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亦有其漫山花海——今天做一个有关平凡的澄清。

相信大家也比较熟悉平凡这个词了,平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的人被夸赞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最终成就不凡,有的人被夸赞平凡而伟大,可是有的人被讥刺平凡而碌碌无为,有的人被定义平凡而无足轻重……社会中对平凡的说法形形色色,可是平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社会从未正面回答我们,我们也无从下手,可我认为,认清楚平凡不是什么,比看透平凡是什么更重要,今天来从几个误区,我们为平凡做一个澄清。

01
平凡不是人生的宿命。
我们都知道“宿命”这个词代表着一种绝对,代表着你就只能这样,不能跨出来自世界的约束。这是所谓“宿命”。死亡是人生的宿命,变成熟是人生的宿命,这些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被改变。就被称为“宿命”,可是相反呢?按照如此对“宿命”的定义,是否意味着只要有一个特例存在,那就不叫做“宿命”了。当你的人生被照入一缕微光,哪怕光恨小很微弱,黑暗不再是你人生的宿命;当你的人生被加入一点其他颜色,单调就不再是你人生的宿命.······所以大家其实有没有发现,破坏今天这个“平凡宿命论”最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不平凡没有你所想的那么大那么宏伟硕大,不平凡很小,从来都很小,平凡与不平凡之间,从来都只有一层一捅即破的薄膜,又或说只有一念之间。什么是真正的不凡?我今天做出了一个独特的选择,一个羡煞旁人的举动,那是不凡;今天的自己打败了昨天的自己,在一天有一天地加油进步,那是不凡;甚至,今天我嗅到了一抹独特的幽香,看到一帧惬意的美景,捕到一缕沁人心脾的微风,那是不凡。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不平凡仅此而已。那么对于他人而言呢?一样很简单。每个人都在别人的生命中留下过光与痕迹,也拥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留给你的不凡回忆。为什么说这很简单呢?因为很多的这些,都只是不经意间。不经意间,可能你帮助过别人,可能你给过别人力量、给过别人鼓励安慰,可能你散发出的光芒中,一缕微光找到了谁;不经意间,也可能是别人拉了你一把,可能你在悄悄地,吸收着别人的微光。这就是社会,人在不知觉中创造着不凡,也在不知觉中经历着不凡。

其实刚看到“平凡宿命论”时,我是吃惊的,也是惧怕的。如果有一天平凡成了人生的宿命,或说,所有人都认为平凡是人生的宿命,没有人醒悟的时候,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那会是一个所有人都在习惯平凡,向平凡妥协的世界。这是我们想要的世界吗?显然不是的。如果世界变成了这般模样,堕落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习惯和妥协,而在于随生活感受,然后明白什么是平凡,以及我们不曾留意而又十分重要的种种。有一篇散文写的是蜡梅,名字叫做《几缕暗香》。作者说蜡梅很不起眼,却在不经意间邂逅了蜡梅,因为在那个冬日,蜡梅凌霜傲雪,冰封香裹,更多的是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日日夜夜的侍弄中,蜡梅从没有开花的迹象,可是在一个霜霜早晨,它“凌寒独自开”。作者也感叹道,悄悄地慢慢地,希冀着春的到来,细数时光,梅会自己开放。人生也是如此呐。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凡,我们无需担心花开与否,我们只需要细数时光,等待它们终有一天会在静谧中绽放。
02
平凡不是人生的标尺。
标尺意味着划定,意味着度量。其实不论是否是平凡或人生,世界任何事物存在的意义都不在于去当一把标尺。以一件事物去度量另一件事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第二个澄清。
我们不该以平凡度量人生,也不该以人生度量平凡。
如果一个人以平凡量人生,那么人生就会永远被囚禁在内卷中。大家可以设想,一个将人生是否平凡作为自己一整段人生的定论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他在拼了命地不让人生的任何一个角落留下平凡,可是我们要知道,我终其一生,再去回首,我需要记得的是那一整段的人生吗?不是的。我们要记得的,是那些值得被我们记住的,不该被忘却的不平凡。换句话说,让自己的一生都充满着不平凡,那不是更有意义,那是磨灭了原本那些不平凡存在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以人生量平凡,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会让你的人生永远活在被欺骗之中。以人生量平凡,就是用自己整一段的人生,去寻求一个平凡与否的答案。这样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在总结我们自己,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用一整段人生去度量,那此时此刻你的标准就是,人生的主色调。在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里,主色调一定是平凡,因为我们都是人,终究无法逃离法则。可是这就说明我们的人生终将平凡了吗?不是的。人生中虽然有一大片是平凡的,可是有,也一定有,那些不平凡的景色。是这些给了我们一段与我们自己而言不平凡的人生,而不是那些大部分的平凡给了我们一段终将平凡的人生。

人生不该由世界定义,平凡也不该由世界定义。
什么是“世界的定义”?世界对我们的定义来源于社会比较,是社会中人与人的比较创造了世界定义我们的价值。那么世界的定义究竟会带来什么?我们依然可以用设想法。大家设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仅仅只是社会对我们的定义,而没有自己对自己的思考,那这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每时每刻都在怀疑着自己,亲手消灭着自己的不平凡。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究竟为什么反对人生由世界定义,因为世界对不平凡的要求太严苛,把我们的不平凡磨灭得太深。詹青云分享过她的故事,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问一加一等于多少,全班同学都回答是二,唯独她百思不得其解,她不理解为什么所有的小朋友都明白一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加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于是她的价值被磨灭了,因为老师对她的妈妈说了一句“对不起,你的孩子我教不了。”而最终,她被迫把自己的不凡藏了起来,埋得很深。而避免这件事情,我们唯有做到让自己的人生不被社会定义,不被世界定义。
03
平凡不是人生的遗憾。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择了其中一条,可是当有一天我回想旅程的时候,却在后悔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而空想期盼那条未知的路。这就是所谓遗憾。我们遗憾的是过去的某一个选择,我们只看到了我们所选择的这条路有太多的不足,却没有看到我们所后悔的那个选择里,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抑或说是最优解。

曾经看过一本小说,是夏川草介写的《想要守护书的猫》,当中写到了一个人,他把书都剪碎,试图让整本书只留下精华的部分,然后自以为是地认为,这能让人们更好的阅读一本书,因为在他看来,读书要追求效率和速度,在这个繁忙的世界。可是我们都知道,读书从来都不是追求速度和效率,只求一个概括与结局,生活也不是的。就好比,你不想用倍速听完你喜欢的音乐,你不想将喜欢的山珍海味不加咀嚼就吞咽下去,你不想就这样,让喜欢的人和事存在一瞬,然后与你就此别过。所以你发现了吗,生活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任何一块残片任何一个碎块,读懂生活这本经书也不在于要有多快的速度有多厉害的效率,而在于生活的全部,包括凡与不凡。因为当你在匆忙的人生中走过一处又一处的风景后,会发现,真正有意义的,不是旅途中任何一幅美景,而是在这段旅途中,我漫步走过了属于我自己的人生,细细品尝了属于我自己的氤氲茶香。赋予我们人生意义的,从来都不是碎片,而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所以又何必遗憾呢?那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遗憾,讨论的凡与不凡,很多时候仅仅是在我们人生的末尾,我们给了自己一个所谓的“是”或“否”。曾经看过一场老友赛的辩论,叫做“故事的结局重不重要”,正方四辩林辉煌讲出了一段很感人的话,恰恰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故事的结局,我们才比任何人都更在意当下,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当下,就成为了我们的结局。我们每个人都在意着故事的结局,害怕着终有遗憾,所以,我们在认真书写人生的每一页。可我们都如此认真了,遗憾又从哪里来?因为你以为你在书写平庸,可你分明活在自己的认真里,活在自己的光里,却在彷徨辗转,闭上眼睛却怀疑自己身处黑暗,这才是真正的遗憾,因为你分明睁开眼就能看见光。
The End
真正的使人生有意义,不是说我一定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与不平凡,很多时候,人生的意义恰在于,那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谁说平凡之路不能一路生花?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漫山花海。请面向大海,终春暖花开。
文/谭浩程
编/谭浩程