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之座】《仁王2》中那些NPC刀冢背后的故事——薄明篇(上):千古兴亡多少事

为庆祝本系列拖更1周年,Up主决定更新1篇作为庆祝!
实际上是Up主终于从疫情防控工作中解放出来了,看样子是能歇一段时间,就以这个势头争取在下一份工作到来之前把《仁王2》剩下的内容全部更新完吧!(大概

作为《仁王2》故事尾声的开幕之章,薄明篇在篇章末尾开启了本体剧情故事的非历史部分,由此开始的《仁王2》故事彻底脱离了现实历史,进入虚构情节。
薄明篇的主线剧情虽然有三个关卡,但实际上只对应了两场战役:北之庄城之战与小牧 · 长久手之战。历史上的羽柴秀吉通过这两场战役完成了对织田信长政治遗产的继承,正式向“天下人”的目标迈进;而在游戏中,受欲望驱使的藤吉郎在果心居士的蛊惑下最终魔化,在亲手“斩杀”了和自己一路走来的主角之后,也迈上了权力的巅峰。
本篇的主题Up主构思了很久,最终选择了辛弃疾《南乡子》中的这一句。本篇的刀冢人物数量较多,各自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年代差距较大,因此本篇的内容将更加侧重于讲述刀冢主人的生平与所属家族势力的兴衰之间的联系。

地点:北之庄城
1、柴田胜丰
位置:入城后以木灵神社为标的右转后直行

制作组将柴田胜丰的血刀冢放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作为玩家在本篇正常流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史实人物血刀冢,柴田胜丰本人也确实是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争锋过程中第一个去世的关键人物。
柴田胜丰,柴田家臣,柴田胜家的侄子兼养子,其母为柴田胜家姐妹,父亲为胜家麾下家臣。
柴田胜丰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天正元年(1573年)。这一年,织田家与将军足利义昭反目,双方开始公开对抗,柴田胜家作为织田军大将与将军方作战,而柴田胜丰也跟随养父一起参与了整场战事。
说到这里,Up主不得不提一件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的有意思的事。在日本历史学者柴辻俊六的《织田政权的形成与地域支配》一书中记载,当年4月织田信长本人率部上京后,京都下京地区曾向信长本人“捐献”矢钱(即地方向民众征收的军粮赋税)银250枚,同时又向柴田胜家所部“捐献”银190枚;而在另一位日本历史学者谷口克广的《织田信长家臣人名辞典》中称,柴田胜丰在跟随养父在京中活动期间获赐银515匁(日本古代货币单位,明治维新后1匁=3.75g)——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柴田胜丰获得的所谓赏赐,很可能就来自下京捐献的这笔矢钱。
天正三年(1575年)年末,越前地区的一向一揆在织田家的攻势下覆灭。为加强对越前地区的控制和便于对北陆实施征伐,柴田胜家被信长委任为北陆方面的总大将,柴田胜丰也跟随养父入主越前,获封越前坂井郡丰原寺地区。作为一所天台宗寺院,丰原寺在越前一向一揆爆发后曾数度遭遇战火,惨遭破坏,柴田胜丰赴任后,不仅在此修筑了丰原寺城作为居城,更重新修复了被战火破坏的丰原寺僧坊,为丰原寺的复兴打下基础;不久,柴田胜家完成了对居城北之庄城的修筑,柴田胜丰也因此在天正四年(1576年)被转封至越前坂井郡丸冈地区,在此修筑了北之庄城的支城丸冈城。据《武家事纪》记载,此时柴田胜丰的知行为4万5000石。
天正九年(1581年),柴田胜丰作为越前众的代表之一前往京都参与君主织田信长举办的“京都御馬揃え”——越前众以总大将柴田胜家为首,其余代表为柴田胜丰、柴田胜政、不破光治、前田利家、金森长近和原长赖。此名单中,除胜丰、胜政二人外,余众皆是信长派给胜家的与力,可见此时的胜丰在柴田一门中似乎未受到过分的冷落。
随后时间来到作为历史转折点的天正十年(1582年)。当年6月,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及其继承人织田信忠身亡;紧接着在随后的山崎合战中,明智光秀又被羽柴秀吉击败,身死国灭;当月底,织田家以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四位重臣为首,在尾张国清洲城召开了清洲会议商讨织田家继承人及各方领土问题。在会上众人达成的关于领土的协议中,羽柴秀吉获得了离自己新居城姬路城更近的周边诸国约28万石的新领地的统治权,而将包括旧居城长滨城在内的北近江旧领约12万石让给了柴田胜家。会后,柴田胜家将这一部分领土统一委任给了柴田胜丰,柴田胜丰得以入主长滨城,并由此成为柴田一门中石高最多的养子。
当然,柴田胜丰对北近江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仅在清洲会议结束5个月后,也就是当年11月,羽柴秀吉便公开宣布拥立织田信雄为织田家督,清洲会议上达成的一切协议也就此成为一纸空文。12月,羽柴秀吉正式同柴田胜家开战,举兵进攻北近江,将长滨城包围,作为守将的柴田胜丰接受了羽柴军大谷吉继的调略,未经任何抵抗便开城投降,北近江重回羽柴秀吉的统治之下。关于柴田胜丰投降羽柴军的原因各方说法不一,当然Up主也认为柴田胜丰的投降大概率不会是单方面因素导致的,因此总结各方说法后得出如下结论——
①从内部原因来看:首先,柴田胜丰被授予北近江的时间仅有5个月,实际控制时间很可能连3个月都不到,来不及建立起实际有效的统治;其次,柴田胜丰同养父柴田胜家之间可能因某些事情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具体原因各方说法不一,包括胜家更换继承人说、柴田胜丰与佐久间盛政内斗说、胜家疏远胜丰说等;另外,柴田胜丰本人在羽柴军进攻时很可能已经身体抱恙,健康状况堪忧……或许正是以上种种因素降低了柴田胜丰对羽柴军的抵抗意志。
②从外部原因来看:作为自己经营多年的旧领,羽柴秀吉在北近江地区显然有着相当强大的号召力,包括负责调略柴田胜丰的大谷吉继在内,其家臣团中有大量人员均为近江出身;同时,羽柴军在军事行动上更掌握着主动权和地理优势:柴田胜家曾于11月双方矛盾激化后以前田利家、金森长近、不破胜光三人为中间人,同羽柴秀吉一方进行和议交涉——此举是柴田胜家为了避免羽柴秀吉趁冬季北陆降雪妨碍己方行军时出兵而做出的缓兵之计,然而羽柴秀吉虽表面上接受和议,但依旧选择在12月入冬后出兵北近江。柴田胜丰大概也深知,即便固守长滨城,北陆方面在入冬后也很难会有援军赶来,因此才更倾向于投降。
投降后的柴田胜丰随即前往京都开始自己的疗养生活,但也许是始终忘不了自己在养父麾下的那段岁月,于是无法亲临战场的他在养病期间指派了自己的家老山路正国率自军加入羽柴军的战斗序列对抗柴田军。
天正十一年(1583年)4月,柴田胜丰在京都病逝;数日后,贱岳合战爆发,柴田军败退;当月底,北之庄城陷落,柴田胜家自杀身亡,柴田一门覆灭。

2、山路正国
位置:第二座大钟所在的常暗区域入口处

在上文中我们曾提到,柴田胜丰投降羽柴军后,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指挥军队,因此他将军队的指挥权委任给了自己的首席家老山路正国,也就是此血刀冢的主人。
山路正国,柴田家臣,柴田胜丰的首席家老,于贱岳合战中战死。
山路正国疑似出身于伊势的国众山路家,其父山路正幽、兄长山路弹正少弼是伊势国司北畠家近臣神户家的家老,伊势高冈城主——之所以标注“疑似”,是因为Up主虽然没有找到山路正国明确出身于伊势山路家的记载,但却从间接证据中得到了较为可信的推论:
【以下灰字部分为Up主找到的间接证据,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此处,不影响阅读】
其一,根据日本学者藤田精一所著《楠氏后裔楠正具精说》中引用《全休庵楠系图》里所载,楠木氏嫡流伊势楠木氏第5代家主楠木正充长子名为楠木正统,其人因不明原因迁居到了山路家居城伊势国高冈城,并改名为马路宫内,其子马路正赖出仕于山路正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路正国与伊势高冈山路家之间确实应该存在着某种联系。
其二,根据网络百科所说,福岛正则家臣长尾一胜原名山路久之丞,为山路弹正少弼、山路正国之弟,虽然关于此人的身份Up主并未找到实证,但Up主认为此人的身份大概不会是空穴来风,因此也将此作为间接证据罗列于此。
永禄十一年(1568年),神户家因抵抗失败臣服于进攻伊势的织田军,被迫接受织田信长以其三子织田信孝入嗣神户家的要求,山路家也跟随主家一起结束了对织田军的作战。元龟元年(1570年),织田信长以神户家时任当主神户具盛和织田信孝不和为由,强迫神户具盛隐居,由织田信孝继任神户家家主——此举引发了以家老山路弹正少弼在内的一众神户家臣的反对,而织田信孝也借此机会,于元龟二年(1571年)继任家督后,将忠于神户家的120多名旧臣驱逐残害殆尽,山路弹正少弼也因此被迫自杀身亡,山路家走向没落,山路正国大概也是于此事后才转仕于柴田胜家。
山路正国最初并不是柴田胜丰的家老,然而因为信息失载,我们也很难得知其人在柴田胜家麾下担纲什么样的职务。天正十年(1582年)清洲会议后,柴田胜丰得到北近江新领,此时山路正国才以柴田胜丰家老的身份随其一同前往长滨城;当年12月,羽柴军进攻北近江,柴田胜丰率众投降,山路正国也随之成为羽柴军的一员,并被要求代替因病无法出阵的柴田胜丰统帅自军。
天正十一年(1583年)3月,为回应羽柴军的进攻,柴田胜家率领佐久间盛政、前田利家等约3万兵马进兵北近江,而此时正在伊势对抗泷川一益的羽柴秀吉得知消息后即刻率众返回防备,双方围绕近江余吴湖周围的山地建立起众多城砦南北相峙,伺机寻求战机。此战中山路正国所部被配置在木村定重、木村兹重父子麾下,负责固守靠近前线的堂木山砦——主流说法认为羽柴秀吉如此布置是因为对山路正国等柴田降将的不信任,不愿意将其安排到更靠近羽柴军本阵所在的木之本附近,因此才派木村父子对其进行监视。
当然,山路正国也确实不负羽柴秀吉所望的接受了佐久间盛政的调略,于战前回归了柴田军。
贱岳合战于双方对峙次月,也就是4月中旬正式打响。柴田胜家在得知羽柴秀吉因征讨再度起兵的织田信孝与泷川一益而离开近江前往美浓大垣城后,觉得时机来临,于是便以佐久间盛政为主,柴田胜政、前田利家为辅,向羽柴军中川清秀控制的大岩山砦发起了进攻。
关于柴田军是如何得知秀吉前往大垣城这一情报的,多数网络百科和网络文章都将之与山路正国的反叛联系在一起,但这其实是错误的——正如前文所说,羽柴秀吉出兵美浓大垣城是为了应对突然起事的织田信孝和泷川一益,而这二人起事的时间是4月16日,但山路正国早在4月13日就已经背离羽柴军前往佐久间盛政麾下,因此该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佐久间盛政本部的溃败宣告着柴田军在贱岳合战中的失利,山路正国最终也以柴田军武将的身份战死在贱岳的战场之上。关于讨取其人的这项战功的归属,后世各方记录说法不一:最初这份功劳被按在“贱岳七本枪”之一的加藤清正头上,这也是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种说法;而在昭和年间出版的《东浅井郡志》中则有羽柴秀胜的家臣渡边了将其逐杀的记载;目前最新的说法中则称是由羽柴秀吉的“黄母衣衆”成员大盐正贞的家臣所讨取——至于以上说法何者为真,就有待各方证实了。

3、佐久间盛政
位置:前田利家Boss战场地前狭间的楼梯之下

如果说因为日本没有官修史书的原因导致很多武将的生平记录看起来很像演义小说,那么佐久间盛政的生平记录绝对是一众演义中的翘楚。
佐久间盛政,织田家臣,出身于尾张佐久间家,佐久间盛次与柴田胜家姐妹之子,因其官途为玄蕃允,所以又被称为“佐久间玄蕃”。
佐久间家侍奉织田家的历史可谓由来已久:现有的史料最早可以查阅到包括盛政的祖父佐久间盛重在内的数名佐久间一族中人在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麾下出仕和任职的记录;在盛政的父辈时期,父亲盛次、从叔父佐久间大学、佐久间信盛等人又进一步跻身织田重臣行列,并在织田信长继任家督后给予其支持,为其执政早期稳固统治权提供政治、军事上的协助——佐久间大学甚至在桶狭间合战中为固守丸根砦而战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佐久间家在信长一众家臣中都占据着相当超然的地位。
永禄十一年(1568年),时年14岁的佐久间盛政同父亲盛次一起跟随君主织田信长上洛,并在同近江六角家之间爆发的观音寺城之战中完成了自己的初阵;另相关记载称其父盛次在当年11月进攻观音寺城的支城箕作城时战死——虽然此处所记载的时间与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时间相冲突,但佐久间盛次战死的情况或许并不是假的。
父亲之死改变了佐久间兄弟们日后的生活轨迹:身为大哥的盛政成为了自家的当主,继续侍奉君主信长;二弟佐久间安政被配置于从叔佐久间信盛麾下,后成为畠山家臣保田知宗的婿养子;三弟先是被母方的亲戚柴田胜宣收养,改名柴田胜政,后因柴田胜宣战死的缘故又成为舅父柴田胜家的养子;四弟佐久间胜之当时尚不满1岁,被舅父胜家收养,后成为佐佐成政的婿养子。
因为同佐久间和柴田之间的亲戚关系,作为织田直臣的佐久间盛政在战场上经常被信长要求配合柴田胜家或佐久间信盛作战。天正三年(1575年),织田信长亲率大军平定了越前一向一揆,随后任命柴田胜家为北陆方面总大将,佐久间盛政与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拜乡家嘉等人共同担任其与力——佐久间盛政由此开始名正言顺的加盟柴田军团。天正四年(1576年),佐久间盛政因成功救援受加贺一向一揆进攻的加贺江沼郡大圣寺城而被柴田胜家委任为大圣寺城主,负责修整这座织田军在加贺地区的“桥头堡”。
天正五年(1577年),位于越后的上杉谦信率军南下进攻能登国畠山家,包围其居城七尾城,畠山家以重臣长续连之子长连龙作为使者向织田军求援。得到消息后的信长以柴田胜家为总大将率军前往救援七尾城,但援军却因未能第一时间得知七尾城陷落的消息而不得不直面前来阻击的上杉军的兵锋,虽然柴田胜家及时选择了撤军,但当晚还是因上杉军的追击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后为加强对上杉军的防备,当年10月,佐久间盛政奉信长之命在加贺能美郡御幸塚地区修筑了城砦——但随着次年上杉谦信的去世,这些守备工事并没有实现其预定的用途。
天正八年(1580年),在上杉谦信继任者上杉景胜的支持下,加贺一向一揆再度兴起,负责守备加贺的佐久间盛政当机立断率军将其击溃,并配合柴田军势顺势将加贺一向一揆大本营尾山御坊攻陷。战后,佐久间盛政因功被授予南加贺的领地,而后其在尾山御坊的遗址上修筑了自己的居城金泽城;与此同时,时任织田家畿内总大将的佐久间信盛因消极怠战等原因遭到君主织田信长的责问,并在随后被逐出了织田家,曾经侍奉于从叔麾下的盛政之弟佐久间安政连同其岳父保田知宗一起加入到了柴田胜家的麾下——连同成为柴田胜家养子的胜政、胜之在内,佐久间四兄弟终于在时隔多年后再度重聚于柴田军团之下。
天正九年(1581年),上杉军趁柴田胜家率越前众前往京都参与“京都御馬揃え”之际,联合以加贺石川郡白山麓一向宗门徒为主的加贺一向一揆残党再度侵入加贺,夺取了北加贺地区的鸟越城和二曲城。负责留守的佐久间盛政虽然当时未能成功救援鸟越城,但却在当年和次年通过两场对鸟越城的攻防战击败了上杉军入侵的军势,并彻底消灭了白山麓一向一揆——战后,佐久间盛政获得了“鬼玄蕃”的称号。
天正10年(1582年)3月,随着加贺一向一揆的平定,柴田胜家开始向上杉军发起进攻,佐久间盛政亦率自军参与其军势,双方在越中鱼津城等地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攻防战,最终上杉军不敌,越中鱼津城、松仓城于当年6月3日落入柴田军控制之下。然而,就在柴田军还未来得及庆祝胜利之际,畿内突然传来消息,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与其长子织田信忠已于昨日身亡,得知此消息的柴田胜家于6月6日率军撤离越中,预备讨伐明智光秀,鱼津城、松仓城也因统治未稳再度落入上杉军之手。
借本能寺之变织田家内部动乱之际,上杉家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曾经的能登大名畠山家的家臣温井景隆与三宅长盛等人向上杉景胜借兵重回能登,随后又联合了能登石动山地区的反织田寺庙势力,于当年6月底向驻守能登小丸山城的前田利家发起了进攻。为抵御国内叛军,前田利家一面率众出击将叛军分割为荒山城、石动山两个阵地,一面向柴田胜家和佐久间盛政求援。得知此事,佐久间盛政立即率军前往能登,帮助前田军击溃了驻守在荒山城的温井、三宅的军队,温井景隆、三宅长盛在阵中被讨死;不再双面受敌的前田利家也顺势发兵击溃了石动山的敌军,放火烧毁了反织田的寺庙势力,彻底摧毁了上杉军趁乱入侵能登的计划。
随着当年12月羽柴军向柴田家的北近江新领发起攻势,这两位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家内部的最大派系势力终于开始一决雌雄。天正十一年(1582年)3月,柴田胜家率领自军,同佐久间盛政、前田利家、拜乡家嘉、金森长近、原长赖、不破胜光、德山则秀等与力的部队开赴北近江,在余吴湖以北的柳濑地区依山布阵,柴田胜家本阵在后,佐久间盛政、前田利家等人则在前方依托行市山、别所山等山地筑砦守备。
在战前,佐久间盛政对羽柴军进行了调略,寝返了包括跟随柴田胜丰一起投降的山路正国等柴田旧臣,和以浅井吉政为首的一部分羽柴家臣——据称可能是这一部分羽柴家臣向柴田军透露了羽柴秀吉率军前往美浓的情报,而柴田军正是根据这份情报,才决定于4月19日向羽柴军发起突袭。担任柴田军先锋的自然是“鬼玄蕃”佐久间盛政:作为主攻手,盛政当时负责统帅的除了本部兵马外,还有包括拜乡家嘉、不破胜光、德山则秀、原长赖以及由其弟柴田胜政统领的柴田胜家的部分兵力。
进攻当日,柴田胜家本部开始由北向南对羽柴军本阵方向发起佯攻,佐久间盛政则率众迂回到余吴湖西侧,向驻守大岩山砦的中川清秀发起突袭,将中川清秀于阵中讨死。突破大岩山砦后,盛政开始进攻岩崎山的高山右近和附近的黑田孝高,高山右近部随即被击溃,黑田孝高则受到了盛政的压制。
眼见形势一片大好,佐久间盛政便无视了柴田胜家发给他的要求撤退的命令,开始从容准备对羽柴军木之本本阵西部最后一道防线贱岳砦的进攻,并同时向贱岳砦守将桑山重晴下达退出城砦的通牒;出人意料的是,桑山重晴以毫无抵抗的姿态接受了这一要求,只希望佐久间盛政于日落时分前来接收城砦——于是,在日落时分进军准备接收贱岳砦的佐久间盛政遭到了前来支援的丹羽长秀和桑山重晴的夹击,不得已暂时退兵。
眼见援军已至,佐久间盛政认为已无法继续突破贱岳,于是开始着手撤退,不料却于次日凌晨突然遭到从美浓强行军撤回近江的羽柴秀吉的进攻;更为严重的是,本应是负责确保其退路的,驻守茂山砦的前田利家见到秀吉军返回后,当即率军撤离了战场,随后金森长近、不破胜光等人也随之率军离去,柴田军因此士气崩溃,羽柴军势如破竹击溃了佐久间盛政统帅的先锋军,柴田胜政、拜乡家嘉等人当场战死;随后,羽柴军集合兵力突破了柴田胜家的本阵,柴田军就此战败。
战败后的佐久间盛政据称是被越前府中郡的农民们捕获,押送到了羽柴秀吉的面前后遭到处斩,但其死亡的全过程却充满了演义感:首先是在面见秀吉前遭到秀吉家臣浅野长政的讥讽后还嘴;再是受到秀吉以一国国主的待遇招揽而不动心,并主动向秀吉提出将自己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处刑,同时还拒绝了秀吉允许其切腹的好意;最后在换上秀吉安排的新的小袖,从容游行街头后慷慨赴死。
关于佐久间盛政本人的生平其实存在着相当多的疑点,我想各位从上文中也可以看出,佐久间盛政前半生的内容几乎全是通过对他人事迹的叙述后关联提及的,这是因为他前半生的事迹几乎只有记录而无细节,直接叙述会导致内容碎片化;但反过来看,从贱岳合战开始到盛政死亡的全过程却又被记载得十分详细,甚至可以直接以盛政为第一视角来进行叙述。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知道关于佐久间盛政的这些记录有哪些是真实的,又有哪些是虚构的——胜利者们显然隐瞒和掩盖了某些事实。

4、朝仓宗滴
位置:进入主天守阁后沿楼梯下行后直行尽头

朝仓宗滴是本文中唯一一个与主线人物无关,只跟地点有关联的人物,在此关卡中他的义刃冢的存在就好像游戏本体玩到一半突然获得了与主线无关的DLC内道具一样,有一种“虽然实际上没什么问题,但总感觉哪里不对”的既视感(笑
朝仓宗滴,又称朝仓教景,越前大名朝仓家三代宿老。
朝仓宗滴出生于文明九年(1477年),是越前守护大名朝仓孝景的第八子,朝仓嫡流子嗣。在宗滴出生的这一年,长达11年的大混乱应仁 · 文明之乱终于走向终结,其父孝景也通过这场动乱正式摆脱斯波家臣的身份,以越前守护的名义取代斯波家成为越前的新领主——但因为朝仓家是以下克上的形势攫取了原主家的权势,因此其领国内的统治并不稳定。
文明十三年(1481年),朝仓孝景在外患频仍的状况下去世,宗滴的长兄朝仓氏景继任家督——作为从小跟随父亲一起在诡谲狡诈的乱局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朝仓氏景的智略完全不输其父。即位伊始,朝仓氏景便在一门众的协助下击败了国内的反对势力,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而后又通过拥立家格更高的鞍谷公方足利义俊为傀儡国主的方式,消除了父亲下克上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朝仓家能够坐实越前守护一职,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说,如果没有朝仓家这两代家主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就不会有日后宗滴大显身手的舞台。
文明十八年(1486年),朝仓氏景去世,其子朝仓贞景继任家督——虽然从辈分上看朝仓贞景是宗滴的侄子,但作为氏景最小的弟弟,宗滴的年龄比身为长兄嫡子的贞景还要小4岁。
文龟三年(1503年),宗滴正式开始崭露头角。是年,朝仓一门众之一的越前敦贺郡司朝仓景丰在其岳父朝仓景总的怂恿之下决定谋反,夺取贞景一系的越前守护之位,因为宗滴之妻是景丰之妹,所以宗滴也接受了景丰的邀请加入到了谋反者的行列中。然而就在谋反者预备起事的前夕,宗滴突然前往当主贞景一方,将谋反者们的行动计划合盘托出,贞景随即出兵进攻景丰驻守的敦贺城,景丰战败身亡。关于宗滴为何在谋反行动中反复无常的原因,目前史学界各方说法不一,但其结果是可以肯定的——此次谋反行动被破坏后,朝仓宗滴作为最大的功臣接替死去的朝仓景丰成为了新任的敦贺郡司,同时被家主贞景委任担任朝仓家的军奉行,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朝仓家的实际掌权者。
与越前毗邻的加贺自长享二年(1488年)守护大名富樫政亲被一向一揆攻杀后,就逐渐转变成了由一向宗门徒控制的领土,受本愿寺法主们的掌控。永正三年(1506年),屡次进攻越前不成的一向宗再度集结大军南下越前,此次阵势中除原有的加贺一向宗门徒外,还有包括越中、能登等地的一向宗门徒,以及越前内部的反朝仓势力,声势极为浩大。为对抗规模如此庞大的一向一揆,朝仓宗滴联合了越前的其他宗教势力,与朝仓家自军组成联合军,宗滴本人亲任总大将,开赴九头龙川与一向一揆军展开激战,最终成功将数十倍于己的一向宗大军击溃,成功遏制住了此次加贺一向一揆的扩张行动,确保了朝仓家统治的稳定——朝仓宗滴也由此一战成名。
永正九年(1512年),朝仓贞景逝世,其子朝仓孝景继任家督之位,朝仓宗滴继续以一门众军奉行的身份辅佐着这位与自己父亲同名的侄孙。这一时期,朝仓家已经能够确保领内的稳定,因此作为军奉行的宗滴开始频频对外作战:从支援若狭守护武田家镇压家臣的下克上,到调停近江浅井家、六角家的纷争,甚至在大永七年(1527年)协助被驱逐到近江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晴和管领细川高国重新上洛等……这段时间朝仓家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攀升,其威名从北陆到近畿无人不晓,北近江的浅井家也是在此时同朝仓家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朝仓家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
天文十七年(1548年),朝仓孝景去世,其子朝仓义景继位,宗滴继续以军奉行的身份辅佐着这位已经是侄曾孙一代的家主,直到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病逝,享年79岁。
在战场之外,宗滴还留有由其家臣萩原宗俊总结成集的言行记录,后世称之为《朝仓宗滴话记》,其中除记载了有关朝仓宗滴本人的战阵训、家训及其个人经历外,还另外记录有朝仓宗滴对时人的品评等内容,是不可多得的战国史料。

5、毛受胜照
位置:柴田胜家Boss站场地入口楼梯下

作为柴田胜家的小姓头,毛受胜照是最靠近游戏关卡最终Boss柴田胜家战斗场地的血刀冢。
毛受胜照,又称毛受照景、毛受胜介,柴田家臣,柴田胜家小姓头,于贱岳合战中战死。
毛受胜照的祖上据称为桓武平氏良兼流水野家,自其父毛受照昌开始才改称“毛受”。毛受胜照12岁成为柴田胜家的小姓,其入仕的过程不明——但鉴于胜照的兄弟都为柴田胜家的家臣,或许可以认为是受了兄长的引荐——后因表现不俗被柴田胜家提拔为小姓头,获赐知行1万石。
有关毛受胜照的记载主要以他的武名和护主的功绩为主,其余事迹不多,但考虑到他本人是柴田胜家的小姓头,大概率与柴田胜家有关的战役都有他的参与。天正二年(1574年),织田信长亲率大军第三次征讨长岛一向一揆,作为织田军右翼大将的柴田胜家在与一揆的激战时被夺走了马印,胜家以此为耻因而激愤不已,欲冲入敌阵中死战以保持荣誉,此时尚未更名的毛受照景极力对胜家进行了劝阻,随后自己冲入敌阵中夺回了胜家的马印。凭借此功,照景在战后得到了胜家偏讳中的“胜”字,由此改名毛受胜照,而其勇武也因此在织田家中扬名。
随着天正三年(1575年)柴田胜家被信长委任担任北陆总大将,毛受胜照也离开了自己的出生之地尾张春日井郡,跟随胜家进驻了越前北之庄城,但之后其在柴田家中的事迹不显。
天正十一年(1583年),柴田军与羽柴军在北近江余吴湖地区对峙,毛受胜照跟随柴田胜家出阵,担任胜家本阵的守备工作。随着担任柴田军先锋的佐久间盛政的先胜后败,羽柴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开始准备集结兵力进攻柴田胜家本阵。面对如此局势的胜家准备就此战死,但毛受胜照却劝其撤回越前笼城备战,最终柴田胜家接受了胜照的建议,率军撤出战场。
为了确保主公的安全撤离,毛受胜照自愿担任了胜家的影武者,与其兄长毛受茂左卫门坚守在柴田军本阵中负责断后,就此死于阵中,享年25岁。

本篇的上部分内容到此就结束了,感谢群友@雨停了__的翻译协助~
因为该篇章涉及的刀冢人员和内容较多,Up主将会把内容为三篇文章来写。后续应该不会再间隔一年之久了,Up主会尽量在今年结束之前把《仁王2》该系列完结的!
喜欢本文的同学们可以给Up主一个一键三连支持一下,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