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涡扇预警机?还真有人搞过!(完整篇)


说起航母上的固定翼的预警机,大多数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国海军的E2D,似乎涡桨预警机就应该是航母上的标配。其实看看E2D的最大弹射起飞重量,并没有超过很多重型舰载攻击舰。这说明用和战斗机一样的涡扇发动机当动力的飞机,同样可以当预警机。而且即使装备不带加力的涡扇发动机的喷气式飞机的推重比也远远超过任何涡桨飞机,这样就会彻底解决滑跃起飞方式的航母,不适合和弹射起飞航母一样用涡桨预警机的矛盾。让现在的滑跃航母立即结束用直升机客串预警机,预警能力严重不足的尴尬。
而且涡桨飞机在空间狭窄的航母飞行甲板上运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两个巨大的涡桨一旦转动起来,就像两片杀伤力惊人的大直径电锯,经常有头脑不清醒的舰员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置于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的范围之内,后果是什么不言而喻。美国的E2D几乎在航母上每年都会造成这类严重事故。
若把所有固定翼舰载机都换成涡扇发动机,那么任何舰员都会下意识的避免自己跑到喷火的的发动机的后面;而被吸入发动机的进气道的概率也极低。但是有几架涡桨在甲板上,稍微低头不看路,可能就再也没机会想明白了。明知如此,为何至今有航母、已经配备固定翼预警机和准备为航母配备固定翼预警机的国家,基本方案还是都和E2D大同小异呢?
实际上,在苏联时代,还真的搞过一种涡扇喷气发动机的固定翼预警机,这就是安71。
不过这种飞机到现在已经是稀罕物了,很多人都把他忘了。安71预警机似乎一开始就是为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滑跃起飞设计的。除了两台涡扇发动机,还额外加装了一台涡喷发动机作为起飞辅助。增加推力以适合滑跃起飞。安71预警机,是从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安72双发短距起落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上航母的作用与美国的E2C基本相同。
安71是作为苏联海军的舰载预警机而设计的,目的是支援雅克38战斗机与苏联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作战。该机的研制工作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研发生产工作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1984年外界才知道该机已经生产,由于独树一帜而受到西方的极大关注 。

美国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发展出了E2系列舰载预警机。苏联军方却不够重视,直到1982年叙利亚空军和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的空战,苏联飞机被剃了光头,才让苏联军方意识到预警机的重要性。苏联海军也想一步到位的装备和E2一样的弹射预警机,却没有合适的飞机平台。此时安东诺夫的双引擎短距离起降轻型运输机被发现适合改装。这样就出现了安71!苏联海军准备立即将他装备到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上,在设计方案中,安71理论上也完全能够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上以滑跃的方式起飞。但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仅有的3架安71,归乌克兰所有。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拉到了俄罗斯联邦,瓦良格号还是半成品,乌里扬诺夫号被拆毁了。以致该型机投入使用后没有配套的航母,不久便全部退出现役。
1995年,俄罗斯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进行了安74的起降实验,紧接着由于经费问题俄军方停止了相关实验,预警机上滑跃航母的工作就不了了之。
安71涡扇预警机沿用了安72运输机的机身,采用悬臂式上单翼,机翼上装有双缝后缘襟翼,外段为三缝后缘襟翼,两台发动机装在机翼前上方,使尾喷流沿上机翼表面流向后方,以改善翼面的流动状态,增加机翼升力。同时,可以配合吹气襟翼使起飞、降落时的低速稳定飞行状态获得一定保证。短距离性能优异是可以上航母的关键。
安71的主要机戴电子设备有“量子”预警雷达,电子情报和高频电子系统,自动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MK-12敌我识别器等,该机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扁圆形旋转雷达无线罩不是位于机身上部,而是装在飞机的垂直尾翼上,其旋转雷达天线每分钟可旋转6周。“量子”雷达能进行360度扫瞄,可监视从海平面到13000米高空、37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该机载员6人,可同时发现300个目标并自动跟踪其中120个目标。机身长度23.5米,翼展31.89米;机高9.20米;动力翼上2台“进步”D-436K/T3涡扇发动机,尾部1台RD-38A涡喷发动机。空重19.7吨;最大起飞重量32吨;最大推力20吨;最大速度6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53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0800米;滞空时间5小时。
为了缩短起飞距离和在一台主引擎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起飞成功,安71的机尾部分接受了改造,额外装入一台起飞用涡喷,第三台发动机的进气口位于机身上方,在巡航状态下进气口与这台发动机便会关闭。这款涡喷也是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起飞引擎。
安71预警机原本准备服役于苏联海军的“第比利斯”号航母上,这艘航母后来改名为库兹涅佐夫号。1991年苏联解体,这3架专用预警机和航母本身分道扬镳。以致该型机不久便退出现役。因机身过长过高及机载设备和系统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苏联解体缺少资金等原因,这种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寿命很短,在生产了3架后便停止了研制,整个项目黯然收场。

与大多数现役预警机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安71预警机的预警雷达很有创意的安装在了垂直安定面上,而不是在机身重心附近另行安装支架进行支撑。预警转盘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起到了飞机后平尾的作用。这样做直观的好处自然是减少了机身的改装工作量,当然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直接使得飞机重心后移。对比安71与原型机安72,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安71预警机的垂直尾翼由后倾改为了非常罕见的前倾,以削弱雷达后置对重心带来的不良影响。
通过减少改装工作量和额外的雷达支撑组件,安71成功的实现了上舰所需要的“减重”目标。使用2台涡扇发动机的安71最大起飞重量为33吨。苏联解体前夕,安71已经被选为苏联的下一代舰载预警机,并搭配在新建的核动力航母上。
生不逢时的安71预警机与安东诺夫设计局一样是地地道道的乌克兰产品。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制造的安71很难在被俄罗斯海军拉走的航母上服役,而缺钱的俄罗斯也没有能力为滑跃起飞的库兹涅佐夫号提供足够的资金研制合适的固定翼预警机。不过依靠两台涡扇和一台附加涡喷发动机所提供的强大推重比,安71可以不依靠弹射器从1143.5级航母的滑跃甲板直接起飞。如果稍作改造,同样可以弹射起飞。
原型机在前苏联各地域和气象条件下进行了多次试飞,在与安71实施协同行动的情况下战斗机部队的作战成效能够提高3倍。项目结束后,2架原型机被乌克兰方面封存。直到今天俄罗斯也没有任何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只能用预警直升机临时对付,不过现在恐怕连航母本身也出问题了。

安71上一共可以搭载6人,工作效率和可以搭载6到7人的E2D差不多,现代预警技术进步也很快,雷达等主要设备也可以进行现代化改装。唯一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滞空时间只有5小时;比E2系列少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这一个小时的空挡本身很重要。因为现代海战不分白天黑夜,原则上一艘航母需要携带4架预警机,每架在空中值班6小时,才能全天候满足无缝隙的空中预警,而要满足滞空6小时,那么本身飞机的续航时间就应该在7小时以上才能确保起降时间的充裕。在这方面涡桨飞机比涡扇有先天的滞空优势,滞空优势的前提是油耗更低,目前还没有彻底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涡桨飞机比涡扇能更好的充当航母预警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