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2060认证碳项目对食品加工环节碳排放管理要求

随着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人们对于消费品“碳标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食品碳标签是为了鼓励产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其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以量化的形式呈现在产品信息中的一类标签,其能够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碳足迹信息,并有助于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从而推动食品产业早日实现碳中和。
从农业食品行业的生命周期看,食品的碳排放贯穿于研发、养殖、收获、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的层层环节。
在种养殖环节,牲畜的甲烷排放是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如反刍动物(牛、羊等)的打嗝、排气、粪污等。农业种植环节产生的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化肥等投入料的使用。据调查研究,一头奶牛每天打嗝和排气会释放出300-500升甲烷,其中90%到95%通过牛的口腔排出,国外一些奶牛场甚至考虑给奶牛佩戴口罩。
PAS2060认证碳项目对食品加工环节碳排放管理要求:
在加工制造环节,食品制造商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料或雇佣承包商经营牧场,因此原料采购成为其最主要的排放源。食品制造商约90%的碳排放来自原料采购、包装和物流,其他碳排放源则主要来自制造环节所产生的能源消耗。
目前,企业主要采取节能减排和碳排放交易的方式实现碳中和,达到碳的相对零排放。零碳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当尽可能在上游农牧业环节科学高效使用肥料、降低养殖活动碳排放、改善土壤环境,利用清洁能源加工制造、提高包装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等方式实现碳中和。
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中的碳中和,包括旱地减排固碳、稻田减排固碳、家畜养殖和放牧优化管理、粪便强化管理等。
食品加工中的碳中和,包括降低产品制造环节碳排放、降低原料供应环节的碳排放、生产绿色产品等。
物流和包装中的碳中和,包括降低运输流程的碳排放、构建可持续厂房设施、打造绿色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