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魏安釐王魏圉(下)回光返照

2023-08-31 00:07 作者:陈宣帝陈顼_魏罃  | 我要投稿

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韩非子·有度》

上面这一席话,就是对于魏国晚期局势的最好叙述。可是这么一个晚期强大的魏国,在魏圉死后仅仅18年,就跟着随风而去了。接下来我们进入这一篇章的最后一篇吧。

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魏国在击败秦军于邯郸和汾水后,威望冠绝六国之首,还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利益----------魏安釐王开始忌惮他的弟弟信陵君,信陵君被迫出走北方邻国赵国,赵国立刻许诺封地。

乍一看,貌似是魏王嫉贤妒能,故意排挤走了自己的弟弟魏无忌,人才流失了,可当我们梳理史书的时候才发现,情况貌似不是那么回事。

再者,一般的公子在政治斗争失败后,一般都基本上杳无音信。像楚国的阳陵君,在楚悼王死,谋杀吴起,楚肃王上台驱逐守旧派后,留下墨者守城就跑了,此后了无音信。惨烈者如商鞅,秦惠王上台因为威胁到地位,直接五马分尸了,没有去到邻国的机会。除了孟尝君田文这个战国制度大bug,这个几乎所有君王都奈何不住,是一个贵族兼纵横家。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魏无忌被“驱逐”到赵国后,赵国立刻献出五座城,而魏国也一直保留着他的封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失意的公子所做的,这其实是一个大的计划,一个疯狂的计划。更何况平原君手下几乎的士还“兼职”着魏国的士身份,固然是一方面仰慕信陵君。另外一方面也是羡慕他手上的资源还有就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跟信陵君接洽了,如同后来的地下党一样。赵国的孝成王早就知道这一点,对于这样一个贵客,只能以城池侍奉,任由当时元气大伤的赵国被魏国半控制着。

让我们再次翻开这个时期的战国地图吧。

(图来自树荫宽自鸟自栖)

在上党----邯郸战役的之后,秦国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河东地区,顶着饥荒打了三年,国内也民不聊生。但是碍于各种原因,秦国并没有被重新攻入关中,基础得以保存。这也确实是秦国后来能熬过低谷期,能重新负担起统一使命的重要原因。但是为什么秦国没有被针对呢?有内外两种原因,内部秦国尚且还有很大的规模,地缘已经比起百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外因我们也在马上讲到,后面战国的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残酷。

同年,自信陵君被“驱逐”出魏国后,魏国迅速把进攻方向转向了今天的陶邑,然后趁着真空迅速拿下了秦国东部这块空缺地区。秦昭王在夜里拿着火灯看地图,看了看陶邑的位置,暗暗的叹服着魏圉的老辣。

不过魏圉的表现挺有意思的,他让人跟秦王讲:不如你把你刚攻下的宁新中给我吧?我们俩重新和平咋样?秦王听到这也只能一声苦笑,已经明白了外交主动权不在他手上了。

此外,从邯郸-河东战场撤下来的秦军“勇敢之师”很快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带领军队逃跑的王稽被斩首弃市,连带着举荐人“张禄”和魏冉不久后也被处死。

在秦王处死“张禄”也就是范雎之前一段时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秦王知道范雎因为这一系列战役丢掉了汝南的封地,就问范雎:“丢了在汝南的封地,你觉得忧心不?”

范雎回答道:以前有个东门吴的人丧子没有忧伤过,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从无子到有儿子,又回到了没有儿子的状态而已。我只不过回到了一个没有封地的小老百姓状态罢了,有啥可以忧心和伤心的呢?

秦王一听就知道了范雎在说谎了,于是也就日渐怀疑范雎,最终利用人才推举不当的罪名诛杀了范雎。

不够至于那位武安君白起,作为勋贵,秦王一定会给他一个体面。最后用毒酒给他逼死。

二十一年(前256年),就在魏楚两国进攻,和韩赵两国疯狂收复失地的时候,秦军在昭王的政令下停止了溃退,反过来拔取了阳城和负黍进行威吓,同时反攻。这倒没有威吓住韩国,不过吓得一旁的西周公起来拉着韩、赵攻打秦国。昭王迅速派兵轻蔑地捏死了西周公国,赢得仓皇北顾。然后燕国趁机攻打下了赵国的昌壮。

不过这一年魏国的动作也挺有趣的,这一年写了信给秦王,贱兮兮地在信里面说,

二十二年(前255年),居住在西周里面,留下了债台高筑的成语的周赧王去世,九鼎被迁入了秦都咸阳,楚考烈王北伐灭鲁,昭示着楚国复霸。

二十三年(前254年),秦军重新发动攻势,攻打了吴城,魏国表示全听秦国的,然而这究竟是谁站在这个主动权里面呢?

二十四年(前253年),趁着各国忙着自己的内务,魏王派人废杀卫国的卫怀君,换上了自己的魏家宗亲,卫国彻底名存实亡了。楚国考虑陈郢离魏国边境的不安全,遂决定把都城迁往下游一些的巨阳(今安徽阜阳)

二十五年(前252年),赵国平原君赵胜去世了,那些“兼职”的门客一夜间就归顺了魏公子魏无忌,赵孝成王只得事魏公子更加谨慎。

这一年魏国颁布两部新法律-------魏奔命律和魏户律,具体内容就是招纳所谓“贾门逆旅”的人来“填线”当炮灰,用尽可能少的粮食打成尽可能高的效益。这也预示着魏国进入了一个咆哮的最后阶段,此刻距离魏安釐王的去世只有8-9年了。

二十六年(前251年),前年继位的燕王喜,看了看旁边的赵国,于是派遣相邦栗腹,刺探赵国的情况,栗腹刺探回来说:“现在赵国恢复状况没有恢复到长平之前的水平。”新继位的燕王喜依据这些情报。对赵国在长平之战的虚弱,深信不疑,在国相栗腹的鼓动下,燕国大举攻赵,但是在重新被任用的廉颇的指挥下,燕国大败。然后在隔年的战役中,原本在燕国有待遇的乐氏,迅速倒向了赵国。

一切布局完毕,魏王握着拳,叹了口气、

二十七年(前250年),魏国和楚国两国趁着赵燕大战和秦国内部休息的时机,对本就虚弱的齐国发动进攻。魏国攻打下了平陆,楚国攻打下了南阳。

同年秦国的秦昭王带着一些不甘和愤恨,去世于宫中。秦孝文王嬴柱继位,此前从赵国回来的嬴异人被立为太子。他赦免罪人,给先王的功臣们进行勋赏,安抚各路统治集团,弛园囿。然而秦孝文王三天后去世,嬴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这个时候的秦国,丝毫没有了长平之战的高调。有秦国参与战国国际博弈的百年历史在先,秦庄襄王和吕不韦两人采取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措施。那就是由之前主动参与国际斗争,转到幕后利用各国的已有矛盾,抓住时机,主动介入,最好进行连横,拉一派打一派。

在我们说着的时候,时间也慢慢转到魏安釐王二十八年(前249年)

这一年燕赵大战依然在继续,刚刚投奔赵国的乐乘和廉颇率领大军攻打到燕国的首都蓟城旁边才回兵。

秦国收获也很多,蒙骜率军打下成皋和荥阳,三川郡得以设立。

燕国率军攻打齐国的聊城,遭到激烈的抵抗。

然后就到了魏安釐王二十九年(前248年),秦国正式行动了起来,趁着赵国进攻燕国,回师无法抵达的档口那会儿,突然袭击太原郡,拿下了晋阳。

远处的齐王建望着旁边的魏楚两个国家,自知齐国现在虚弱,被轻视如一只小 “青头”,因此向秦国伸出了橄榄枝,希望秦国能在远处帮忙牵制旁边这两个不是虎狼但胜似虎狼的国家。

三十年到三十一年(前247年-前 246年),秦王和吕不韦吸取了上回秦攻上党的教训,同时韩国的摆烂态度也给秦国这一行动以助攻,秦国在几乎没遇到多大的抵抗下就拿下了上党,上党、晋阳的陷落,标志着秦国拿下了今山西的大部分土地。但是拿不拿的住,就要看秦国后续能怎么样作为了。

当然,这一举动怎么可能瞒的过魏圉的眼睛,魏圉内心因而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简单来说,就是重振大晋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于是六国又以救援为由,组成联军对秦合纵,由信陵君任统帅。史载此次行动“大破秦军于河外”,看起来魏国这几年的复强成果,经得起检验了吧,但是还不够。为了让大晋再次伟大,那就必须拿下此刻秦国手里还只是刚被占领的上党,或者更进一步,太原郡附近,这样魏国就可以成为三晋中无可争辩的正统。这不过这次进攻需要一个跳板,魏圉提着油灯望着墙上的地图,眼睛很快瞄准了一个地方-------管。这个地方,距离大梁很近,便于巩固城防,而且更加可以作为此次行动的补给重点。而且此地也离新郑很近,拿下此地也就基本把韩国变成囊中之物了。

魏公子驱逐秦军出河外后,立马包围了管。管城的韩军在管城守缩高带领下一次一次挫败了信陵君对其的进攻,然后实力相差太悬殊,终究管城被拿下。

在管城从进攻到被拿下的一瞬间,楚考烈王一下好像知道了什么,说什么也不能让“晋国”重现人间,很快派楚军进攻魏国,策应韩国管城的防守,只不过在魏国武士的拼命防守下,楚军最终因为疲困失败,但是也基本达到了拖延时间的效果,秦国也趁此机会,最终巩固了新占领的晋阳和上党郡的民心。魏国的“让大晋再次伟大”宏图伟业终于还是成了一场梦。而且,自前256年因为秦的步步紧逼形成的所谓魏楚同盟最终消失了。

这一战也最终让各国看清楚了魏国手上还有的底牌,也让魏国最终不再受到信任。。。。。。

魏安釐王听到前方战报也是苦笑了一下,这最终的赌博也是失败了罢。。。。。。

于是在信陵君此次回师大梁以后,魏圉就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过,然而底牌已亮,再费心力去掩饰已经没用了。。。。。。

三十二年(前245年),从去年开始的卷城包围战结束了,秦军虽斩首三万,但是这几年的同时几个方面的战斗,已经让各国把注意力重新转向了魏,谁都等着,魏安釐王死后,主少国疑那会儿抢一把。

不过尽管大的不能做了,小的一些计谋还是可以玩玩。这一年乐乘和廉颇打魏国繁阳,攻下以后,估计是怕廉颇拥兵自重,派乐乘来接收,廉颇怀疑赵王不信任,把乐乘打跑了以后,自己也跑到了魏国。谁知道究竟是什么风把乐乘刮到这里来呢?

三十三年到三十四年去世(前244),大家已经对魏国情况心知肚明了,都在偷偷做应对新格局的准备。

表现明显的有赵国,当时苦于丢失晋阳的赵孝成王去世了,儿子赵偃继位。一继位上台,就突然下令对大魏备战,大概是国都距离邺县近还有静待魏圉去世的原因。

第二表现明显的就是秦国,秦国借用现在的国王嬴政,先前待在魏国的关系,与赵国私下通气。这个过程中,借用防备大魏的名义让自己渗透了进来。然后帮助秦昭王收拾残局的蔡泽,虽然此时下野,却借着自己燕人的身份跟燕国联络,这样秦国在赵燕之间超然物外,成了一个仲裁者。为后来甘罗和张唐访问燕国和赵国提供了基础。

第二就是确定了以后十多年的主要对手-------楚国,从秦昭王后期,所有伏案看地图的秦王,都会得到一个结论:

复强的魏国从来都是表象,真正的强者只有大楚。

何况“纵和则秦帝,横成则楚王。”

三十四年(前243年),魏安釐王安详的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信陵君因为多年酗酒自污,也在同一年辞世了。

魏安釐王以后的魏国,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之后的魏国彻底被击破,在各国面前更加卑微,终于在18年后,在黄河大水冲毁的城墙的倒塌和厮杀声中停止了。。。。。。

回顾整个纵横历史,从魏惠王后期的惨败带来的焦虑,到发现自己的经济和区位优势,转而游走于各国之间,在各国裂缝中玩阴谋生存,到昭王时期的惨败,安釐王最后的复强和最后的彻底暴露。里面曲曲折折的种种难以言说,人们总说:“人唯一的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没有任何教训。”实际上我这已经讲明了,大部分人,主要吸取完这个时代的教训,才能管比较远和前面的,总有很多的不得已,因地制宜的趋利避害才是大部分领导者和普通人应该去做的,这次的魏王系列,感谢大家的三连和支持。下一期的作品再见。


魏安釐王魏圉(下)回光返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