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遗诏怎样激起大唐政坛风云较量?(二)
他就主动找到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被称为女中宰相,武则天就很喜欢,她有才华,有能力,处理各种事情也相对来说比较果断,他就非常明确的告诉上官婉儿,你马上给我起草诏书来确保是李重茂接班,并且我要垂帘听政。您看上官婉儿在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可没有马上照这个原意去写,她偷偷的找了一个人,找谁呢?找到了太平公主。首先他跟太平两个人私交不错,能说得上话,另外她心里非常清楚,她在武则天身边这么久,也看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是什么水平,跟武则天根本没法比完全是两个档次的人,你指望他们将来能长久的统治朝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现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给自己找一个稳固的下家,将来还有可能是李家当权,怎么办?找相王李旦,相王李旦跟他之间没有沟通的桥梁,他只能找太平,对于太平来说参与遗诏的撰写当然有很大的好处,一旦在诏书当中动一些手脚,让自己这一边获得更大的权力,当然是好事情。
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这两个女人那可真是动了一番心思。首先第一条要写上李重茂接任皇位,这个意味着什么?我充分尊重韦皇后的意见,把李重茂立为皇帝,这样一来满足她的需求,同时江山还在老李家手里,这毕竟将来意味着就有机会。
第二件事情,韦皇后要扶正,她要垂帘听政,保证他的权利得以延续,否则你写其他的内容根本不可能通过。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在整个诏书当中,李唐王朝的其他亲属就有了参政的权利,有这么一个缺口就有翻盘的机会。您看看这封遗诏,两个人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还真没有什么意见。他们两个其实没有那么深的谋略,但是手下这些大臣看出端倪了,尤其是当时掌权的宰相宗楚客,他马上就拿着这份诏书找韦皇后的哥哥也是当时的宰相之一。两个人就开始商量了,说你看看这封遗诏写的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相王李旦也能参和到咱们之间了吗?他一旦参合进来不说其他就不符合。他跟韦皇后一个人嫂嫂一个人,小叔子两个人天天这样见面,礼法上就不和?
我们坚决不能同意这件事情,表面上说的是礼法不合,实际上是绝对不能把权力分给李家其他的人,否则的话我们做事情就会遇到各种障碍,说完之后韦温也清醒了确实如此,这个诏书起草的有毛病,怎么办?这样我们把她翻盘,让李旦本人主动退出,这不就很好的事情?商量好之后他们就把各个宰相召集在一起,开个碰头会统一意见了。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排名靠后的宰相叫做苏伟主动就说了,他说这是遗照是先皇的旨意,你们能说改就改嘛。结果宗楚客对他是厉声呵斥,眼睛一瞪,苏伟马上不敢再说什么,这件事情就在宰相当中明确的定下来了。等到正式发布诏书的时候,相王李旦欣然接受不让干我就不干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继续回家当我的合适王爷,我不参与你们这些事儿,我躲开不行?
看看我佛系,我不在乎,但是他不在乎,不算数有两个人在乎,首先谁?是太平公主,她心里不开心为什么?这件事情是他和上官婉儿共同策划的,你们说推翻就推翻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太平公主是非常不希望为皇后能登基的,为什么?她是李唐的公主,她是武家的儿媳,所以这两派无论谁当家,他都能站得很稳牢,自己利益不受影响。但是一旦韦皇后当政跟她一点儿关系没有,以安乐公主和韦皇后那么嚣张的气焰,将来不一定怎么打压自己?如果任由他们这样下去是绝对不行的。这个时候他应该怎么办?
再找上官婉儿没有意义了,上官婉儿能力就这么大,我把事儿通报给你了,我表达愿意跟你合作的意愿了,其它跟我没什么关系,我顶多是在宫里帮你通风报信,要想推翻韦皇后我没有太大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应该找谁?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应该找他哥哥相王李旦,毕竟是亲兄妹?不过现在处于非常时期相王李旦已经被人盯住了,谁出入王府了,跟谁交流了,有什么事情了,一直在看着他,这种时候去显然是得不偿失。
另外还有一层关系,如果真要找相王李旦推翻了韦皇后,那么所有的功劳都是我哥的,我跟我哥怎么比?论实力论能力我都比不上他,将来赢家通吃。我哥拿大头我还是小头,我什么情况下能拿到大头?就在这个时候有人主动找上门来了,这个人谁?就是李诞的三子李隆基李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