭。千万不要把二级火箭的故事讲得比一级火箭还精彩,不然你怎么不直接去做二级火箭?
消费品最好的、最幸福的是,你有一个拳头产品,在一个品类里就可以做到10亿元。(这样)你的战略、组织、资源全部开始分叉。
所以,消费品公司能否做好,第一个判断就是,你是否有一款产品可以做到10亿元,能做到就是一个性感的故事。因为你的一级火箭很强壮,二级火箭才能搭上一级火箭的力量。
2.天花板决定人才梯队
什么样的产业,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小赛道留不住好人才。你的赛道天花板越高,招人越容易;如果你的赛道天花板不够高,一流人才跟你关系不大。
如果今天你搞新能源行业,跟特斯拉一样,常青藤的学生你都可以招到。原来在饿了么的时候,当10平方公里内有1000张订单同时发生,分配给谁效率最高,就涉及算法,那时候外卖、零售代表未来,招人特别容易。
人才吸引人才。很多时候,大家说招聘靠HR,但在我眼里,招聘就是靠人才。公司人才越多越好招,公司人才不多,招了也留不住。
A player 找 A player,B player 找 C player。如果你是一流的人才,你能招进来的基本上都是一流人才;如果你是一个二流的人才,你招进来的基本上是三流的人才。
这就会导致一个效应,你的公司越强则越强,越差则越差,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3.天花板决定人生效率
原来在饿了么的时候,张旭豪天天都在讲,创业这件事情最怕的什么?我们折腾了好多年,转身一看,我们在一个小市场里。
相信每一个创始人在创业之初,一定承诺过团队买别墅、买好车。但当你创业很多年,发现自己在小水泊里,吹过的牛很难圆过来的时候,你就会痛苦。
对于创始团队来说,创业三四年,没有可观的经济、经验回报的话,大家肯定接受不了。这说明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人生效率会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