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历史文化 | 秦朝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二)

2021-05-07 08:14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文化 | 秦朝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二)

原创 初心百科 


秦朝

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二)


1.兵马俑

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陶土殉葬品。

它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内,是秦始皇陵墓有机组成部分,有戍卫陵寝的含义。主要类别有军士俑、立射俑、军吏俑、骑兵俑、马俑等。其雕塑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灵渠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俗称为陡河,是中国开凿于秦代的著名的水利工程。

它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36.4公里,流向由东向西,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整个工程由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等组成。其中,铧嘴是灵渠最主要的分水设施。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3.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离墙或军事工程的统称。

其最早修建于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之后,经多朝修建,明朝成为了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目前,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跨越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抵御了边境少数民族入侵,保护了关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



4.阿房宫

阿房宫是一组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的宫殿,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公元前212年,因“原有宫殿不够用,需要另建”和“统一六国后展示国力”等原因,阿房宫正式开始兴建。秦朝末年起义四起,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阿房宫也传说被项羽焚毁。经考古发现,阿房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包含两大建筑群,一是前殿建筑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筑群。

阿房宫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5.郑国渠

郑国渠是战国时期韩国著名水利学家郑国于公元前246年在秦国所铸造的一条河渠,位于今日中国陕西省泾阳县上然村泾出口一带。

战国时期,韩国派遣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企图使秦国把经费与人力放在国内,无暇布署东征。后秦王发觉,但又认为修渠确有利处,故放手使郑国修建。公元前246年,郑国渠开始修建,十年后完工。其全长约300余里,在泾河从北方山谷流入关中平原处,引水入渠,水流通过叫“斗”的出水闸门分别进入沟渠,流向农田。

郑国渠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增加土质肥力,使得农业迅速发达起来,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中国历史文化 | 秦朝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