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原文解说(91)资本的积累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分为...

9.艾金医生作为当时的一个著名政论家,在1795年的著作中,描写了曼彻斯特工厂主们在一个多世纪里,由创业到壮大的过程。马克思引用这部分来例证英国工厂主心中的“积累欲”和“消费欲”由矛盾发展到统一的过程。具体请参考视频中的解说。
10.“积累啊,积累啊!这就是摩西和先知们”,这就是祖训。“节俭啊,节俭啊”,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化,这就是姿势生产关系的历史使命。
“为积累而积累,为生产而生产",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必过多考虑。在一部分古典经济学家眼里,英国的无产阶级“不过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而资本家只不过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的机器”。
11.马尔萨斯就是这样的大专家的代表——他代表了英国贵族的利益。为了给生产日益过剩的姿势社会开出大药方(他的徒子徒孙们100年来一直致力于此),他提出了非常“科学”的理论:你们不是担心商品卖不出去吗?你们不是担心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吗?我给你指一群人,当时仍是统治阶级中一员的贵族阶级,他们可以消费。
你们英国工厂主看吧,你们生产了那么多又卖不出去,我们英国贵族收了那么多税又不能吃,我俩就一啪即合吧。你们负责生产、负责节欲、负责积累,而我们呢?我们用货币帮你们流通,我们用肉体帮你们消费——“把支出欲和积累欲分开”,各行其职。
我们可不就是你们日盼夜盼,在工厂盼,在田间盼,在商店盼,在课堂上盼,在记账时也盼的“有效需求”吗?你们不要嫌我们收税多,我们收税越多,就越是有效的需求啊。
太“科学”了!这个药方子放到今天,也绝对是“天才”的发现。逻辑清晰、简单有效;现代西方社会所谓“有效需求”不足的天坑,马尔萨斯一铲子就可以柯得平。可惜的是,西方至今没有照这个方子抓药过,因此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泥潭里打着滚。我们看着都觉得着急和痛心。
12.犯不着现代庸俗经济学反对马尔萨斯,李嘉图学派代表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第一个不乐意了:凭什么我们“含辛茹苦”地“劳动”,你们贵族却坐享其成?!这“不是十分公正的”。(有意思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近代庸俗经济学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资产阶级当时眼里蛮不讲理的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阶级被消灭以后,他们着急忙慌地爬上了庸俗经济学的宝座。可见,政治经济学里根本“没有不偏不倚的研究”,西方统治阶级的御用经济学总归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可是,抛开“公正不公正”不谈,这不完美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吗?不是明显有利于英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吗?怎么这时候讲起公正不公正的问题了?
11.英国资产阶级一面像受了委屈的地主家小老婆,泪眼婆娑地抱怨自己的贵族主人分赃不均:你们地主自己吃得油光满面,我曼妙的身躯却已然日渐枯萎,再也不能为英国“国富”好好服务了。这种环境亟需优化,不然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可另一方面,在面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时候,小老婆擦干眼泪板起脸来,“公正”立马不再是他们关注的问题了。他们认为“要使工人勤勉地劳动”,“必须尽可能地把工人的工资减到最低限度”。英国工人“衣带渐宽”,英国资产阶级“终不悔”。
12.李嘉图学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之一,他们丝毫不像自己的后辈们那样遮遮掩掩,他们直接承认(虽然表述非常婉转)英国资本家的生财之道在于占有无酬劳动:“工人需求的增加不过是表明他们甘愿拿走自己产品中的一小部分,而把其中大部分留给他们的雇主(翻译过来就是,工人的产品大部分被“甘愿”被雇主占有,小部分被自己“拿走”)。”
他们也大方承认工人消费减少必然会产生过剩现象,他们直白地说:“过剩现象是高额利润的同义语。”
可是马尔萨斯解决过剩现象的“灵丹妙药”他们却嗤之以鼻。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反对英国无产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反对英国贵族利益,一句话,英国资产阶级的“科学”就是维护自己利益的“科学”!
13.关于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分赃不均的“学究气的争论”(用笔杆子打嘴巴官司的意思),随着英法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销声匿迹。现在分赃者们要穿上一条裤子了。
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不久就要被“证伪”了(这是当代庸俗经济学家们扣的大帽子)——昨天那还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的绝对的权威理论,绝对的尚方宝剑。可前朝的剑不能斩本朝的官,新的“大宝剑”——庸俗经济学——亟需赠给统治阶级的大英雄们。
14.西尼尔——我们在前面“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中曾细品过他的“高见”——正是早期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庄严地宣称:“我用节欲一词来代替被看做生产工具的资本一词。”
这句话体现了庸俗经济学的特点之一:用阿谀的词句来代替经济学范畴。庸俗经济学正是喜欢用日常生活中的未经批判的范畴,来代替科学的范畴;用一个现象来说明另一个现象;用孤立的部分来说明整体;用抽象的想象来代替具体的现实。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姿势生产关系的合理性、永久性,以及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有利性”,至少是对全体国民的“有利性”。
如果说《DAS KAPITAL》是对资产阶级社会及生产关系的CT扫描,那么庸俗经济学就是这种社会的“使用说明书”(王婆版)。
15.西尼尔还说:“野蛮人造弓就是从事工业,但他没有实行节欲”。照西尼尔看来,甚至是100万年前的原始人打磨石块,也是从事“工业”——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老把戏,想说明姿势生产关系的永恒性、“自然性”;另一方面,原始人经常食不果腹、遇到什么就赶紧吃光,倒成了他们不“节欲”的表现了。
可笑的是,这不正向我们说明了,没有西方资本家和他们的“节欲”,人类也可以制造劳动资料,社会也会向前发展吗?
16.马克思接着讽刺,英国资本家把“生产工具贷给工人”,(当代庸俗经济学也像他们的祖师爷一样天真地发问:“西方资本家把生产资料借给工人使用,他们有没有权利领取报酬啊?”关于这个可笑谬论的批判,我们在“机器为什么不生产剩余价值”视频已经做过了,注解44也有马克思的批判)而不是在一顿饭里把蒸汽机、棉花、铁路、肥料、厂房、牲畜等生产工具全部吃进肚子里,那就是资本家的节欲,就是他们自己掠夺自己的欲望。
至于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姿势生产和积累是怎样进行的,“至今仍然是庸俗经济学严加保守的秘密。”在庸俗经济学那里,尤其是部分当代庸俗经济学那里,生产过程只是一个完全的抽象,一个不能细说秘密,一个求方程组解的过程。照当代庸俗经济学家的理论,当我们推开西方工厂的大门,我们将会看到韩国高考数学现场。
17.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有扩大再生产,不然人类今天就和东非大裂谷上的人猿一样了。生产和消费都会逐步扩大,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部分也会逐步扩大(注意马克思用的“累进”,可见是一个越来越快的扩大过程)。
但是,只有在姿势生产关系中,这种扩大才表现为资本的积累,也就是说,才表现为西方资本家在无偿占有西方工人的劳动产品后,“代替”全社会进行积累。
18.马克思举了一个例子。在当时小农生产还占统治地位的印度,自耕农自己完成剩余产品的积累,自己完成扩大的再生产,根本不需要西方资本家“帮助”他们进行积累。没有资本家越俎代庖,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完全可以进行。没有西方资本家的“帮助”,印度农民绝没有吃光喝净他们的产品(虽然其中的一部分要交给更高的种姓);与此正相反,当英国姿势生产关系随着殖民者的脚步逐步侵入印度以后,在1876-1878年的大饥荒中,一千万左右的印度农民被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