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忱:疫情“解封”后的心理健康及焦虑

2023-02-17 02:23 作者:陈忱90后作家  | 我要投稿

肺炎疫情:该如何调适“解封”后的心理健康及焦虑

随着一些国家开始放宽因为防治新冠病毒所施行的限制,心理健康专家开始注意到了一种正在发生的现象:人们对封锁过后该如何生活的焦虑。

与此同时,对于现在仍生活在严格管制措施下的人们,他们也开始担心管制过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譬如,武汉是最先爆发疫情的城市,但是一些居民发现在实施封锁后,要开始再出门活动并不容易。“封锁的结束并不只是带来喜悦的感受。”许多人心里都对规则的改变感到矛盾。

“走到外面,看到一座城市重生,再次听到它的喧嚣,感觉很奇怪。”

许多人担心政府是否可能过早解除封锁,从而增加感染率。虽然现在病毒高发期已过,但是有些人也对将要恢复正常生活感到忧心。

像许多人一样,身在香港的笔者在封锁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疫情爆发前,也有一些事情引发了笔者的焦虑症,但因为笔者只有独处时才能感到安全,继而可以很好的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不过现在笔者现在担忧的是将如何重返正常生活。

对于一个焦虑症患者来说,走出家门去社交已经是奢求了。你必须重新适应,因为你已经失去了敏锐度。而疫情,正好给了笔者一个很好的拒绝社交的理由。

当然,更多的人焦虑的点源自于疫情。笔者的朋友们抱怨:“最让我担心的是,我在之后的长时间内无法感到正常和安全。”

她又说:“我认为这种流行病会使人们神经过敏,并沉迷于疾病,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害。”

有些人担心在隔离后,将再也无法在自己的家中感到安全,他们担心一旦放宽隔离规定,他们将遭受恐慌症袭击。

封锁的影响

也许你会对好一阵子没做的事情失去了信心。

譬如去需要面对面的工作会议,或拥挤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对有些人来说,除了担忧会在这些场合感染风险之外,其实在疫情前,去这些场所就可能早就让他们备感压力或焦虑了。这些事情对一些人来说,在疫情爆发前就可能很困难了。因此在长时间的休息后,不得不重新回到这些活动,对这些人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此外,虽然有些人在相对舒适的家中过着安全的生活,但其他人则面临困难和不安。譬如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或那些试图阻止其业务倒闭的人们。过去几周,他们的工作可能十分忙碌而且压力很大。

但因为疫情,所有人现在都有一个共同体验:我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变动。

人们正在努力学着如何去喜欢封锁的情况:靠着建筑一个安全窝,也就是避风港,让情况还可以忍受。

讽刺的是,这反而会在将来带来问题,因为人们会太喜爱封锁的情况,对于将要离开家,回到户外而感到忧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上的『足迹』大于医疗上的足迹。这意味着从心理层面上讲,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人数远远超过现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际人数。

如何应对冠状病毒焦虑症?

无论是否之前就患有焦虑症,还是因为全球大流行使你第一次感到焦虑,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帮助自己度过因为封锁措施带来的挑战,从而能避开一旦封锁解除后的不必要调整。

改变非常困难,但这不是期望自己一天内就从0分上升到100分。如果发现很难回到日常生活的常规上,也不要对自己施加压力,

也有一部分人很难进入封锁的常规中。

从“习惯于被封锁在家里”到“解封后恢复正常社交,这将是一个“生理过程”,也将是个心理的过程。

当我们到外面去时,所有这些外在刺激都会朝我们而来,这可能会导致我们过度敏感。

如果真的在焦虑中挣扎,并且已经确认是因为长时间封锁和突然解封后确实抑或引起了焦虑症,那么就应该去求助于心理医生,而不是一个人挣扎。

如果可以的话,从信赖的朋友或者家人处获得精神支持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陈忱:疫情“解封”后的心理健康及焦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